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美军著名的M79榴弹发射器,服役半个多世纪的一代雨林利器

详解美军著名的M79榴弹发射器

在二战之后,美军认为当时的步兵对手榴弹的最大50米的投掷距离和当时的60MM迫击炮大约400米的最小射程之间,存在一道火力空白,这个时候需要一款武器来进行填补这个空白,而当时的方案是采用步枪下挂榴弹的方式来填补这片火力空白,不过这种方法的步骤繁琐、射速慢,尤其是射击精度太低,因此美军急需要一款特制的武器来达到预期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之下,美军从越战服役至今的一款单兵榴弹发射器就诞生了,这款榴弹发射器就是著名的M79榴弹发射器。

服役半个多世纪的一代雨林利器

当时美军在进行枪榴弹的研发的时候,于1952年,美国陆军研制了一种炮弹,这种炮弹的战斗部是一枚直径为40mm的预制破片球,里面装入高爆炸药,在发射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的杀伤破片实现大规模杀伤的效果,类似于如今的破片手雷的设计。

当时美军看到这种炮弹的前景之后,在1952至1953年间开始了一系列的发射器的测试,不过研发的发射器都不是很理想,在这些对发射器进行各种研发的过程中,有一个工厂另辟蹊径,单独对弹药进行优化,这个工厂就是皮卡汀尼兵工厂。

皮卡汀尼兵工厂设计了一种长度大约为46mm的短粗形弹壳,通过这个弹壳用来发射前面提到的直径为40MM的预制破片球,其原理是在弹壳的内底部设计有一个小的厚壁壳装药室,里面装入发射药,而这个装药室的周围设计了6个泄气孔,这就意味着,药室、弹壳和榴弹之间是空的,当发射药点燃的时候,药室里会形成高压区,这个时候火药燃气就会进入弹壳的空间内形成低压区,这样就会将弹头推出枪管,这种发射方式被称为高低压原理。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减轻枪管承受的压力,并且还能降低弹头的初速,使得将要研发的发射系统重量轻、声音小、枪管也不需要很厚,这种方案衍生出了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

与此同时,很多工厂都对发射器进行研发,不过其效果非常差,因为都在考虑如何实现连发射击将多发榴弹发射出去,而春田兵工厂认为,如果连发无法实现最有效的方式,那么我选着单发总行了吧,连发做不好单发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因此在1953年春田兵工厂开始设计发射这种40mm高/低压榴弹的单发榴弹发射器,这个设计方案采用单发、枪管折开式装填榴弹的操作方式,这个方案连同其他的几个方案一起推出之后,美国陆军直接看中了单发的方案,于是选择这个方案并进一步优化之后命名为S-5,并在配合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进行测试之后,于1960年10月把S-5定型为XM79进行最终的测试定型,在两个月之后的1960年12月15日被正式定型为M79并计划装备部队。

量产的M79榴弹发射器长731毫米、枪管长357毫米、空枪重2.7kg,外观的设计非常像大口径的撅开式短管的霰弹枪。

结构上包括五个部分,包括发射管、包含击发机构的机匣、前托、肩托和瞄准装置。

跟前两期我们介绍的泵动式榴弹发射器不同,M79榴弹发射器没有弹筒,只有一个发射管,发射管内部刻划有6条右旋膛线,管内的膛线能和榴弹的外围突起结合,使榴弹在发射的时候产生旋转,达到维持弹道的稳定性的作用。

在发射管的管口上部,是一个叶子状的瞄准准星,包括固定式片状准星和准星护耳。

在靠近枪管中部的位置,是一个可以折叠收起的可调立框式标尺,这个标尺除了增量为25米一格,射程装定从75米至375米的刻度之外,在标尺折叠之后,还有一个100米距离内直射用缺口式照门。

这个缺口式照门主要是进行短距离瞄准使用的,而进行中长距离使用的时候就需要立起标尺进行瞄准了。

具体的操作原理和瞄准步骤我们在介绍M203榴弹发射器的时候有做过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我们往期的内容。

除了手持之外,M79榴弹发射器还可以在枪管的侧面安装M5枪榴弹发射器的瞄准具,这样的话M79就可以竖起来当作迫击炮使用,通过间接瞄准射击障碍物后的目标。

当然这款榴弹发射器比较简单,其实一个士兵如果对这款榴弹发射器特别熟悉的话,只需要使用枪管瞄准,也能取得相当好的射击精度,并且有一些非常熟悉M79的射手在竖起来用时根本不需要瞄具,堪称雨林作战的利器啊。

在发射器管的底部是前托,一般为木制,充当下护木用于持握使用,发射管的后部是机匣结构,发射管与机匣的前下方通过轴销铰接在一起,在使用的时候枪管可以绕轴销旋转与机匣扣合或解脱。

在需要发射的时候,首先滑动枪管卡笋,使枪管解锁,然后向前下方旋转打开枪管,这个时候随着枪管转动会带动待击杆,同时使击锤转动被阻铁扣合,这样击锤就处于待击状态了,枪管打开之后就可以把新的榴弹插入枪管的尾部。

当然如果是刚刚击发完毕,枪管尾部还有发射剩下的弹壳,而:M79榴弹发射器是不能自动弹出弹壳的,在枪管打开后,抽壳钩会把枪膛内的弹壳向后拉出约1/2英寸,这个时候射手用用手抽出即可,然后在装入新的榴弹。

安装完毕转动枪管,让枪管卡笋重新扣合枪管,同时手动保险机和击锤会自动处于保险和待发状态,这个时候需要发射的话得先用手把保险钮向前推至露出字母“F”才能扣压扳机射击,M79榴弹发射器考虑到冬季使用,其扳机护圈其实是铰接的,可以左右转动到一侧,便于在冬季戴手套射击。

早期的M79榴弹发射器发射M406高爆杀伤弹,枪口初速为76 m/s,对点目标的瞄准范围为150 m,对面目标为350 m,发射的最大射程为400 m,熟练的射手一分钟之内可以发射6~8发榴弹。

当然,这个速度跟我们前面介绍的几款榴弹发射器相比速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当时战争中,确实是在战场上起到很好的效果,并且除了M406高爆杀伤弹之外,美军后来还研发了各种40mm弹药,包括烟雾弹、照明弹、杀伤/反坦克两用弹、燃烧弹、鹿弹等,这些弹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爆炸膛压都不太高,因为M79采用撅开式的装填方式,枪管直接扣在机匣上造成不能承受太大的膛压,所以后来的某些新研发的榴弹如M441高爆弹、M433两用弹就不能用在M79榴弹发射器上。

在榴弹发射器的尾部是一个玻璃纤维的枪托,其实这个枪托早期使使用木制的,后来为了降低重量和增加耐腐蚀性才改为玻璃纤维,在枪托底板处安装有橡胶缓冲垫,用来吸收一些后座力。

当年M79榴弹发射器研发出来之后,在1961年,首次送到了越南战场上,用来以填补手榴弹和迫击炮两者攻击距离之间的空隙,当时这款榴弹发射器因为便于携带尺寸也很合适,在越南的丛林游击战中十分有效,当时的美军一些小班制的士兵在进行巡逻的时候,都非常喜欢携带这款武器,并且通过这款武器在战争中达到非常出色的火力输出。

虽然M79榴弹发射器对当时的美军有不少的帮助,但是它的短板也暴露出来,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射速度太慢,因为是单发发射,所以在进行重新装填和瞄准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造成无法跟得上战斗过程中的敌情变化。

还有就是40mm榴弹的问题,这种榴弹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单兵携带的弹药量非常有限,在持续的激烈战斗中很容易就消耗光随身携带的弹药造成无法进行后续的战斗,因为这款榴弹的体积相对士兵来说还是大一点,造成携带这款榴弹之后,很难再携带更大体积的M16步枪,再加上为避免射手自身被爆炸破片所伤害,这款榴弹还设有自转飞行大约30米才能解开保险的最小射程,这就造成了近距离和榴弹发射完毕之后射手无法战斗和自卫的能力,因此当时的射手除了携带手枪或者冲锋枪之外,还通过把枪托削短进行适应战场的需要。

M79榴弹发射器在越战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在当时没有什么单兵榴弹的情况下,为最小的步兵单位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机动火力,当时美军还戏称它是“排长的炮兵”。

而后来随着战场的需求,又通过优化研发出了中国湖榴弹发射器增加火力持续性,为了让士兵能够拥有步枪进行火力输出研发出M203榴弹发射器。

而款老式的M79榴弹发射器就陆续的退居一线,在1975年全部退出美军现役,不过在目前的一些国际军事行动上,还是依然可以看到M79榴弹发射器的身影,或许M79又能迎来第二春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