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六十五:动态的爻
1.本文解读《周易·系辞上传》第八章第二句: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2.句中的“圣人”,当是指《易经》的作者。句中的“有”,当作掌握解。句中的“以”,当作原因解。句中的“见”,当作智识、洞悉解。句中的“天下之动”,当作天地万物变化之奥秘解。“有”在动词“见”前,以助语气。“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译成今文,似当是:《易经》的作者(们)籍以其智慧,洞悉并掌握了天地万物变化之奥秘的内在的根本原因。〔依台湾学者刘君祖先生之说:“天下之赜”,《易经》分类为六十四卦,已经颇为详尽。“天下之动”。牵涉太广,可就不只是三百八十四爻了!每一卦透过单爻至六爻变,均可变成另外六十三卦,依《焦氏易林》的说法,可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类型。(详见刘先生所著的《详解〈易经·系辞传)》新星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第64页)〕
3.句中的“而”,当作然后、就解,表示顺承关系。句中的“观”,古义之多,胜于一般古字,据《康熙字典》,“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译成今文,当以中正之心、从长远全局的视角来观察解。句中的“其”,当指天地万物变化之奥秘的内在根本原因。句中的“会通”,据朱熹评注:“会,理之所聚而不遗处。通,理之可行而无所碍处。”又据李鼎祚《周易集解》:“会者,阴阳合会,若蒙九二也。通者,乾坤交通,既济是也。”译成今文,当作阴阳合一之理贯通天地万物变化之因解。“而观其会通”译成今文,似当是:他们是以中正之心、从长远全局的视角来观察,贯通天地万物变化之根本原因,无外乎阴阳合一之理。
4.“以行其典礼”中的“以”,当作用来解。句中的“行”,古义有“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又道也”之一说,当作(掌政者)制定并推行解。此处之“其”,当指阴阳合一之理。“典礼”,当作法则、制度和礼仪解。.“以行其典礼”译成今文,似当是用阴阳合一之理,来制定并推行臣民必须遵守的法则、制度和礼仪。
5.句中的“系辞”,指的是解释阴阳爻的爻辞。句中的“焉以”,多数译本在其间未点断,当作何能解。此处之“其”,指的是阴阳爻的动变所暗示的人们处人做事的趋势。句中的“断其吉凶”,这里要说明的是:原始的占筮只有卦爻象,而无卦爻辞;至周文王、周公时才有卦爻辞;对卦爻辞的解释,则是《易传》问世后开始的,随之又产生了“吉凶由人说”。“系辞焉以断其吉凶”译成今文,似当是:〈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又何能以爻象的阴阳动变、爻辞的解释,来判断人们处人做事的吉凶!
6.句中的“是故”,当作所以解。句中的“谓之”,当叫作或称作解。句中之“爻”,当指爻象和爻辞。因为从该章首段前后两句比较看,首句即本句的“天下之赜”,系就静态结构而言,可用相对稳定的模型符号来表示的,故当是卦象。后句“天下之动”,系就动态变化而言,是通过阴爻与阳爻的相互动变来显示吉凶变化的。“是故谓之爻。”译成今文,似当是:所以,〈我们)把通过阴爻与阳爻的相互动变来显示吉凶变化的符号及其文字解释,分别称作爻象和爻辞。
7.现将上述分层译文,简约整理如下:他们籍以其智慧,并以中正之心、从长远全局的视角来观察,洞悉并掌握了贯通天地万物变化之根本原因,无外乎阴阳合一之理。且用阴阳合一之理,来制定并推行臣民必须遵守的法则、制度和礼仪。如果不是这样,人们又何能以爻象的阴阳动变、爻辞的解释,来判断人们处人做事的吉凶!所以,我们把通过阴爻与阳爻的相互动变来显示吉凶变化的符号及其文字解释,分别称作爻象和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