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2:生死竟能如此潇洒!

启明灯

(微信号:QIMING-DENG)

所有舍不得的,都在限制你的人生。

△点击播放音频

一、《了凡四训》为什么脍炙人口?

我们直接进入正文。
第一篇《立命之学》,这儿说“余童年丧父”“余”是第一人称,咱都知道——我。童年,十四岁这一年,父亲去世了。
说到这个“余”,其实很有意思,在我们今天流传下来的很多家训当中,比方说《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等,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家训流传下来,但是这个《了凡四训》作为一个家训,为什么这么脍炙人口呢?除了他讲的道理之外,还有一点是什么?就是他是以第一人称讲的,他讲的是自我的经历。
别的家训通常是什么?比如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你看那些家训都是这种口吻的。早晨早点起床,起来把家里都打扫干净啊,所有的犄角旮旯不许留下脏……你看是不是都是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口吻啊?诶,但是你看《了凡四训》:“余童年丧父”,这是给你讲故事的口吻啊!所以很容易上口。
二、面对生死,自在潇洒
这儿说童年丧父这个事情,是说父亲七十岁这一年去世了。我刚才不是说了嘛,五十六上生的他。父亲到七十岁这一年的六月末(六月下旬),有一天从外边回到家,回到家把孩子们都叫到跟前,就开始安顿了,说:“吾祖吾父皆欲知死期。”了凡爸爸说:我的爷爷、我的父亲——就是了凡的爷爷、了凡的太爷爷,都提前知道什么时候走。那你知道这个人的功力也很了得。
说“皆不死于妇人之手”,就是不是死在女人怀里。什么叫死在女人怀里?就是你看某人要是去世,家属扑在身上哭天抢地的那个场面。他不是那样走的,他走得很安详。
了凡父亲就说:“我今欲长逝矣。”说我现在也到了该走的时候了。说完这个话呢,“闭门谢客”,客人就不再接见了。“移榻于堂”,把床搬到堂屋里边来。你知道南方有一间房子,它少一面墙,我们今天北方叫客厅,就那么个位置。把床搬到那个位置。“移榻于堂,日惟焚香打坐。”每天什么都不干,天天把香案一点起来就在那儿打坐。
丙午六月,父患微疾,命移榻于中堂,告诸兄曰:“吾祖吾父皆预知死期,皆沐浴更衣,肃然坐逝,皆不死于妇人之手。我今欲长逝矣”遂闭户谢客,日惟焚香静坐。
——出自《庭帏杂录》
孩子们跑到门缝里边瞧,说看我爸干嘛呢?跑到门缝里边瞧,“只见香烟袅绕,素须飘飘,如植如塑。”香案点起来,那个香飘着。“素须”,白胡子,白胡子随风招展,白胡子飘飘。“如植”,植物;“如塑”,雕塑;像植物,像雕塑一样坐着,一动不动。
父自外归,辄掩一室而坐,虽至亲不得见之。予辈从户隙私窥,但见香烟袅绕,衣冠俨然,素须飘飘,如植如塑而已。
——出自《庭帏杂录》
一坐,坐到七月初四这一天。这一天把所有的孩子们——“子侄”就是侄儿。晚辈都叫在跟前,开始安排后事,哪个是你的,哪个是你的,哪些是谁的,干嘛干嘛的,就安排后事。后事安排完了,不是剩下两万多卷书嘛,交给袁了凡,然后告诉他把纸笔拿来(纸和笔)。他把纸笔拿过来,了凡爸爸在纸笔上就写下一首偈子。
什么叫偈子呢?因为以后会经常讲这个词,偈子就是像诗歌一样的形式,几个字几个字对仗的,很工整的,像诗歌一样,但是它不如诗歌那么讲究。写诗,比如说平仄呀、词性呀,各种的,它很讲究。偈子没那么讲究,句子长短都差不多,你简单把它理解成诗歌就行了。
他讲:“附赘乾坤七十年,飘然今喜谢尘缘。须知灵运终成佛,焉识王乔不是仙。身外幸无轩冕累,世间漫有性真传。云山千古成长,哪管儿孙俗与贤。”然后“投笔而逝”,把笔“啪”一扔,坐化,就走了。帅不帅?老头儿特别牛,你看这个架势,你就知道老头很自在的,知道自己啥时候走,知道自己想咋走就咋走。
日惟焚香静坐,至七月初四日,亲友毕集,诸兄咸在,呼予携纸笔进前,书曰:“附赘乾坤七十年,飘然今喜谢尘缘,须知灵运终成佛,焉识王乔不是仙!身外幸无轩冕累,世閒漫有性真传,云山千古成长往,哪管儿孙俗与贤!”投笔而逝。
——出自《庭帏杂录》
我们来看一下他这首诗,很有意思。
01
“附赘乾坤七十年。”他说我这一把岁数,活到七十了。
02
“飘然今喜谢尘缘。”“飘然”用今天的话说叫啥?飘飘然,很潇洒嘛!你见谁死的时候那么潇洒,说:哥们儿走啦!你啥时候见过这种的?你见走的不都是眼泪汪汪的,两个眼睛流露着渴望:我还不想死啊~哪个不是这样的?你见人家“飘然”。
“今喜”是什么意思啊?“今喜”是今天很嗨皮(happy,快乐),今天值得庆祝,今天很高兴,哥们儿走了!“今喜谢尘缘”,告别世界。你知道他很欢喜,为什么很欢喜?因为他知道去哪,他肯定很欢喜。我们为什么觉得很恐惧?因为我们对未来是未知的,不知道去哪。他知道。“飘然今喜谢尘缘”。
03
“须知灵运终成佛。”前两天河汾书院的赵院长跟我聊,他说“灵运”应该是谢灵运,然后我回去查了查,我觉得也是挺有道理的。那这个地方就姑且搁置“灵运”的这个解释,因为我原来把它解释成什么,把它解释成内在的我。反正不管它是谁,不管是一个人,还是我们指的某一个点,这个地方暂且搁置。
要知道最终要成佛,“成佛”这个词必须解释一下,因为一谈到佛,我们马上会带有一个宗教式的观察方式,说这是佛教徒吧,这是什么,马上会认为这是一个宗教行为。但是实际上“佛”这个说法,我们慢慢地把历史展开说一下,这个“佛”其实它本身是个音译,翻译成中国话叫“佛陀耶”。所以经常我们会看到佛陀、佛陀耶、佛,这些称呼都有,但是实际上这个字仅仅是音译。如果意译过来,把这个意思译过来是什么呢?意思译过来是觉悟者,或者叫彻底的觉悟者。
什么叫觉悟呢?听到后面你就知道。现在我们只做一个简单的解释,什么叫觉悟者呢?就是你闹明白啥是秘密了,闹明白啥是真相了。人活着绝对是有秘密的,我不知道诸位信不信,绝对是有秘密的。诶,他知道活着的秘密是咋回事,他掌握秘密就意味着他掌握一切主动权了嘛,这种人就叫觉悟者。那么中国人把这种觉悟者不叫佛陀耶,中国人叫圣人,一个意思。
所以我们对这种观点,别一看就下意识地认为是个宗教,然后下意识地把宗教认为迷信,说“这就是迷信!”这个说法太迷信了。为啥?迷迷糊糊地信叫迷信,闹不清咋回事就信了叫迷信,那我再问你:闹不清咋回事就不信,叫不叫迷信?不还是迷信嘛!所以你看其实好多人搞不清楚是咋回事,闹不明白,但是他总是:迷信!你还没闹清楚就定义它是迷信,你才是迷信呢,对不对。
04
“焉识王乔不是仙。”这一句是个典故,说有一个人叫王乔,樵夫,上山去打柴,结果一打柴钻到深山里边就没回来,人都不知道哪去了。所以人们就打听,说王乔干啥去了呢,是成仙了吗?还是被豺狼虎豹给吃掉了?这儿就讲了,你知道人家王乔没有成仙啊?
05
“身外幸无轩冕累。”说我这个人身外,“身外”就是担当的各种职务。我们经常讲身外、身内,经常讲外在、内在,你好好体会一下这个词。啥叫内在?我们天天说观照一下内在,啥叫内在?你琢磨一下。这个现在不着急说,现在不着急。
“身外幸无轩冕累。”我幸亏没有担任那么多各种社会职务。有的人还放不下呢,我是什么会长,我虽然退休了,我也当过会长。我曾经在某一个地方讲课,然后人家主办方介绍,说这是某某某领导;然后我说您好,跟人家握手,咱得主动点;人家说我是哪个哪个单位的前书记。你就知道他舍不得放下。其实我跟你讲,所有舍不得的那些东西,都对我们的人生形成了限制。你体会。
06
他说“身外幸无轩冕累”,我太幸运了,我没有那么多挂在身上的。我还没事找事还要挂这些?没那么些东西,因为啥?因为知道“世间漫有性真传。”在这个人世间能够一直永恒的就是那个“性”。“性”是什么?那个“性”不是性别的性啊,那个“性”是本性的“性”,本体。这东西不变。
07
“云山千古成长住。”“云山”,云雾缭绕的地方。“千古”就是永远。我永远住到仙境里边去啦,我办了神仙居住的那种地方的绿卡啦。
08
“哪管儿孙俗与贤。”管儿孙其实就是你舍不得,放不下呀!所以“哪管儿孙俗与贤”,我自己想得开,看得破,放的下。我走了,“啪!”把笔一扔,潇洒坐化。老头儿是这么走的。
这就是这一句——“余童年丧父。”它有这么个背景。

欢迎留言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