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争霸赛第三场:诸葛诞PK司马昭 ——闲聊淮南三叛之四

王凌败,司马懿死;毋丘俭败,司马师死;轮到司马昭出场了,胜败又如何呢?

公元255年正月,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回师到许昌时,眼疾加重,不治而亡,终年四十八岁。

司马师在许昌病重期间,司马昭前来探望,朝廷任其为卫将军。司马师去世后,少帝曹髦下诏,以东南刚平定,担心有乱,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为内外之援,由尚书仆射傅嘏率领南征军队回京师洛阳。

这道诏书太值得玩味了,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朝中拥曹派并没有绝迹,还在想办法从司马氏手里夺回军政大权。此时的皇帝曹髦才十四岁,想不出这种高招,一定是朝中拥曹派的主意。

如果司马昭依命而行留守许昌,大军主力回到洛阳,司马昭的兵权就有可能旁落。失去了兵权,司马家族就危险了。

已故司马师的两个重要谋臣傅嘏和钟会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危险,建议司马昭和傅嘏一起带兵回去。司马昭留参大将军军事贾充(贾逵的儿子)留守许昌,违令带兵回京。

曹髦无奈升其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

魏国军政大权在司马昭手里滑了一下又被其牢牢抓住。

到第二年(256年)8月,司马昭权力稳固,渐渐有了不臣之心,想禅代魏国,但担心有人特别是方面大员们反对,又闹出什么乱子来,就让贾充出去拜访各地方面大员,刺探情况。

贾充此时已升迁为大将军右长史。贾充是贾逵四十三岁时才生的儿子。贾逵晚年得子,高兴异常,认为将来此子可以光大门庭,有“充闾之庆”,所以取名为充。此人是司马昭的得力干将,为司马昭禅魏立下汗马功劳。两个女儿都嫁给司马家的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把西晋搅都乱七八糟的贾南风。

贾充成就了西晋,其女儿贾南风搅乱了西晋,想想也很有趣。这是后话,以后有机会再聊。

贾充奉命出行,来到诸葛诞这里,问诸葛诞:“天下都愿意禅代,你以为如何?”诸葛诞严厉地质问他:“你不是贾逵的儿子吗?你家世代接受魏国恩典,怎能对不起国家,将社稷交给别人!你这些话我不想听,如果洛阳(指少帝曹髦)有难,我一定为其而死。”贾充默然不语。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与诸葛亮同族。《太平御览》里对诸葛三人有个说法,诸葛亮为龙,诸葛瑾为虎,诸葛诞为狗,蜀汉得龙,东吴得虎,曹魏得狗。提请注意的是,这里的狗指“功狗”,是褒义,不是贬义。

这些评论类似于小说家言,在历史学范畴里没什么意义。诸葛三人,各有其长,各有其位,各为其主,都有所建树。三国中,蜀汉最早别灭,曹魏紧随其后,东吴活得最久,和得龙、得虎、得狗又有什么关系呢?

曹丕晚期,何晏、王弼、夏侯玄等人开清谈之风(后来形成为魏晋玄学。可参阅本号《曹操养子改变了古人对美男的审美观》),成为时尚,一帮世家子弟趋之若鹜。这些人中出现了被称为“四聪”“八达”“三豫”的人,也统称为“浮华之人”,诸葛诞就是“八达”之一。

曹睿讨厌浮华,继位后将这批人全部免官废职。而曹爽却和这批人关系特好,辅佐曹芳时又全部重用。诸葛诞也在其中,出任御史中丞、尚书,后外放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

有趣的是,淮南一叛、二叛时,诸葛诞都是参与平叛的主将之一。

前几期说过,王凌一叛就是场儿戏,一兵未发,一仗未打就缴械投降了。诸葛诞只是接替王凌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东兴之战失利后与都督豫州诸军事的毋丘俭互换。

淮南二叛就不同了,是真刀真枪轰轰烈烈地大干,诸葛诞大显身手,是功劳最大的将领。

毋丘俭、文钦造反时,向天下州郡发布文书,也到了诸葛诞这里。诸葛诞和邓艾一样,将来使斩杀。随后奉司马师之命带兵从安风津渡河占领寿春。

幸亏诸葛诞及时占据寿春,再晚一步就有被吴国占领的可能,那样的话,这场战争就会演变成魏吴两国之间的大战,给魏国现在和将来带来很大的麻烦。

上一期说过,毋丘俭起兵前将四个儿子送到吴国做人质,换取吴国不趁机偷袭的保证,并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寿春。但吴国权臣,丞相、大将军孙峻眼见淮南大乱,忍不住浑水摸鱼之心,背信弃义,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起兵十万进军寿春。

路上遇到前来投降的文钦,由文钦带路攻寿春。兵临寿春之时,发现诸葛诞已经先期占领寿春,只好退军。

正所谓来时容易去时难。诸葛诞派出两路人马追击,一路由曹珍率大军追击吴军主力;一路由蒋班率四千步骑追击吴军辎重部队。

曹珍一路追上吴军后,被吴国虎威将军丁奉奋力阻击。曹珍战败逃回。

蒋班一路却大获全胜,斩杀吴国老将左护军留赞,及其部将将军孙楞、蒋修等。

诸葛诞因此功晋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

高平陵事变、李丰政变时,诸葛诞都在外没有受到牵连,但恩主曹爽,及夏侯玄、邓飏等一干浮华好友纷纷被杀,也让诸葛诞内心难安,唯恐遭到司马家族的暗害。此时又明言反对司马昭禅代,心中更是恐惧。

为笼络人心和保护自己,诸葛诞把公私钱财全部拿出来奖赏施舍给将士官吏百姓,同时招募扬州江湖人士,与自己的亲兵一起,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敢死队。

公元256年冬天,吴国准备进攻徐堨(今安徽省含山县)。诸葛诞所辖兵马本来足以抵抗,但诸葛诞却以此为借口向朝廷要十万人马守寿春,又请求在淮河边修筑城堡防备吴军。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修筑城堡自卫,一个是可以找朝廷要人、要钱。

此时贾充已经回京把诸葛诞反对禅代的情况告诉了司马昭,并建议司马昭征诸葛诞入朝为官,以此解除其兵权,说:“诸葛诞再次出任扬州,有威名,民望所归。现在征召他必定不会来,但即使出事也是祸小事浅,如果不召他来,久了就会出大祸害。”

司马昭认为这主意不错,于257年5月征召诸葛诞入朝为司空,令他将所辖部队交给扬州刺史乐綝(乐进的儿子)。当时钟会因为母丧在家,知道这个消息后断定诸葛诞不但不会来,反而会反,赶紧骑马去告诉司马昭,希望不要这样做,另外想办法。但诏书已经发出,司马昭觉得不用改了。

果然,诏书送达时,诸葛诞就起了疑心,说:“我作三公应该在骠骑将军王昶之后,怎么现在就要我作司空!又没有朝廷使者,只是个步兵拿着诏书走路过来,让我把部队交给乐綝,这一定是乐綝私自所为。”

诸葛诞前面的分析是对的,后面怀疑乐綝没有任何依据。这只是他的策略,为除掉乐綝,扫清反叛障碍找的一个借口。

诸葛诞立即带领数百亲兵到扬州刺史府,刺史府守将以前是诸葛诞的部下,见诸葛诞来势汹汹,想关闭府门。诸葛诞呵斥他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吏吗!”吓得守将不敢关门。

诸葛诞带兵直闯,乐綝往楼上逃跑,被就地斩首。将门之后,死得如此不明不白,真冤啊。

擅杀朝廷命官,等于直接向朝廷宣战。开弓没有回头箭,诸葛诞立刻起兵造反。

吸取毋丘俭出击被断掉归路的教训,诸葛诞采取守点待援战术,将淮河南北郡县兵和屯田兵十多万,以及扬州兵四五万,共计二十万左右的兵力,集中守卫寿春,并为此囤积了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

这是要以寿春为根据地打长久战的策略,可是魏国内并没有诸葛诞的盟友,也没有其他州郡响应他的反叛,援兵从哪里来呢?

吴国。

诸葛诞先派将军朱成到吴国,向吴国上疏称臣。又派儿子诸葛靓、长史吴纲和各个牙门将的子弟到吴国做人质。

有意思的是,吴国的权臣此时也换了,也是哥哥孙峻死了,由弟弟孙綝接替。孙綝才二十六岁,政权还不牢固,接连有人发动政变。孙綝刚平定这些政变,稳定局面,亟需一场对外战争来凝聚人心,转移矛盾,巩固政权。

诸葛诞称臣,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孙綝喜出望外,立即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兵三万,和文钦一起悄悄前往寿春,接应诸葛诞。

在上期评价淮南二叛时曾经说过,淮南三叛中,只有毋丘俭才是大魏的忠臣,其他的都不是。王凌是反皇帝、反司马懿,另立新君,分裂朝廷。诸葛诞此时的行为,是典型的勾结境外势力,出卖朝廷利益,无论怎么说,都不是忠臣所为。

请记住,此后诸葛诞不再是魏国将领,而是吴国将领,一场因政见不合引发的国内战争也由此转变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这种出卖朝廷利益的行为自然会遭到忠于朝廷的人的反对。庞德的儿子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灭关羽满门的人)与偏将军路蕃不愿意跟随诸葛诞造反,各率所部突出寿春,回归朝廷。朝廷下诏褒奖,将庞会升为乡侯、路蕃封为亭侯。

面对诸葛诞的重拳,司马昭是如何防守反击的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