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主堂,东方小罗马!丨老底子

闵行有一座

年逾百岁、群楼环抱的天主堂

它就是被誉为“小罗马”南张天主堂

今天就跟随白相哥哥

一起了解这一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

南张天主堂建筑均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外墙面粉刷成白色,青灰小瓦面屋。三角形山墙立面、层叠式壁柱,中大两小的券式入口,细部装饰简约,两翼伸出连续券柱向前围合成庭院,为上海地区唯一的教堂制式。围廊外部,中式的瓦片和西式的建筑统一。因大礼堂和广场周围的建筑布局甚为独特,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风格类似,故历史上称之为“小罗马”

南张天主堂的前身为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南钱天主堂”,原为一家私家小教堂,它在一起教案中被烧毁,之后新建了现在的“南张天主堂”。

据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江南闹灾荒,米价昂贵,米价昂贵。同年农历六月十四日(8月1日)晚,两群饥民来到南钱天主堂乞食,堂(宅)内称未储米粮而拒绝。次日,饥民们涌向张渠乡等教徒家中,哄抢米粮,并毁坏张姓(作教堂用)的房屋数间。

事后,管理该堂的神父出面向娄县知县交涉,要求捉拿祸首与赔款。县官即发出告示:“凡饥民爬抢粮食聚众10人以上,为首者斩,如有持械威吓者,不分首从,一律斩。”当时《申报》记载:“自饥民抢米事起,地方官深恐牵涉教堂,上贻君父之忧,故咸振刷精神,妥为弹压。”

后娄县知县屈服于外国人的压力,在徐家汇天主堂与教会方面议定,赔偿南钱天主堂白银1.8万两,约日交付。上海道台下令强制向数县百姓摊派,命令娄县、华庭、上海三县通力合作,凿石备料重建教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新教堂落成,比原堂扩大约十倍,即现存的南张天主堂。

新中国成立后,南张天主堂仍进行教会的弥撒活动,后为乡政府使用。“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教务活动,大礼堂的堂顶、教会标志和钟楼被拆,后为上海县精神病人寄托站。1989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后,划归天主教上海教区使用,重新恢复南张天主堂,修复部分被毁的建筑结构。1999年5月,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被上海市政府核定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张天主堂在历史上曾是七宝天主堂本堂下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分堂,堂内原存有一口铸于1892年的铜钟,重达91千克。1992年,在重修七宝天主堂(本堂)钟楼时,因南张天主堂已无钟楼,教会将闲置于堂内的铜钟调拨给七宝天主堂,并悬挂于钟楼之中,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现今的南张天主堂是一处集慈善安老事业和教务活动为一体的独特的天主教活动场所,赡养为教区服务一生的贞女和年迈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度晚年,已成为闵行区境内建筑颇具特色的宗教历史景观

📍地点:闵行区秀文路485弄50号

🚘交通:公交173、759、763路等

获奖名单

从前以后、兴发

恭喜以上两位幸运粉丝

□ 来源|《莘城旧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