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靠老大,疼老幺,最不待见的是当腰”,为什么这样说呢? 2024-06-10 07:30:37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农村老话:“靠老大,疼老幺,最不待见是当腰”是过去农村田间地头,村头巷屋人们经常涉及到的话题。几十年来,一个农村家庭只能生一两个孩子,这句老话也很少有人提及了。要是在前几年讨论这个问题,觉得与现实社会不符,是一句即将消失的老话。一个家庭生三个孩子,得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后来几十年就再也有这种机会了。弹指一挥间,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既放开了二胎之后,又放开了三胎,这句老话又有了生存的社会土壤,可以继续存活下去。今天来讨论这个问题,也就“合时宜”了,给准备生三胎的农村年轻夫妻预热一下话题。 一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老话,话是这样说的:“靠老大,疼老幺,最不待见是当腰”,这句话中的“当腰”,指排行在老大和幺之间的儿子,也就是农村通常所说的“排在中间的儿子”。各地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有的地方说:“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的是老二”,还有的说:“大的亲,小的娇,挨打受气正当腰”。三句话在说法上有些区别,但总体意思差不多,只不过第一句和第三句老话更准确一些。过去农村,这句话说得通常是指家里的男孩,没有把家里的女孩放进来,主要是受当时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也是当时社会中的一种现实状况,女儿长大后嫁出去了,想靠也靠不上。那时,一对夫妻生四五个男孩,是非常普遍的,生六个男孩也很常见,这其中还不包括家里的女孩子。三个男孩的家庭,相对来说数量没有四五个男孩的家庭多。因此,“靠老大,疼老幺,最不待见是当腰”这句话,除了只有一两个男孩的家庭不在其中之外,三个男孩以上的家庭都包括进来了。 二 老大和老幺生下来就有人疼爱。农村有一句老话:“爷爷爱头孙,父母爱满崽”。头孙,可以理解成几兄弟之中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可以理解成单个兄弟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说,老大生下来就注定有家里人疼爱。满崽就是最小的儿子,昵称幺儿、老幺、满崽等。也就是说最小的儿子也有父母的疼爱,同时还有哥哥姐姐的疼爱。这种说法是过去农村的一种现实情况,虽然这话不是绝对的,但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一群儿子中,掐头去尾,剩下“当腰”的,也就是中间的儿子。有的家庭有一个,有的有几个,他们生下来不是不受待见,是兄弟多了管不了这么多。世上之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一个群体的领导是如此,一个家庭的父母也是如此。农村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又说“十个手指不一样长”,要做到理想状态下的一碗水端平,是不太可能的事。就拿穿衣服来说吧,过去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老大穿的衣服件件都是新的,老二老三老四等就对不起了,从一出生开始,衣服、屎片、书包、玩具等,只能用老大穿过的和用过的,一直传下去,除非实在不用穿,也不能用了才作罢。满崽又有些不同,前面的兄长都穿衣服,用旧东西,虽然从节省的角度出发,也还要穿一部分旧衣服,用一些旧东西,但毕竟是最后一个儿子了,家里再寒酸也不能让满崽吃亏,多少还能穿些新衣服。旧时,农村人结婚比较早,有的儿女都成家生育了,父母还在继续生育,这样就会出现母亲与儿媳妇,母亲与女儿同时坐月子的情况。而母亲坐月子,基本上是生育收尾阶段了,生下来的大多是满崽或满女。农村有一种习俗,做满月酒、周岁、十岁,通常只做老大的和老幺的,当腰的儿子不管有几个,免去不做。因此,在农村,当腰的儿子,不仅父母不待见,亲戚也不待见,并形成了一种风俗。 三 过去,农村家庭有一种传统的分家规矩,兄弟长大成家,或者部分成家之后,要分家。通常来说,老大和老幺有一定的特权。比如说,一家有六兄弟,把家产分成六等份,老大在六等份中有优先选择的权力,他看中了哪份,就要哪份。老幺则有“坐阄”权,也就是由父母指定的那一份。当腰的四兄弟就在老大和老幺选剩的四份中,能协商好就更好,如果无法协商,只能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称之为“人到阄上死”,凭自己的手气,抓到哪份就是哪份。分家时,有家族有德高望重的人参加,有娘舅参加,旧时有保甲长参加,解放后有村干部参加,在这些人的见证之下,抓完阄后,要用红纸写上契约(有的农村把这种分家契约叫“分光”,即把父母家产分完后,能够把父母的勤俭持家发扬光大),现在叫分家协议。也就因为如此,在农村有多个兄弟的家庭,除了老大和老幺外,当腰的兄弟从懂事开始,就生存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之中。 四 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父母面前争宠。也就是想方设法引起父母的关注,并得到父母的疼爱,做不到父母两人的全认可,至少也要得到父亲或母亲一人的认可。过去农村父母面对一大群孩子,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青油炒菜,各有所爱,在去过的很多农村家庭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另外他们还要得到邻居们的认可,在村邻中获得较好的口碑,这也是能够引起父母关注和喜爱的一种资本。那个时代的农村孩子,不像现在农村的孩子,小小年纪都懂得“感情”两个字,那时的孩子只懂得“吃穿”两个字。物资匮乏,少吃缺穿是那些年代农村的普遍现象。比如说,那个时候的小孩子,丢了一件衣服,或是丢了一只鞋子,就像出了天大的事,着急得不得了,非要找回来不可。现在的孩子,如果丢了一件衣服,或者一双鞋子,就像没事似的,丢了也就丢了,再买一件就是了。因此,那时农村孩子在父母面前争宠,大多为了吃和穿,因为父母对儿子的“待见”,都是通过在吃和穿上表现出来。 五 先说穿。过去,农村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孩子们大多处于放养状态。父母能让他们吃饱饭,不饿肚子就很不错了,其他的事情,只要能看得过眼,也就凑合着过。大多数人家的孩子都是过着野孩子式的生活,就像原野上的草,父母给他们吃饱饭后,任其自生自长,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条件去束缚他们。如此,客观上就给予了这些孩子们有了自由竞争的空间。比如,孩子身上的衣服破了一个洞,母亲首先交代的是,要小心点,别让洞破得越来越大。这种关注,往往是基于家庭经济支出状况,而不是孩子自身的感受和体面。衣服破洞太大了,无法穿了,才拿出针线缝补一下。在缝补的时候,还要仔细检查一下,看有没有被人为撕破的痕迹。因为有的孩子会使心眼,本来衣服只有一个小破洞,穿在身上没有多大的妨碍,但是孩子为了有新衣服穿,故意把小破洞撕扯大洞。脚上的鞋子,鞋尖破了洞,脚趾露出来,也没有事,总比穿草鞋好,更比打赤脚好,除非鞋底脱落,无法穿了才作罢。在那时的农村,不是过年,给孩子添置一件新衣服,或者一双新鞋子,是比较为难的事。家里一大群的孩子,给这个孩子添置了,不给其他孩子添置,都是亲生的,让孩子们感到有厚此薄彼的感觉。于是,一些父母就会祭出“激励机制”。给自己宠爱的孩子添置新衣服新鞋子时,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听话,干的家务活又多又好,应该给予奖励。其他孩子平时不听父母的话,或者比较懒,当然得不到这种奖励。其他的孩子明知里面有问题,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这种理由还算过得去,也无力反驳,反驳也没用,说不定还要挨一顿训斥,或者一顿棍棒。一个人不可能捡块石头把天打破,父母要对哪个好,总能找到适当的理由。于是,他们只能是抬头望望天空,翻翻白眼,或者低头不说话,最多也就偷偷地掉下几滴委屈的眼泪。习惯了,就当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不说。 六 再说吃。过去,农村孩子多的家庭,吃是父母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比如,红薯出来后,等于解决了一半的口粮,有的家庭甚至顶三分之二的口粮。早餐一大半要吃红薯,中午吃红薯,晚饭吃米饭,但米饭中要掺一半的红薯米。我在北方呆过几年,北方的黄土地产的红薯比南方个大,产量高,那时农村人家一天三顿都吃红薯掺杂些面粉、杂粮熬成的糊糊,再吃几个窝窝头,吃白面馒头要等到逢年过节。农村有一句这样的话:“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过年时,对于吃和穿,所有的孩子都会被父母无差别对待,能不盼吗?那时,农村兄弟多的家庭,那么多的嘴要吃,一旦吃一些好的东西来改善伙食,饭前就讲好了,限定了一定数量。比如,吃肉时,按块数来计算,每人只能吃多少块,只能少,不能超额。又比如,吃鸡和鸭,孩子们有好的东西是不允许吃的,还有一些吓唬人的话:鸡爪鸭脚不能吃,吃了写不好字;鸡肠子鸭肠子不能吃,吃了也写不好字,还爱生气。鸡屁股、鸭屁股、鸡肚子、鸭肚子不能吃,吃了会长出翘翘嘴巴;鸡心、鸭心不能吃,吃了记性不好,脑瓜子容易懵;鸡头、鸭头不能吃,吃了会成为忤逆不孝之子;鸡下巴、鸭下巴不能吃,吃了爱接人嘴说法,长大后是非多;鸡腿、鸭腿是老幺和倒数第二个儿子的专利;胸脯肉软和,要给老人吃;鸡翅要给老大吃,吃了后可带着下面的弟妹飞得很高,才有出息。农村喂的土鸡土鸭本来就比较瘦,骨头多肉少,除去了这些东西,还有多少可供当腰的孩子吃呢?僧多粥少时,父母往往会使出“奖励”的手段,以“奖励”为借口,奖给他们待见的儿子,最倒霉的就是那些平时不受待见的儿子,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 七 一个家庭一大群孩子,头尾两个有“关系”和“背景”,背靠大树好乘凉。当腰的孩子就得通过“竞争”来获取父母的欢心。这种家庭人和事的关系,像极了社会人和事的关系,有“关系”和“背景”占尽了天然优势,没有“关系”和“背景”的,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农村有一句老话说:“老大傻、老二尖,家里有个坏老三”。孩子成群家庭环境,从小就塑造了孩子们各自不同的性格。这种家庭的孩子,走向社会以后,当腰的兄弟显得很“尖”,也显得比较“狡猾”,或者说“机智”、“聪明”。在社会竞争中,他们往往适应能力比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强,融入社会也很快,个人的竞争能力也非常强。“老大傻”,也就是老大为人比较老实、忠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家庭兄弟之间的竞争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同时他们早早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敢于担当,也顾全大局。旧时农村有“长兄为父,长嫂为娘”,在我国传统社会时代,他们在弟弟面前既要起到表率作用,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牺牲自己更多的利益。农村人习惯把老大的这种责任担当、顾全大局、对弟弟谦让的优良品质当成“傻”。而俗语中所说的“靠老大”,靠的就是老大的这种做人的“傻气”。“坏老三”通常指家庭儿子中的老幺,这里说的“坏”,也就是被宠坏。父母宠他们,兄长姐姐宠他们,家里所有的人让着他们,关照他们,他们就把这种宠爱、谦让、关照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一旦不再宠爱、谦让、关照他们了,他们就觉得所有的人都对不住他们。过去农村人认为,一些家庭宠爱过度的老幺容易变坏,不孝顺父母,不尊重兄长,好吃懒做。古话说:“惯子如杀子, 溺爱出逆子”,也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上面所说的是过去农村人总结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不是绝对的。有些家庭的长子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有些家庭中间的兄弟也并不怎么样,还有一些家庭的老幺并不“坏”,为人善良,也很有出息。我们还应该看到,处在过去农村那种经济和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时代,面对一大群孩子,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孩子都是他们的骨肉,都得到了他们的疼爱和关怀。虽然农村存在老话这种说法,但并不影响孝敬父母。 赞 (0) 相关推荐 农村老话说“老大傻,老二奸,老三老四飞上天”是什么意思?老话说得有道理吗? 不知道猴年马月老百姓还能恢复到过去胸弟姐妹七八个的年代,估计那些多子多孙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永远成为翻过页的历史,往后哪怕是放开政策让敞开生孩子,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定是多不了. 在过去孩子多的农村家庭里 ... 中国家庭:排行老几,对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影响几何? pixabay.com 编者按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这样形容鲍小姐:"葡萄牙人有句谚语说:'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的'.因为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弟妹妹,在未嫁之 ... 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个坏老幺”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以前农村每家都会有好几个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纳闷,为什么这么穷,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呢?后来听老人们一说才知道,因为那时候农业劳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产力就多了,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还能多分一些田地 ... “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个坏老幺”啥意思?为何数老幺“坏”? 导读:"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个坏老幺"啥意思?为何数老幺"坏"? 如今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了,不过在农村并没有像很多专家预想的那样迎来生育高峰期.有不少的年轻人, ... 农村多个孩子家庭,为什么父母独宠老幺?反而老大比较孝顺 80后的莉莉是家里的老二,上边有一个姐姐,下边有一个弟弟,姐姐是家里第一个孩子,有爸爸妈妈的宠爱:下边有一个弟弟,爸爸妈妈更是为了这个最小的男孩倾尽所有. 用莉莉的话说,自己在这个家里就是计划生育产物 ... 俗语“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为何老二不受待见? 文/农夫也疯狂 以前在农村里都是大家庭,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小孩子.在当时还没有计划生育,多数的家长都是想着多子多福,所以往往是怀上一个就生一个.不会像今天,还没有出生就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然后就不 ... 千年古昌州,百年卤香鹅 黄氏宅家冷吃“彭老幺卤鹅” 地方名小吃 彭老幺卤鹅 千年古昌州,百年卤香鹅 本期舌尖君向网友们推荐"彭老幺卤鹅".在疫情后,荣昌这一家叫黄氏宅家冷吃的卤鹅店走俏,除了卤鹅,还有荣昌财兔.卤凤爪.卤猪耳朵等卤制 ... 最新排名:高新区第一,曲阜老幺! 根据<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实施细则>(济环委办[2020]2号),对各县(市.区)2021年5月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考核,现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小编推荐 从死刑犯到富甲一方的恶霸,黑老大“杨老六”覆灭记! 从死刑犯到富甲一方的恶霸,黑老大“杨老六”覆灭记! 平台作者: 黄学书[微小说] 老幺送礼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老幺送礼 文//黄学书 老幺学名叫牛传平,是牛坪村三组的组长,在 ... 祝汉波 | 老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老 么 祝汉波 牛旺,人生得牛高马大,"文革"结束的那年,"混"到高中毕业了.在农村算得上一个"文化人."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