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四策略”
如今的学生个性张扬,使班级管理工作充满了挑战性。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德育、自我管理、激励教育、家校教育四方面,探讨班级管理策略。
一、管理班级的前提是重视德育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抓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记得三年前,笔者刚接手了一个班风、学风不正的班级。为了管理好这个班级,笔者首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情况,包括学生的品行、爱好、特点和成长经历等。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班上之所以班风、学风不正,是因为几个调皮的学生常常混在一起玩耍,搞恶作剧,带坏了大部分学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逐个与这些调皮的学生谈心,从亲近、关心他们入手,用爱心去感化、疏导,激励他们朝积极的方向进取。同时,笔者本着“以德化人、以美育人、乐教乐学、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在班上召开了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逐渐改变过去的陋习,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实现目标。在笔者有计划的德育主题熏陶下许多学生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及热切的追求,班风班貌开始越变越好。
由于小学生思想纯洁,心智发育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一直被教师们认为是既繁琐又吃力的工作。那是因为教师们往往忽略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这一基本认识。我们应该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假如班主任总担心学生做不好,事事亲力亲为,不放手让学生干,最后只能疲于奔命,收效甚微,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就要坚信所有学生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新学期伊始,笔者习惯于组织学生通过演讲竞聘、民主选举、岗位培训等竞选出班委。此外,还会组织学生民主讨论,制订《班干、组长岗位条例》《班级公约》,以增强班干部的责任心,让他们明确职责分工,同时也让全班学生有参与感,愿意配合班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通过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我班的班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此外,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例如,笔者就常常利用学雷锋日、劳动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节日,开展主题班会、出板报、演讲、写座右铭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学生的综合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自我管理,给学生成长的机会,只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改“要我学”为“我要学”,与不良情绪说“再见”,学会三思而后行,敢于对不良诱惑说“不”,才能让学生真真正正地管理好自己的态度、心情、言行、欲望,从被管教过渡到自我管理。
三、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激励教育
古人说:“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这说明激励能使人进步。同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很多时候,学生的能力会在教师的批评声中萎缩,而在赞扬、鼓励等正面激励中发芽、生长、茁壮。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班主任应在激励方法、制度等方面不断“紧扣时代的脉搏”,注入新的创意,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受学生年龄、心理、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激励方法因人而异,班主任在实施激励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例如,在低年级奖励喜羊羊贴纸的表扬方法,到了中高年级就不一定有效。是否恰当运用激励方法,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典型激励。典型激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偶尔会运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让学生引以为戒,但是大多数时候主要运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例如,每月对各方面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进行公开表彰,诸如劳动方面的“劳动小能手”“卫生之星”,礼仪方面的“文明之星”,文体方面的“绘画之星”“运动之星”,学习方面的“勤学好问之星”“背诵能手”等。这不仅给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还激励了不少渴望上进的学生。
2、情感激励。细微之处见真情。班主任要运用情感激励法对班级工作进行管理,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友爱、温暖、和谐的良好关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时时处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融入到班集体中。记得三年级时,班里来了一名插班生。该生性格内向,成绩平平,总是独来独往。观察到这一点,笔者就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交谈,关心他是否适应教师的讲课方式,学习是否有困难,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他交朋友。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该生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3、活动激励。学生都喜欢参加活动,考虑到这一点,笔者利用一切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把相关的思想教育融入到活动中。有一年“六一”文艺汇演的准备阶段,几个学生兴冲冲地来跟笔者商量:“覃老师,今年我们演什么节目呢?”为了一改往年唱歌跳舞的形式,笔者试探性地询问:“今年“六一”我们演《揠苗助长》的课本剧怎么样?”这一建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附和,许多学生纷纷抢着参加演出。在与学生一起设计台词、排练、做道具的过程中笔者融入集体观、分工合作等教育,使学生在排练节目中既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可见,班主任充分利用活动激励法,知行结合,将教育与活动紧密联系,既能提高教育的实效,又能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四、发动家长力量,做好家校教育
家长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对改进班级管理与教学效果,以及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因此,班主任可以巧妙运用家长这一资源,让家长资源弥补班级教育资源的不足。如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借家长之力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做,既能丰富教育内容,扩大教育范围,提高教育效率,又能使班级工作变得更生动、具体和生活化。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或互发信息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把家长看成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帮手,让家长了解班级管理的理念,争取家长的配合。例如,学生生病或有事请假的必须让家长签字同意;学生若是有急事来不及请假的,请家长主动跟班主任联系,使班主任能及时了解情况。这样做,目的就是充分运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妥善处理班级的管理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