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故事”征文|我家流传百年的老故事 2024-04-12 06:13:27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我家流传百年的老故事 作者:陶善才 大约咸丰年间,我的曾祖父在家乡的喊气岭拾到一袋银元,原地等候失主来认领,最终物归原主,在家乡成为一段佳话。这段佳话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代代相传,在我家流传了100多年。我家祖籍在白荡湖西北边的项铺镇陶家和庄,到曾祖父时,他出庄定居白荡湖东边的鳌山杨家大竹柯村庄(今金社乡龙口村)。曾祖父是手艺人,在杨家大竹柯做木匠活,后来娶了杨姓一户人家的女儿为妻。曾祖父成家后,便落户杨家大竹柯。杨家大竹柯村庄坐落在白荡湖之滨,它西、南、东三面环水,唯有北面一条古道直通山里(今项铺、白梅一带)。在古代农耕社会,陆路交通不发达,人们出远门多走水路,高头的人要到底下去(历史上称北边的山里为“高头”,称东南方向沿湖沿江一带为“底下”),便沿着古道经过我们村庄南头的喊气岭,再向前一华里到龙口小街,街尾有个泊船的码头,于是便乘船到汤沟、大通乃至更远的下江一带。喊气岭距离我们村庄两三百米。历史上的喊气岭,如同《水浒传》上的“野猪林”,林冲从京城被押往沧州,经过树木茂密的野猪林,林中人迹罕至,要不是鲁智深尾随出手相救,林冲在这里被奸差害了性命便是一桩无人知晓的悬案。家乡曾经的喊气岭与“野猪林”并无二致,除了中间一条羊肠小道,两边树木遮天蔽日,若不是正午,小道都是黑森森的一片,单个行走很是瘆人,生怕窜出野兽或歹徒。喊气岭不仅路窄,它还又陡又长,赤手空拳的人爬过这道岭都要气喘吁吁,更何况挑着担子的人了,所以这道岭称为“喊气”岭,“喊气”是家乡的方言,就是大喘粗气。相传历史上一位湖边的人从山里挑回一担柴禾,经过喊气岭,已精疲力竭,肚子又饿,就是过不了岭,后来他在口袋里无意中发现一粒蚕豆,他咀嚼着这粒蚕豆吞到肚子中,似乎又有了一点力气,然后咬着牙才翻过岭头。后来在家乡便有了“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的口头禅。我的曾祖父拾到一袋银元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里。曾祖父常在周边上门做木工活儿,一次经过喊气岭,在一棵大树根旁无意中发现一只布袋,曾祖父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元。曾祖父平时上门做木工手艺,也不是天天有活干,干一天活,才接到几个铜板,平生很少见到银元,眼前陡然出现这么一大袋银元,他感到头皮一阵发麻,这是关系到全家人性命的一只布袋啊,谁这么粗心大意,一定要归还失主!于是曾祖父就蹲在大树根边等候失主来认领。等了大半天,也没有看到一个行人经过喊气岭。傍晚的时候,一个神色慌张的人赶过来,曾祖父怀疑是失主,一对话果然,在时间、地点、事由和数字核实可信后,曾祖父将布袋交还失主,失主从布袋中掏出三块银元作为答谢,曾祖父拒绝了,失主便跪地朝曾祖父磕了三个头以表示大谢。原来失主是一位下江的买牛人,带着一袋银元经水路在龙口的湖边码头下船,前往几十里之外的姚王集牛市去交易,经过喊气岭累了,便将包袱放下休息一会,没想到将装着银元的布袋落下。后来村庄都知道了曾祖父拾金不昧的善举,有人说“傻”,说你陶木匠家里儿女一扎儿荒(方言,指孩子多,生活困难),你又不是偷的,直接拿回家就是了!也有人说“好”,说姑爷(因曾祖母姓杨,庄上杨姓多称曾祖父为“姑爷”)是个大好人,好人有好报,下一代肯定要发(发:方言,指出人头地)。曾祖父面对众人的议论并不作正面回应,只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个买牛的丢失了那么一大袋银元,回家肯定也是不想活了。这个故事我小时候曾在祖母那里听过。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祖母在祖居地的陶家和庄与小叔一起生活,但每年也来我家住上几个月,冬天我和祖母睡在一张铺上给她焐脚,祖母爱讲故事,孝子贤媳,善恶报应,听得我如痴如醉。在祖母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她的公公(我的曾祖父)在喊气岭拾金不昧的一段往事。七十年代初祖母去世,这以后父亲又常接过祖母的话头,在茶余饭后对我们讲他的祖父(我的曾祖父)在喊气岭拾金不昧的故事。七十年代初,是个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我对父亲讲的故事一点兴趣都没有,我总认为,那个买牛人有那么一大袋银元,不是个地主起码也是个富农,他剥削长工得来的钱,曾祖父还给他的确是傻。我没有兴趣的原因还因为,我们家当时姊妹多,父母身体又多病,日子过得很艰难,加之在庄上又是杂姓,我的前面都是姐姐,父亲40多岁时才有我这个男孩,家庭势力弱,常受人欺负。一次父亲又滔滔不绝地讲曾祖父拾金不昧的故事时,我就顶撞他:“不是说下一代肯定要发吗?怎么我们家现在还这么穷呢?”父亲顿时哑口无言,满脸窘态。现在,我也老了,也和当年父亲对我讲曾祖父故事时差不多大的年龄,现在每每想起当年父亲受到我顶撞时那满脸的窘态,我心里生起无限的愧疚,而这一切是无法弥补了。现在,我又常接过父亲当年的话头,将我的曾祖父拾金不昧的故事讲给我的儿子听。欣慰的是,儿子比我当年懂事多了,他听得非常认真,为自己有这样硬气的祖上而十分自豪。儿子现在在一家央企集团工作,但愿他在曾祖父故事的教育下,不刻意去追求大富大贵,只努力去追求清清白白做人。 来源:文乡枞阳 赞 (0) 相关推荐 [黄石文坛]刘美书的散文《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1 "你是个苦命的细伢!"这是我幼年时期常常听到母亲对我讲的一句话.母亲说这话的意思我明白,大概是说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父爱,同时也饱含了母亲对我的怜惜!但我却没有 ... 家传烫伤油 刘明理 我的祖母会理筋手法还自制了一种很有效的烫伤油,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经常有人来我家找烫伤油的(那时候烫伤的特别多)再加上不收钱,几乎天天有人来(我学医也是受祖母的熏陶),祖母不在好多年了,把方子拿 ... 【征文大赛】| 陈文作品:黑猫仙踪 随着第一届"华丽杯"保护野生动物征文大赛圆满落幕,枸杞文学启动了第二届"华丽杯"保护动物征文大赛.与第一届相比,我们去掉了"野生动物"的局限 ... 【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大赛征文】故乡的水塘/陈怀生 家乡樟树曲水,地处赣中平原,我上学后,由于要作文,老师要求我们学会观察,于是,我观察家乡的水塘. 那时,我会爬上村头最高的枫树,举目四望,平展展的大地上是星罗棋布的村庄,再仔细一看,村庄周围的田野里, ... 为普通人立传 为普通人立传 刘述涛 小的时候,住在四里街上,爷爷名下的几十口人生活在一栋楼上楼下十二间房间和一间 ... 作者朋友请关注!【我家的“抗疫”故事】征文评奖通知来了! 致作者 亲爱的朋友: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我家的"抗疫"故事]征文也要告一段落了. 从2月1日推出<"最"特殊的假期&g ... 领奖啦!【我家的抗疫故事】征文获奖名单公布 祝贺获奖的作者朋友 期待若干年后, 当我们偶尔回忆起 这个特殊的春天, 偶尔回望曾经坚强走过的 抗疫之路, 还能想起 这些文章内外的人和事-- 我家的抗疫故事 征文活动简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 侯进元:河湟人家 河湟人家(连载) 青海 侯进元 第六章 三伯和大姑爷 1954年2月20-26日,乐都县在县城举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依据程序,选举产生乐都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县长.副县长,乐都县政权建设揭 ... “红色故事” 征文 | 老兵任天哲的故事 | 作者: 郭先军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家故事”征文|我家的照明灯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我家的照明灯 作者:许芳林 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亲密的伴侣,有了它,我们在黑暗中就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希望-- 记得我上小学时,家里点的是 ... “家故事”征文|说我家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征文启事|有奖,快来写写"我家的故事"! 说 我 家 文| 周荣耀 家,在我看来,是一个久远沉重的记忆,一个深邃广博的怀 ... “家故事”征文|我家老四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征文启事|有奖,快来写写"我家的故事"! 章敏烈士生前唯一照片 我 家 老 四 文 | 章为华 我族姓章,乃炎帝之后.据 ... 隐身大院的百年红楼——有故事的老建筑之三 单位隔壁有一个大院.花木掩映中,散落着一些办公楼和住宅楼. 不知道多少个早晨.中午,和同事在这里散步.因为太熟,对这里的建筑早已熟视无睹.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红楼上的这两块碑文. 两碑分别立于2006 ... 包家巷的老故事 徐海涛 2016年7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有12处老建筑上榜,将挂牌进行保护和妥当修缮,并由规划部门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这个名录里面,包家巷就占了两处. 可见包家巷 ... 乱世中的薛家兄弟——一个曾经流传于乌盟一带的真实故事 〓 第 1462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薛家洼有兄弟俩,一个名叫薛弼,一个名叫薛瑞.老大娶了三房太太.三姨太美貌如画,国色天香.如天仙下凡,人见人爱.为了得到她,有人真可以丢掉性命为代 ... 职工读书征文 ‖ 我家房子的故事(杨晓利) 我家房子的故事 杨晓利 今年清明,我和三哥陪同年迈的父亲一起去为老人上坟.之后,我们又去了儿时生活的旧院子走走看看.望着五孔破烂不堪的窑洞和三间条条裂痕的砖房,儿时的画面清晰浮现在眼前,我的思绪也随着 ... 【“我家的红色故事”征文展播(之十)】| 爸的警察梦 爸 的 警 察 梦 文/韦延丽 无巧不成书. 2009年,云南省广南县公安局成立荣誉室,我有幸作为讲解员,负责荣誉室的讲解.当讲到广南县公安局的先进模范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特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