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说 | 别说上海没有历史:在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览(上)

沪说·第103期

辛丑·惊蛰

  天袁地访公众号上线5周年啦!

这周末去附近国家森林里的农家乐住了两夜,所以迟到了一天。万分抱歉!

以下为正文..........................................................................................

有一些喜欢搅弄是非的人,总是喜欢说上海没有历史。不过,上海就算是一个19世纪下半叶才起飞的年轻城市,它依然有着丰富的历史。

当然,除了专业人员的研究发掘和认证工作,我们普通人有个很好的参考标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数量计,上海占全国不足千分之一的土地上有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倒数第四位,或许并不意外。但是,若论密度则已经胜过土地面积的比例一筹了。目前,全国共有八批50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所占比例近乎千分之九,而且上海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跨越了从史前到近代近五千年历史。几大种类几乎都有涉及,算是非常了不起了。

革命遗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物(6处,此分类已经停止使用)

在前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均有一个革命遗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分类,自第四批起类似的文物保护单位就归入“近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就不再突出革命主题了。不过上海最早入选50年代首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都是这一类别。

它们共有四处,

1. 思南路香山路的

中山故居。这一故居为孙中山在北京谈判期间病逝之前最后的正式寓所。故居旁边的建筑已经改建为孙中山文物纪念馆。故居内部仍保留其当年生活时的面貌并谢绝拍摄,但可以沿小径绕行其屋后的草地并远观故居外景。(图为笔者2016年6月参观中山故居时拍摄)

2. 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墓。鲁迅墓原在万国公墓内。在新中国清理旧公墓时迁葬于其虹口故居不远的虹口公园内,并将公园命名为鲁迅公园。鲁迅墓位于鲁迅公园靠近虹口足球场一侧,因此并不显得特别冷清。(图为笔者2019年5月走访鲁迅公园时拍摄)

3. 兴业路上的一大会址。在新一批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一大代表宿舍,博文女校旧址也补充到了“一大会址”。而且,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是上海和浙江嘉兴所共同持有的,因为从第五批开始,嘉兴南湖的“一大”遗存也正式划入了这个单位。

(wikimedia)

渔阳里外的繁华

4. 渔阳里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旧址。位于淮海中路闹市区,约建成于1910年代末的渔阳里曾经聚集了一批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他们在此创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小组在此建立“外国语学社”......

路名地址有误(应为淮海中路567弄1~6号)

第二批是在1980年宣布的,其中宋庆龄墓于当时刚刚落成就入选了。

右手边花团锦簇的即为宋庆龄安葬之处。

5. 宋庆龄墓(万国公墓),位于虹桥路宋园路口。原为万国公墓,宋氏父母早年也安葬于此,墓地也予以恢复。

第三批中有

6. 龙华烈士纪念地,包括关押政治犯的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烈士就义地两部分。

古遗址(6处):

古遗址类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共有六处,其中史前文明四处。古代文明遗址两处。
  1. 闵行区的独苗,马桥遗址代表了新石器时期当地独有的人类文明样式属于良渚文化后期,返回较原始形态的“马桥文化”。参观马桥遗址须前往北松公路花王路附近的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

2. 青浦区则有福泉山遗迹,该处遗迹属于良渚文化。福泉山,原名覆船山,因其造型如一艘倾倒的船。后来经考古发现,整座福泉山实际为良渚文化时期的一座高台墓山。福泉山遗迹在2001年就列为第五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目前上海四处同等地位史前人类活动遗迹中最早获得这一级别的。福泉山遗址位于青浦区重固镇回龙支二路和福泉山路口。
3. 同样位于青浦的崧泽遗址,则有着另一层不同意义。崧泽遗址位于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遗址中发现的人类活动遗迹要早于良渚文化类型,却比嘉兴马家浜文化要晚一些,一般认为是马家浜和良渚文化之间存在的人类文化类型。崧泽文化的主要遗迹为土墩型,类似的文化类型在福泉山遗址、苏州草鞋山遗址等60余处沿太湖东岸及东南岸人类史前文明发掘点中均存在着崧泽文化的痕迹。崧泽遗址宛如一座河心岛,崧泽遗址公园的入口位于沪青平公路跨油墩港桥东堍。
4.位于松江的广富林遗迹,则蕴含了不同的价值,无论是福泉山还是崧泽遗迹,均为典型的长江流域文明,而广富林遗迹中则发现了来自黄河下游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的人类活动遗迹,很有可能广富林遗迹中有着从黄河文明迁徙而来的文化因素,因此广富林遗迹也被命名为广富林文化,填补了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之间的历史空白,或许也为良渚文化倒退为马桥文化提供了一点解释。广富林遗址位于松江大学城边,广富林路龙源路西北角,与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隔街相望。
除了以上四大史前人类遗迹之外,还有两处唐代及宋元时期的人类文化遗迹。
5. 青龙镇遗址。青龙镇创立于唐天宝年间,比华亭县还早了几年,这里很早就是一座近海古镇,是吴淞江流域上的一座重镇。明代设青浦县时,青龙镇为第一代县治,但自此之后,因吴淞江改道等原因,青龙镇竟一再衰微最终不为人知了。目前地上建筑仅有一座晚唐的吉云禅寺塔。青龙镇遗址发掘将会使得唐元之间的上海地区历史更为丰富。青龙寺遗址尚未正式开发,吉云禅寺塔位于青龙村内的青龙古寺,此地沿青龙公路向北可通纪鹤公路。
6. 位于志丹路、延长西路口的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属于一次房地产开发中的无意之得。遗址发现于2002年,原为志丹苑小区的部分,却未想到出土发现了规模如此之大和保存度如何之好的元代水闸,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很罕见。

古建筑(5处)

上海有五处建筑入选古建筑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龙华塔。位于今龙华寺庙门外。相传为东吴年间建造,实际初建于盛唐垂拱三年,唐末黄巢起义时被毁,现塔的主体结构建造年代应在北宋初年(当时江南尚在十国之一的吴越王钱镠实际控制中。),历代均有修缮,建国后发现塔倾斜且内部结构有不遵循古制之处,遂进行大修。但是龙华塔的倾斜程度已经难以纠偏,最多处达104厘米。2006年时,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塔共有七层,总高40.64米。

2. 兴圣教寺塔。今人习惯称为“方塔”因其塔身四四方方,与龙华塔的“八面玲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设计,方塔也是松江城里的头号名胜。塔、寺建于北宋中后期,塔以寺名,寺以塔名,可谓珠联璧合。可惜,寺庙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轰炸殆尽并再无修建,而方塔得以幸存。1978年,此地被开发为方塔园,并将原市区河南路桥北堍的天后宫建筑移植到了此地。如此一番操作,兴圣教寺就只有方塔来记载了。

3. 嘉定孔庙。嘉定于南宋嘉定年间从昆山析出,嘉定县的文宣王庙(即孔庙)即由第一任知县督造,可见当时祭拜孔圣人是何等重要的国家大事。经过宋元两代的扩建,嘉定孔庙在明代达到鼎盛,尤其是汇聚四周水系于庙前土山,取名“汇龙潭”,自此奠定嘉定孔庙的规制。

2013年,嘉定孔庙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整个20世纪战乱与人祸的破坏都已经无法逆转了。

、、

4. 豫园及沉香阁。豫园或许是上海人最熟悉又最陌生景点。几乎所有上海人都去过豫园旁的商业区,在豫园跟前走过,但真正掏钱买门票进豫园参观的上海人恐怕并不太多。豫园始建于明中后期,初为上海籍官僚潘允端的私宅。清代逐渐成为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并且也保留了部分园林功能。其中,更是因为小刀会曾以豫园点春堂为司令部的往事而格外受到青睐。笔者有幸在某次接待外国友人时去豫园内走了一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是一座亭台楼阁假山池塘各种元素非常齐备的园林,尤其是“玉玲珑”号称江南三大名石。豫园早在第二批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沉香阁位于豫园西侧,也与潘允端有关,相传是他在一艘沉船上发现了一尊沉香木观音像,便在家中附近修建了这座比丘尼道场用以供奉。后来就被拉郎配,并入豫园一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如果您还分不清豫园和城隍庙,请看:沉香阁是一座佛教建筑,豫园是一座园林,豫园商城是豫园旁边“逛吃逛吃”的shopping mall鼻祖,还附赠九曲桥和湖心亭两个老牌打卡网红景点,而城隍庙则位于豫园南侧的方浜中路上,是个接受香火供奉的道教观宇。这一带常常就被统称为“城隍庙”,而人们最常去的“城隍庙”恰恰是豫园旁的商店街。

5. 真如寺大殿。海上名刹不少,但有幸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真如寺的大殿。这座大殿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已经属于元末了。它奇迹般地躲过历次战火劫难和大修,依然保留了元代寺庙建筑的风格。1991年,原本被建议为作为古建筑展览馆使用的真如寺大殿,还是被作为真如寺的主体建筑,对广大游客、香客开放。或许,建筑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于它本来存在的意义吧。

古墓葬(1处)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这个门类中,成陆较晚、远离政治中心的上海市竟然有入选的。

徐光启墓。徐光启是上海县本土人士,是明末接受西洋科学的朝廷大员。但他生活的年代,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待他去世之时,明朝距离覆灭已经只剩几年了,也算某种程度的生不逢时。
今天的徐光启墓是根据1903年重修的徐光启墓而重修的。1903年,法国天主教会因为受徐氏后人馈赠的土地而在土山湾即今天的徐家汇一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主教基地,那年恰逢徐光启去世270年,就替已经颓败多时的徐光启墓重造了一下,除了恢复当年礼部尚书的葬制有石人、石马,石翁仲之外,还给徐光启竖起了一个十字架墓碑,算是公开认可徐光启的天主教徒的身份。
但1903年重修的墓地又遭到战火和人祸的破坏,1978年以其墓地周围兴建南丹公园,1983年正式更名光启公园,2003年徐光启墓才恢复到1903年的模样。但是封土堆下埋的还有没有徐文定公全骨,只有天晓得了。
徐光启墓1988年被评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寺及石刻(1处)

在石窟寺及石刻这看似和上海更没有太多联系的分类之中,上海市竟然也有一处文物入选。

唐经幢。全称松江陀罗尼经石幢,这一处文物可谓是上海这么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最难看到的,因为它坐落在松江区中山小学内。就像位于上音附小内的爱庐,门卫是绝不会放你进去参观的。

这是上海地界上最古老的地上文物,建立于晚唐。是当地人李嵩为往生的家人荐福的。但也流传着这座经幢是用来镇妖除魔之类的怪异传闻,而这座石幢本身确实也存在着因年代久远而出现风化、部件脱落、倾斜等问题。

其实说了这么多,上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一个门类,近代建筑和近代事件纪念建筑还完全没有提到,那可是上海最宝贵、最典型的文化历史宝藏。咱们下期再聊

-----------------------------------------------------------------------------

相关:

沪说 | 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30周年: 59处建筑,您都去过了吗?(上)

沪说 | 上海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30周年: 59处建筑,您都去过了吗?(下)

近期:

从“五大新城”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本质内核是什么?

沪说 | 黄浦路名拾趣(二)卢湾及老法租界篇--法租界里也有一条闵行路

天袁地访给您拜年啦

城事 | 白天赏梅,晚上赏灯,公园里的莘庄,留住了年味

天袁地访:行走的上海人文地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