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看不清,只是懒得看
一般情况下,把别人当傻子的人,都聪明不到哪里去。
我一直坚信,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缺心眼。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做的事情看起来像个缺心眼的才能干出来,那也总是有他的理由在。只不过这个理由是他自己在那个做事情的情境下,在无数个可选择的行为里,选出来的。
也可能这个选的过程是无意识的,但很多选项在那里,这是一定的。有研究说人起码有百分之四十多的行为是习惯性的。这么一来,我们就能看到,其实那些所谓的一冲动,也就是个习惯推动的条件反射而已。
所以那本书最后的结论就是:要提升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从改变习惯入手。当然了,这结论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谁不知道要改变习惯呢?这个不看研究也能知道。问题在于习惯改变很难。
医学上有个例子很形象的说出了改变习惯的艰难。说很多有心脏问题的患者,医生警告他们,如果不改变习惯,活不过几年。但是这些人里面改掉了习惯活得久的却仍然是少数,大部分都死了。
肯定不是因为这些人不怕死,非要找死。而是习惯它很难改变,即便你知道了这些习惯有多糟糕。
我有很多想要改的习惯,这是我关注怎样改习惯,还去看书看资料的原因。谁不想要一个更好的自己呢?
我在朋友中间算是个爱读书的人,也偶尔写点东西。我现在在用的改掉坏习惯的办法也跟读书有关系:
从前有位老师跟我说,要学好哲学,心胸必须开阔,不能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什么他今天没对我笑,她今天语气不好什么的。要是把精力都放在这个上头,那肯定学不好哲学。
但这个东西谈何容易,你是一个人呀,人是群居的,是社会性的,你就是要面对别人给你释放的信息,就是会不自觉的解读这些信息,这是人的本能啊。
所以,如果用黑格尔的话说,就需要一个教养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在思想里磨练。如果用阳明的说法,那就是事上磨练,得不停去经历,思考,涵养,最后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
问题又来了,怎么磨练,怎么教养?这事儿下工夫的点在哪里呢?如果宽泛的说,人人都在经历,那是不是人人都在磨练呢?难说,起码多数人的那点磨练是不自觉的。
有意识的磨练得有个目标,比如当遇到那种情况的时候,笑不笑的,语气好不好的,管它呢,这都不重要。思前想后到底因为啥会这样,浪费了大好时光,有这个时间,读本书,见个朋友,不是更好?
只要你有个一个更优的选择,眼下这点事,也就能快点过去了。道理不复杂,可读本书,见个朋友或者其他的什么事,也不是天然就更优,它们需要一个内化到心里的过程。自己找自己的,谁也替代不了,也说服不了。有几个人最终的改变是靠说服的呢?笑话。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就总是明白了道理,到了选择行动的时候,依然如故。那感觉糟糕透了,可就是改不了。如今三十多了,忽然想通了一些事。村上春树说,人的三十六岁很重要,是个转折点。我好像已经开始为这个转折点热身了。
这感觉像是茨威格的那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有了使命,就有了最优的选项。在遇到那些有的没的的无聊事情时,就可以从容的说一句:
那都不重要!
我不是看不清,只是懒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