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人册(891-900)

891、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 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成为袁的重要谋士,此后累获擢升。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徐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曾多所举措,冀能巩固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1911年5月,清廷设皇族内阁,徐任协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徐力主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同年11月袁组织责任内阁,徐改任军谘大臣,加太保衔。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徐力辞太保,观望时局变化。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次年袁公开推行帝制,徐以局势难卜求去,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徐为国务卿。徐在公私两方面为袁尽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即力荐段祺瑞继任。11月,徐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先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又调解直系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为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徐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为了阻止新文化运动的高涨,徐极力鼓吹尊孔读经以为抵制。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分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逼徐去职。徐被迫回天津。清末官僚,北洋政府总统。

892、辜鸿铭(1856-1928)名汤生,自号汉滨读易者。原籍福建同安,生于马来亚槟榔屿华侨家庭。青少年时代求学英、法、德等国,精通数国语言、文学。1880年前后回槟榔屿,被派往新加坡海峡政府服务。不久辞职回国。1885年入张之洞幕府,从事翻译工作,历时20余年。1905年任黄浦江濬治局督办。1908年被清政府委为外务部员外郎。1910年获清廷赏赐的文科进士称号。同年辞外务部职,到上海任南洋公学校长。辛亥革命后,仍表示效忠清廷,拒剪发辫。不久移居北京。 1913年被五国银行团聘为翻译员。1914年应邀去日本和台湾等地讲述孔子学说,抨击西方文化。1917年回国,一度任张作霖顾问。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讲授中国经、史和英国诗歌。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持讽刺态度。1928年病逝于北京。著有《读易堂文集》等。近代学者。推崇中国古代文明,其间,将《论语》、《中庸》译成欧洲文字,传播国外,为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893、袁世凯(1859-1916)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年轻时两次乡试未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依靠淮军统领吴长庆。1882年(光绪八年)8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当时朝鲜和中国有宗藩关系,吴长庆受命前往镇压,袁世凯由李鸿章奏举,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至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化装逃出汉城,回到天津。北洋军阀时期1895年12月,袁世凯由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时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袁世凯捐资参加强学会,以示赞同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当面应允维新派除旧党,助行新政,但随即告密。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宣布重新临朝训政。次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署理山东巡抚,率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一跃而成为中外瞩目的实力人物。1901年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亲信军官。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通过办理新政,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满族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双方权力之争日趋激化。1906年,袁被迫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次年,又被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令回籍“养疴”。但他的许多部属依然位居要津,实权在握,袁世凯时刻准备东山再起。中华民国时期1911年10月(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于10月27日任钦差大臣,节制湖北前线陆海军。接着,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北洋军攻占汉口后,即进京组阁,接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12月,派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宣誓效忠共和作为选他当大总统的先决条件。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迫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继任,他以北京发生“兵变”为借口,使参议院不得不允许他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从就职伊始便极力图谋专制独裁统治。袁把国民党视为实行集权的最大障碍,策动北洋军警干涉政治,逼迫国民党人退出内阁,裁减南方各省的革命军队,派人刺杀国民党的领导人宋教仁。同时,拉拢以梁启超为首的清末立宪派,资助他们组成进步党,以此来与国民党人对抗。在外交方面,他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从五国银行团获得2500万英镑借款。袁世凯于1913年7月镇压了二次革命,把北洋势力伸向长江流域各省。同年10月,袁世凯派军警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取得列强的正式承认。接着,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另行召集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作为独裁统治的工具。1914年5月,宣布废除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撤销国务院,成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通过这次改组,迫使支持过他的进步党人退出政府,剥夺了段祺瑞等人的军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914年底,开始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并于1915年5月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中的大部分条款,以取得日本政府对帝制的支持。不久,又唆使一些北洋官僚政客出面组织筹安会和请愿团,加紧了复辟帝制的活动。至12月11日,御用的参政院推戴他为“中华帝国大皇帝”。袁于次日发布接受帝位申令,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改总统府为新华宫,准备于1916年元旦加冕登极。但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各阶层的义愤。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北洋派内部危机四伏。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或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袁世凯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5月下旬忧愤成疾,6月6日卒于举国声讨声中。北洋军阀首领,中华民国大总统。

894、唐绍仪(1862-1938)字少川。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后在上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杀身亡。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

895、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872年考入幼童出洋预备班,官费留美,经小学、中学、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习铁路工程四年,获学士学位。1881年7月回国后,被派赴福州船政局习海船驾驶,曾参加马尾海战。后任广东博物馆和水陆师学堂外文教习。1888年,被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参加关内外铁路修筑,成为我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并被选为英国工程研究会会员。1905—1909年任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一段)总工程师兼会办,克服重重困难,依靠我国自己力量,提前两年修成京张路,在国内外引起轰动。1909年,任川汉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次年,任商办粤汉铁路总理兼总工程师。1912年,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设总公所于汉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了汉口至宜昌的线路:原设计由汉口转广水,经襄阳、荆门到宜昌,他改由汉口经安陆、襄阳到宜昌,较原设计缩短三分之一线路。同年夏天,在汉口创中华工程师会,设事务所。翌年,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任会长。1914年任汉粤川铁路督办,督促修筑武(昌)长(沙)段,1917年张勋复辟后,派专人到汉口请他任邮传部尚书,被严辞拒绝。后任交通部技监、汉粤川铁路局总办兼总工程师。1919年4月,因患严重阿米巴性痢疾,在汉口逝世。近代铁路工程师,我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 京张铁路在其主持下修建完成。

896、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 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①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②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③为中华民族培养和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897、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省汕尾市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宪政、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粤系军事将领,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

898、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著述有《组庵诗集》等,其精于美食,为组庵湘菜创始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

899、章太炎(1869-1936)又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从朴学大师俞樾受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投身变法运动,参加强学会,任《时务报》撰述。政治思想倾向改良主义。1900年7月,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发起的张园国会,因反对既排满又勤王的宗旨,脱离改良派,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1902年再次逃亡日本,与孙中山正式结交。为了宣传排满思想,和秦力山等人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1903年3月,重至上海,任教于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6月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直斥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对革命则大加赞颂,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大论战拉开了序幕。清统治者和上海租界的工部局相勾结,查封《苏报》,逮捕章太炎,判其监禁3年。1904年与狱外蔡元培等人联络,发起光复会。1906年刑满出狱,由孙中山派人接到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1908年,《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乃专事讲学和著书。后因不同意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与孙中山分裂。1910年他和陶成章在东京重组光复会,并担任会长,从此和同盟会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归国,与黎元洪及立宪官僚广通声气,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要求解散同盟会,并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出任会长。1912年,中华民国联合会改为统一党,任理事。先后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刺杀宋教仁的案件发生后,宣布辞职,参与筹划讨袁。从1913年8月起,被袁软禁在北京。1917年7月随孙中山南下护法,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旋因护法军内部矛盾重重,失去信心,于1918年10月退隐上海,后迁苏州设国学讲习所。其思想日趋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强烈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章太炎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辑为《章太炎全集》。1936 年6月14日卒于苏州。民主革命思想家,著名学者。

900、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著名爱国武术家,沧州十大武术名人。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0)

相关推荐

  • 【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意味着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接管了政权,意味着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辛亥革命的失败.然而对于这一点,天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有马上意识到 ...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一派为何力量涣散:多人认为清朝已亡,大功告成

    编辑搜图 ▲宋教仁系辛亥革命元勋 1913年3月20日,"窃国大盗"袁世凯雇佣杀手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暗杀于上海火车站:随后,袁大肆向外国银行借款,扩充军备,准备扼杀南方的革命 ...

  • 一块银元的价值

    在1916年一元银元可购买30斤大米,10斤猪肉. 这枚银元俗称"袁大头".1911年10月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胜利 ,1912年1月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 回望《觉醒年代》:《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发生的? | 席地而坐

    <觉醒年代>是2021年很难被忽略的一部作品.这部以<新青年>杂志发展为主线的历史剧,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体的讨论,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张桐饰演的李大钊,以及鲁迅.蔡元培.陈延年. ...

  • 宋教仁之死

    辛亥革命过去100多年了,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些在辛亥革命中成千上万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先烈,这其中就有被称为中国宪政第一人的宋教仁. 武昌首义之后,南北议和,在清庭和革命党人之间 ...

  • 疑点重重的民国宋教仁被刺案,到底谁是受益人?

    1913年3月20日,晚上十点,国民党代理党魁宋教仁从沪宁火车站休息室走出,"砰"的一声枪响,宋教仁应声倒地,一个黑衣矮汉子,又接连向他开了两枪,随后逃窜而走,当晚宋教仁不治身亡. ...

  • 中华百年(一)1912-1913

    这两天一直给一个拍卖公司拍摄拍卖图录,古董是有形的历史,摸得着看得见. 2012年的时候有世界末日一说,当时想,从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到2012年刚好是100年,就想把这100年的大事纪捋一捋.结 ...

  • 从五四运动到皇姑屯事件:北洋倒台,京城易主,张学良东北易帜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99期: 前面我们谈到了五四运动,按照历史发展,近代史也该继续往下走了,但因担心审核问题,又转过头来谈了几期的晚清大太监. 但思来想去,这个系列真的不想半途而废,所以还 ...

  • 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是哪三个

    时间:2020-04-21 08:14:55 编辑:罗生门橘子 中华民国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是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 ...

  • 历史千人册(941-950)

    941.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 ...

  • 历史千人册(911-920)

    911.陈独秀(1879-1942)生于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卒于四川江津.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915年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 ...

  • 历史千人册(881-890)

    881.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湖南新化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热心新学的邹沅帆等在新化创办求实学堂,陈天华入该学堂后,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又到省城的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 ...

  • 历史千人册(871-880)

    871.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光绪五年(1879),调 ...

  • 历史千人册(861-870)

    861.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氏向 ...

  • 历史千人册(851-860)

    851.胡雪岩(1823-1885),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 ...

  • 历史千人册(841-850)

    841.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 ...

  • 历史千人册(831-840)

    831.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清道光十年(1830),升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十九年十月,英舰船3艘侵入闽海,他督率水师战船将其驱 ...

  • 历史千人册(821-830)

    821.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方中进士,时年41岁.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