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追求的“快乐”,其实是一种“自娱自乐”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如果我说“快乐其实有很多种”,我想你并不会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但如果我说“多数朋友的快乐,其实只是不真实的自娱自乐”,那我想一些不同的想法就会蹦出来了。
“我的快乐很真实,肯定不是你所谓的‘自娱自乐’。”
这一点我不否认,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非常真实的。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来曾经遇到的一些有焦虑症,并且焦虑的内容都是与“自己的生死”相关的朋友。
虽然他们有些是担心“自己坐车会犯病,然后没人救自己”、有些是担心“自己出车祸”、有些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可最终当他们处于焦虑发作的状态时,都无一例外的会强调“我的害怕与恐惧那么真实,你怎么能说我没有处于危险中呢”。
在他们的认知中,就是因为他们确实遇到了危险、确实会犯病、确实会出车祸、身体确实存在问题,所以才有那么真实的害怕与恐惧。
也确实,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出现害怕与恐惧,只是“遇到真正的危险”与“我觉得自己遇到了危险”这是两码事,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也确实都能够带给我们非常真实的体验,就好比我们去电影院看恐怖电影时,虽然周遭并没有危险,可我们依旧会有害怕与恐惧一样。
所以确实,任何感受都是真实的,只是这种真实只针对感受本身,并不代表我现在确实遇到了危险、我现在确实真的很快乐。
“你所指的意思是,我现在虽然有了‘快乐’的感受,但是并不是真的‘快乐’?”
说实话,在思考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自己也确实快把自己绕晕了,而最终我发现把我绕晕的关键在于“快乐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把“有感觉舒服、舒适、愉悦的体验”当作快乐的标准,那上面我所陈述的这些也就不重要了,因为按照这个标准“只要我感觉快乐,我就是快乐的”。
可你也知道,我有时候确实是一个喜欢把简单问题往复杂方向考虑,再由复杂绕回简单的一个人,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不好好用心赚钱,净在那想一些有的没的”。但思考这些,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个人的虚荣心或存在感,而只是单纯觉得,如果我们执着于追求“一般观念上的快乐”,那最终的结果其实并不好。
拥有属于自己的,且相对比较顺利的事业、拥有一位十分爱自己的妻子、拥有一儿一女、家庭里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矛盾、自己也非常上进,多数精力都用在“如何赚钱”上。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他拥有这样的家庭,是不是会让你略微有一些羡慕的呢?
可就像“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说的一样,我们只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因为自己也想要拥有这些,而羡慕那些已经拥有的人,并非常自然的认为“你已经拥有这么多了,肯定很幸福很开心”,而事实上,他有可能过的并不好、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与当下的生活。
“这可能吗?明明拥有的都是挺好的东西呀。”
这类情况不仅可能,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有不少。
这位朋友拥有一个不怎么好的出身,小时候家里没什么钱,经常活在“不知道从哪儿找点吃的”与被“饥饿”来回碾压的状态里,所以从很小就立志,长大后自己一定要有钱、有很多钱。
随着自己的努力,赚得钱确实越来越多了,他也因此而收获了包括“愉悦的感受”在内的许多东西。但是每当停下来,或者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内心里的焦虑、过去的一幕幕就又涌现出来,拿着名叫“记忆”的刻刀,一点点在他的灵魂深处刻画着清明上河图。
因为曾经自己的经历,他知道只要自己开始赚钱、赚更多的钱,这些感受就能消退,所以也就把大把、大把的精力放在赚钱与赚更多的钱上。
内心的焦虑与难受成为了促进他不断努力的助力,但也同时,使得他成为了需要不断借助“赚钱”才能缓解内心难受的“瘾君子”。
当然,家庭的幸福、事业的顺利、和睦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可缓解始终是缓解、始终不能改变内心中“焦虑”丛生的底色。
而就像刚刚说的,他确实因为这诸多因素而收获了“愉悦”,按照刚刚说的,我们也可以认为“他其实拥有快乐”。
只是我觉得在这里可能“诉求得到满足”与“难受得到缓解”是更合适的描述。
因为焦虑与难受是确实存在的,这些都带给了他非常多负面的东西,所以他想要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而碍于小时候的“志向”,以及“赚钱确实能缓解内心焦虑”的经历,走出这种状态的方法就自然而然的落在“赚更多钱”上面。
接着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持续取得收获。而收获满足了“只要赚钱就能缓解内心焦虑”的预设和标准,所以确实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这时候,“难受得到缓解”、“诉求得到满足”这两个事实,又会再次带来“缓解”。
可能因为并不是每位朋友小时候都会经历这样的疾苦,所以这个例子确实难以带来更多的共鸣。
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重要的是背后的模式与核心,外在表现可以更换成任意内容。
就比如,我会因为遇到了一位无论是长相身材,还是性格特点,都符合我期待的相亲对方而非常开心,这时候的开心便跟“对方满足我的期待,即诉求得到满足”与“终于不用单身,即不用再一个人面对生活”这两点相关;又如因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而收获的开心,自然跟“期待变成现实”与“终于不用忍受曾经奋斗的辛苦”相关;再如因为遇到了一位特别交心、聊的特别开心、相处非常舒服的朋友而感受到的开心,自然也离不开“我终于可以展现出真实自我”与“不用遮遮掩掩,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关。
当然了,这些例子中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我想你看到了,它们其实都包括了“诉求得到满足”与“难受得到缓解”。
或者这样说吧,就是因为我们因为种种原因而长期处于“难受”的状态,所以才迫切的想要获得缓解。
而外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外界”,于是我们就会朝着“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努力。
接着,“自己想要的结果变成了现实”与此前“我觉得这样能解决问题”的认知相互结合,就带来满足感与缓解,即疑似“快乐”的感受。
那你说这样的“快乐”,是不是类似于一种“自娱自乐”呢?
如果稍微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我想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类似的状况,并且也会看到“这样的模式并不是每次都有用”这个事实。
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既然是一种“自娱自乐”,那就相当于我们不自觉的忽略了“客观现实对我们的影响”,那对于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来说,这种忽略自然是弊大于利的。毕竟,生活在现实中就需要遵守现实中的一些规则,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就比如文中的那位朋友,如果一直不能从过去对自己的影响中走出来、一直执着于追求“自己认为对”的方向、一直沉溺在“自娱自乐”的快乐中,那他也就一直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
“你说了这么多,那所谓的‘真正的快乐’,到底是什么呢?”
既然对“快乐感受”的追求,代表着我们的内心本就不快乐、内心中有带来不快乐的因素,那若从这些带来不快乐的因素中走出来,不再被这些因素影响的那么厉害、即便负面因素还是存在,也不会再那么轻易的就被外界撩拨到内心潜藏的不快乐、能更好的跟自己与当下和谐相处。
也许这种时候,才能称得上“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吧。
当然,上面只是我的看法,仅供参考、仅此而已。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