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饭后,我带姐妹俩来公园玩下,准备消消食就带她们回去睡觉。玩了一会儿,姐姐惦记着明天上学,说要回家洗漱睡觉,妹妹没玩够,把妹妹交给她爸,我就先带姐姐回家了。老公回来说,我们走后,他和妹妹在公园滑梯处和一对外国父子玩得甚欢。我好奇地问:“我好奇,你这英语是怎么交流的?”老公:“我这蹩脚的英语呀,不妨碍交流,人家也会一点中文,加上肢体语言,交流起来没问题!”听完,我禁不住哈哈大笑。外国男孩两岁左右,孩子爸爸和妈妈是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另外,他们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宝宝,计划学业完成之后,就回国发展。妹妹和男孩玩得很欢乐,小孩子们的玩耍不需要语言也照样玩得欢腾,愉悦的笑声就是最好的交流吧。最后老公骄傲地说,回家的时候,那个小男孩让我牵着手。老公对男孩爸爸说,他好像很喜欢我啊。男孩爸爸说,是的。最后,大家还一起拥抱了。老公说他仔细端详了一下那个男孩,卷曲的头发、高高的额头,炯炯有神的眼睛,真的惹人怜爱。孩子之间,语言完全不是障碍,爱玩的天性就是最好的语言吧。大人之间的交往也一样吧,他们在中国人生地不熟的,遇到陌生人,他们的警惕性应该比我们更高,但真诚的态度是打破壁垒的关键,语言,肤色,国别倒是次要的了。这一家外国人,日常交流用阿尔及利亚语,会一些英语,懂一点中文,就敢来到异域他乡中国求学,还恋爱结婚生子,如果我的孩子只是懂一点儿英语,我是否有勇气放她去海外留学?我的孩子没有好的语言基础,她又是否有勇气走出国门?一个人,在向外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其他文章链接(点击查看):
历史文章查询
历史文章查询二
历史文章查询三
历史文章查询四
历史文章查询五
历史文章查询六
历史文章查询七
历史文章查询八
历史文章查询九
后记:
我:小狗头妈妈,曾任高中语文教师,目前全职主妇。在家庭教育圈浸泡十年之久的爱好者和从业者,同时致力于个人心灵的探究和成长……
老公:小狗头爸爸,法律硕士,孩子的大玩伴,目前在做保险经纪人。
姐姐:八岁,三年级的小辣椒了。小时候给自己起名“小狗头”,公众号“小狗头一家人”也因此得名。
妹妹:小小狗头,两岁了,超有自己想法的妞。
把繁琐的生活点滴和心路历程尽量如实呈现,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个生活瞬间,或者是教育孩子的瞬间,很多都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这些不足以成为教育孩子的范本,只是我们自己生活痕迹的留念。
这些琐碎的生活对世界来说,毫无用处,而于我而言,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
我记录着,反思着,同时也审视着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和老公一起分享,以后是姐姐,再以后的以后是妹妹,我期盼着在一个阴雨的午后,我们一起打开一篇文字,聊起曾经的趣事,彼此会心,禁不住开怀大笑……
生活如果像电影的话,那生活也是一个个的场景组合,但与电影不同的是,生活中大多数是平淡的,甚至于是无趣的,生活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喜乐的,还有百分之一是痛苦和崩溃的,而我对生活的记录,摘取了那生活的百分之一的部分而已,记得这不是全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