发现唐代越窑的秘密
五代时的越窑走出了唐代以素面为主的局面,除刻画,堆贴花纹以外,还出现了釉下褐色彩绘,至北宋则出现了丰富的刻画花,且瓷器的器型和纹饰大都受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影响。
公元874年时候,秘色瓷应该是刚刚生产出来没多久。由于一年只能烧一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加之初创,所以正品不多。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唐僖宗咸通时代,就是秘色瓷的创烧时期。
唐代中期之前,邢窑越窑可谓龙飞凤舞,号称唐瓷之翘楚。唐晚期则定窑和越窑秘色瓷异军突起,特别是越窑生产出了号称秘色的青瓷,被皇 室视为珍宝。这批秘色瓷基本达到了后世硬质瓷的标准,确实极美,目前市面上根本没有见到过。
越窑是我国闻名遐迩的青瓷窑之一。唐代,全国烧造青瓷的窑场众多,越窑青瓷为群窑之冠。唐代以上林湖为中 心的瓷业迅速拓展,窑场林立,规模宏大,并烧造供皇 家使用的瓷器。 唐朝诗人多有吟诵越窑瓷器的诗,许多诗句脍炙人口,成了千古绝唱。茶圣陆羽在《茶经》之中以“类冰”“似玉”赞美越窑青瓷品质高雅,色如玉而不浮光,质如冰而不流俗。将越窑列为全国名窑之首。陆龟蒙《秘色越器》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形容越窑青瓷色泽的典雅秀美;皮日休《茶瓯》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的诗句品味越窑青瓷造型的端庄轻盈。唐人对越窑青瓷的喜爱离不开对茶文化的崇尚,唐代施肩吾在《蜀茗词》中写道:“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正是称赞越瓷与香茗彼此映衬、相得益彰。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的越窑青瓷更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嗜古成癖的乾隆皇帝也曾追慕唐代的越窑青瓷,发出“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的感叹。
唐代,越窑造型又逐渐丰富起来,有墓志罐、执壶、瓷墓志、瓷罂、多角瓶等;在造型风格上,也突破了以往以圆形为主的单一形状,出现了多棱形、仿生形,如蓬花形托碗、青釉八棱瓶等造型。其装饰特点仍以釉色的精美取胜,釉层厚薄均匀、晶莹润泽、如冰似玉。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公司进行参拍,可与福羲邢女士沟通,一五七 六六一九 八四七二。不成 交不收费。唐代中晚期受同时期银器、漆器和纺织品的影响,出现了少量的划花、印花、刻花和镂雕装饰。釉下褐彩也是唐代越窑时期的装饰之一。釉下褐彩起源于东吴越窑,唐代越窑彩绘技术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尤其是一种被称为“瓯”的小碗,在那一时期备受青睐。
唐代最 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窑系在民间俗称“南青北白”,主要是分为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邢窑白瓷。
初中唐时期的越窑,多为敛口的平底或假圈足,全属素面。晚唐时出现四蹄足水盂,五代时则器形变小,还有小小的四足。北宋时水盂四周开光,内刻牡丹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