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奇:一把军号吹了76年,退伍老兵郭连生的故事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一把军号吹了76年,退伍老兵郭连生的故事

作者 |赵兰奇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哒哒……扥扥……嘀嘀……嘀哒哒……”如今,每天早上就会有这样催促人们上班的清脆军号声,在伏牛山南麓的革命老区—河南省社旗县下洼镇尖山响起。这里驻扎有军队吗?不是。这里有紧急情况吗?也不是。只是在尖山附近住着一位吹了74年军号的老兵。
老兵名叫郭连生,今年87岁,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一生没有尝过一粒药子。他,整日头戴一顶黄军帽,身着一身佩戴纪念章和毛主席头像的绿军装,右肩左挎一个军用黄挎包,脚蹬一双黄军鞋,走起路来像赛跑。
89年前的1932年1月28日出生在下洼镇马蹄村洞沟自然村的他,满月后父亲郭风奇抱着他举了一下,到国民党部队当兵,后混到连长至今杳无音讯。
8岁那年的1940年12月母亲改嫁,自己只好穿着奶奶缝补的破棉裤棉袄,拎着内放一个烂瓢的破篮子,提着一根枣刺打狗棍,四处讨饭。有一次,郭连生左脚后跟被一只凶残的大黄狗咬透,鲜血淋淋,疼得他只好从棉袄上拽出一疙瘩破棉花塞着止血。此时的他,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喊爹爹不吭,嚷娘娘不声。无奈,他只好一瘸一拐地继续靠门糊口保命,具体往哪里自己也不知道,只管要一天说一天。
天无绝人之路。时隔3年的1943年12月23日下午,郭连生讨饭到确山县偶遇8名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新四军,他就急忙上前用一双黑黝黝的小手拉着连长川金堂(陕西人)说:“我干兵吧?”耳闻目睹眼前的一切,8名新四军个个啼不成声,连长川金堂用双手扶着郭连生绣的像一块盔甲的头说:“这小鬼太可怜”后,命令一名战士将子弹带和5颗手榴弹、背包取下来,让郭连生背上跑了一圈。川金堂看他挺利索、能吃苦、当兵心切,就决定把郭连生留在二支队第四中队一营三连干一些勤杂活,只是没有军籍。“你知道我当时那个高兴劲,用棉袄袖子往眼睛上一抿擦去眼泪,心里想以后可不要饭了,浑身都是劲。”郭连生回忆往事悲喜交集。
3月后的1944年3月,郭连生因个子低和年龄小到大别山学吹军号。在那里,他人小志气大,学习认真,练号刻苦,很快基本上掌握了军号员站姿,用嘴和舌头配合吹出“喱、嘀、哒、嗒”四个音符和一些颤音、轮音等技巧,军号使用的场合和种类。同年6月分配到唐河、桐柏、泌阳三县司号大队当班长,教小孩们吹号。
1944年10月在泌阳县与日军作战时,营长“小郭,吹冲锋号”一声令下,我军将士在冲锋号引领下,犹如猛虎下山冲向日军,使我军大获全胜。战斗结束后,郭连生拿着军号用布擦了又擦,嘴里还不停地说:“你就是我的枪,就是我不吃子弹的枪,咱俩要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日本投降后,郭连生携带军号,跟随部队到河南省军区独立营担任司号长,到驻马店嵖岈山打土豪分田地,参加宛东战役、淮海战役和西南剿匪作战,先后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两次受轻伤,至今头部还有伤痕。因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快7年,部队一直没有给郭连生办理入伍手续,直到1950年9月,才正式为其从河南省唐县(现河南省唐河县)五区(现社旗县陌陂镇)洞沟村(今下洼镇兰庄村)办理入伍手续。
1955年9月,郭连生到广西174师520团运输连当司号长,教小孩子吹号3个月,因自己不识字和工作能力有限,多次找首长要求转业回乡参加地方建设。在回家的时候,郭连生向部队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把与自己相依为命11年的军号带回家,一旦想战友们的时候就拿着军号吹一吹,见号如见人。当时,部队基于耽误为郭连生办理入伍手续和部队配发新军号之原因,就特批郭连生将军号带回。
回家后,23岁的郭连生积极参加农村建设,很快当上了农业社社长,他就以吹上课号和下课号代替自己喊社员们上工和收工,在社旗县唯一的丘陵山区,带领社员们深翻土地造梯田,植树造林搞发展。后又担任生产队长,因交公粮、兴修农田水利、民兵训练等工作突出,多次被县、公社评为“劳动模范”“优秀生产队长”“优秀民兵教员”。
由于郭连生父亲是国民党兵,自己的终身大事受到很大影响。眼看着郭连生要打光棍的时候, 1974年45岁的郭连生在时任下洼公社党委书记崔明星月老撮合下,与驻马店残疾再婚妇女李小妮喜结伉俪。看着来到自己家几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郭连生高兴的手舞足蹈。婚后,他们共同生育一个女儿,让郭连生高兴的更是合不拢嘴。
人逢喜事精神爽。老年得子的郭连生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大干社会主义事业的劲头格外倍增。身为生产队长的他,起早贪黑带领社员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奋斗在荒山薄地里,用一锹一镐来改变着农村落后面貌,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郭连生生产队长才圆满画上句号。
除种好自己责任田外,郭连生还抽出时间为孩子们讲革命故事,自己站在尖山山顶上吹起军号,以昂扬嘹亮的军号声,提醒村民们不睡懒觉按时上班,时刻不忘国防建设,学会感恩。
“去年,军队恢复司号制度,我心里那个得劲劲就不用说了,我这军号要大派用场了。”郭连生讲起吹军号的事儿,真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嗓门越拉越大地说,“在战场上,吹军号是发起冲锋的命令,是向敌军猛裂开火的重型炮弹,是震慑敌人的利剑,是鼓舞将士士气取得胜利的宣言。今天,我吹军号是让人们时刻绷紧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国防弦’,是我一个老兵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伟大梦献出微薄之力的流露。”
习惯成自然,军魂犹常在,号角时吹响。87岁的郭连生,因军号让他找到人生的归宿,是军号让他看到敌军丢盔逃窜,是军号伴随他度过74年。故此,他每天的5里爬山,每天的军号吹响,每天的执着追求,让他心底豁亮坦荡能行舟船,身体强健能抗病灾。
在吹军号上,郭连生不仅坚持早上八点之前上山去吹,并且在国家重大纪念日和一年一度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召开,他都以吹军号表示关注,以不同的号声向村民们释放信息。“只要听到老郭吹紧急集合号,我就猜到国家一定有大事了,俺就找他问问才放心。不然,连觉就睡不着。”村民李文春快言快语地说。
10年前,他看到山上小树被糟蹋,就自费500多元钱,在山上搭起了3间简易房舍义务看山。一旦发现有人破坏或牲畜践踏林子的,他就义正词严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一旦发现火灾,范围较小的就自己用树枝或铁锹、扫把将其扑灭;一旦发现面积较大,就吹军号让民兵应急小分队进行扑救。
夕阳不落光仍在,为民谋利受敬仰。郭连生用点滴的行动诠释了一个转业军人的高尚情怀,用清晰宏亮的军号吹出了一位解放老兵的国防观念,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书写了中国农民朴实坦荡。
他的事迹深深感染着社旗人们,天天牵挂着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的心,时时激励着青年一代。每逢重阳节、八一建军节等纪念日,县、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或民政部门领导前来对其进行慰问。有时,还有青年学生、探亲军人来到尖山向他献上敬重。
“现在,有党的领导,我至少能活100岁。我的军号生锈变色了,但我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心没有变色,决心在我有生之年不忘初心,继续发挥夕阳余热,继续吹军号,继续看高山,继续传红色,继续为人民服务,让红色基因在尖山扎根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

赵兰奇,60后,祖籍唐河县大河屯镇,出生于社旗县饶良镇,河南省委党校大专学历,就职于社旗县政府某单位,从事文秘工作。曾从戎5年,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先后在报纸及媒体发表稿件4000余篇(幅),有20多件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县“好新闻”奖,连续多年被市人大、市人口计生委、县委评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

(0)

相关推荐

  • 【分享】三尖山随走

    从昆明出发经过白邑前往三尖山,车可以直接到山顶,路况很好,只是弯道太多把人彻底绕晕.到达绿草茵茵的教场坝开始徒步上山. 过梅子箐突降大雨,心里还想着,这回鞋子算是保不住了,肯定湿透,结果下车雨就停了, ...

  • 大尖山的他们

    看 他们脱下旧军装,穿上崭新的警服 伸出双手去拥抱背后的大尖山 一道彩虹般的瀑布飞流直下 他们静静的站在山脚下 聆听时光无情的流淌 此间的他们 都是苍老的少年 有人曾在海岛苦苦忍受台风的煎熬 听着高脚 ...

  • 红色经典绘本推荐《大郭小郭行军锅》

    <大郭小郭行军锅> <大郭小郭行军锅/长征绘本丛书>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情,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郭有一口锅,他用它给跋山涉水的战士们烫 ...

  • 一位退伍老兵眼中的边疆,风情万种!

    边疆, 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 昭君出塞.满目荒凉, 是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 但,这位老兵却在朔漠狼烟的日子里 发现了别样的风景! 这里并没有"关内"想象中的荒凉 这里千年不倒的胡 ...

  • 赵兰奇:日寇轰炸赊旗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日寇轰炸赊旗街 作者 |赵兰奇 原创 | 乡土中原 ...

  • 赵兰奇:社旗退休干部贾庭高的多彩晚年生活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社旗退休干部贾庭高的多彩晚年生活 作者 |赵兰奇 ...

  • 赵兰奇:编辑第一次约稿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编辑第一次约稿 作者 |赵兰奇 原创 | 乡土中原 ...

  • 赵兰奇:1949年印花税票,你见过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1949年印花税票,你见过吗? 作者 |赵兰奇 原 ...

  • 译研人物|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赵兰振访谈录

    编者按 2017年3月29日,"中国当代文学精品海外译介与传播论坛"将在北京举办.为了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了解与会嘉宾,中国文化译研网特此对参会的作家和机构代表进行了专访.此篇文章为 ...

  • 天下第一大补:睡觉!闲云谷 今天闲云谷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

    闲云谷 今天 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因此,睡觉质 ...

  • 赵志奇——牛气冲天 榜上有名,书画精品展示

    精选作品赏析  赵志奇    男,河南濮阳人,现为东方青年书画院书法艺术顾问,多次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并获奖. 丨荣誉奖项 首届"东方盛世杯"全国书画大赛硬笔书法银奖: 2020年获得 ...

  • 赵志奇文化题签佳作欣赏——东方青年书画院首届文化题签展

    文化有源头 "以青年之朝气精神,助中华文脉之存续"是东方青年书画院的工作宗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每一位书画爱好者都是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文化题签 ...

  • 羽墨飘香珊珊诗社<2133期 >赵言奇​【给梦中情人的歌】主播:金玉良缘.

    作者:赵言奇*主播:金玉良缘 主审  阿紫 .音频总监:王志勤.金玉良缘 制作:玫瑰.宣传部长:清心.吉星高照 ″给梦中情人的歌" 作者:赵言奇 头顶披肩的秀发 没有迷人的眼睛 看似平凡,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