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面对癌痛,别让这七大错误观念害了你!

“不哭不是因为坚强,是痛的想不起来哭,那个时候,只能用尽全力屏着气,稍一分神,就会痛的晕厥”,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曾在《此生未完成》中这样描述癌痛,癌症带来的痛楚每一分每一刻都令人窒息。
众多的癌症患者同她一般,身陷癌痛的囹圄。而这样长期的疼痛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阻碍抗癌治疗的顺利进行。
可往往,人们对癌痛的浅薄意识使患者更加“痛不欲生。害怕因癌痛治疗耽误癌症的治疗,认为疼痛是必须忍受着不说出口的,吃止痛药会产生副作用……这些癌痛治疗过程中的错误观念深深影响着无数癌症患者。
因此,正确认识癌痛,避免癌痛治疗中的误区十分重要。

什么是癌性疼痛?[1]

疼痛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主观感受,由疼痛感受器、传导神经和疼痛中枢共同参与完成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
而癌性疼痛是因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主要由以下三种因素所致: ①肿瘤压迫或浸润神经。②抗肿瘤治疗。③肿瘤并发
与普通疼痛相比,癌性疼痛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癌性疼痛比较剧烈。患者常常用“痛不欲生”形容癌性疼痛的程度。
②癌性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是一个反复发生、持续存在、不断加重的过程。如果癌症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癌性疼痛一旦出现就很难消失。
③癌性疼痛常常伴随有患者的心理变化。癌症患者出现焦虑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患者还可伴随抑郁症状,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④癌性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重度癌性疼痛属于肿瘤急症,需要立即治疗

癌性疼痛存在的误区

观念一:出现疼痛就是发生了转移,产生恐惧心理
当癌症发生骨转移后,肿瘤病人会出现异常的疼痛感。那么,是否出现疼痛就是发生了转移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约75%的疼痛是由于肿瘤导致约15%的疼痛是肿瘤治疗导致的,而10%的肿瘤患者的疼痛是其他非肿瘤原因而导致。
疼痛与肿瘤转移的关联度并非完全对等的,应该放宽心,摆脱自身的恐惧心理,直面癌痛
观念二:不愿告诉医生存在疼痛,能忍则忍,认为疼痛忍忍就过去了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导致患者无法休息、活动受限、抑郁焦虑等。尤其是癌性疼痛,持续时间长、反复发生且不断加重,只靠忍是无法缓解的。
患者应该及时、客观、真实的向医生反映疼痛感受。
观念三:认为疼痛是肿瘤疾病的必然结果,无法有效治疗
虽然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80%肿瘤患者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会出现癌性疼痛。[2]
但并不意味着癌性疼痛就无法有效治疗,镇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科学、合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癌性疼痛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
观念四:过早使用镇痛药,今后会无药可用
癌痛作为一种疾病,应及早使用镇痛药,将癌痛控制在萌芽状态,可以避免形成难治性疼痛;镇痛药使用越早,剂量越小,效果越好。
及时进行有效的止痛治疗,还可使患者摆脱疼痛困扰,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抗肿瘤治疗。
观念五:担心副作用,疼痛稍微减轻就不遵医嘱,擅自停药
阿片类药物确实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但提前服用止吐、通便药物即可预防副作用。
而服用止痛药应照规定的间隔时间服药,服药期间即使没有疼痛,也应该按时服用,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观念六:恐惧使用阿片类药物,惧怕产生药物“成瘾”
长期规范地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治疗癌痛,尤其是口服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危险性低。
近四十年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科学、合理、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发生精神依赖的危险性很低。[3]
观念七:止痛时优先考虑杜冷丁
二十多年前,杜冷丁确实是止痛的有效药物,但由于杜冷丁的作用时间短,连续使用1-2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很容易成瘾,且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与肾毒性[4]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杜冷丁(哌替啶)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使用药物。因此,要慎用杜冷丁。

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1]

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镇痛强调: 按阶梯给药、尽量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给药个体化和注意具体细节等五项基本原则。
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成人癌性疼痛指南更加丰富了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原则的内涵,除了强调上述五项原则以外,更强调以下几方面:
①强调全面评估疼痛是合理选择镇痛方案的前提。
②把阿片类药物作为癌性疼痛治疗的核心药物,可用于疼痛的各个阶梯,包括第一阶梯,弱化第二阶梯治疗,同时把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和对乙酰氨基酚从第一阶梯剔出而放入各阶梯作为镇痛辅助药,强调短效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滴定治疗中的地位,关注阿片类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则和细节。
③提倡根据疼痛的病因、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模式、多学科联合治疗,必要时采用介入治疗手段止痛,但应首先评估患者的预期生存、脏器功能及经济承受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