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黄村坞:黄庭坚后裔钟瑞堂
黄村坞:黄庭坚后裔钟瑞堂
黄村坞位于水亭乡政府驻地以西2000米。地属丘陵,区域面积为1.3平方公里,耕地610亩、山地45亩、养殖水面105亩。辖黄村坞、张麻车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04户,621人。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兼养珍珠、来料加工。
黄村坞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 原名鹤山,后黄姓在山坞中建村,故名黄村坞。有村名小组4个,154户,461人,耕地457亩。黄氏系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村中有“大夫第”,内有古戏台钟瑞堂,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2001年重修,1991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麻车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北500米。村古有麻车,张姓集居,故名张麻车。有村民小组2个,50户,160人,耕地153亩。
“何时烟雨里,驱羊入金华”,北宋时期与苏轼并称“苏黄”的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落叶归根的夙愿。《修水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先祖黄赡任五代南唐分宁(今江西修水)知县时举家从金华双溪玉板桥迁居于修水杭口镇;兰溪黄村坞村的明代手写本《鹤山黄氏宗谱》中有黄庭坚第六代从修水回迁婺州(金华)后在兰溪鹤山(黄村坞)定居的详细记载;浦江县浦阳镇的理和堂考证为分宁黄氏支派的祖居地;几年前在江西修水出土的一块墓志铭中落款“金华黄庭坚”,墓主系黄庭坚表兄徐纯中。这一系列史料证实了黄庭坚与金华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
兰溪水亭畲族乡黄村坞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有四华里左右,不通城乡巴士,来回全靠步行,该村便是黄庭坚后裔聚居地,村中有其后裔近五百人。去黄村坞村之前我在水亭乡看了水氏宗祠和水亭老街,前者规模颇大,规格甚高,可惜中厅已毁,看基址应该是兰溪明代宗祠常见的“回”字形布局,前后厅各五间,加左右耳房各三间,成为明五暗十一的“越制”之形,另有两庑各七间,祠堂现在用于一家毛巾厂的厂房,震耳欲聋的噪音和漫天飞舞的棉絮几乎要吞噬整个厅堂,无语中。水亭始于南宋水氏的定居,后逐渐成为兰溪的商贸重镇,如今拱形街门后的那条三百余米长的老街还是明清时期的模样,连绵成片的二十余家排门楼屋式老店铺古朴如初。
水亭老街连接前往黄村坞村的乡道,徒步半小时可达村内,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樟树守护村口大概有三、四百年历史,村落建在高地,村内建筑新旧结合,其中钟瑞堂的周围还是清一色的徽派古民居。钟瑞堂是明景泰六年(1455年)建造的黄氏大厅,又称大夫第,1997年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西朝东偏南5°左右,前后三进,硬山顶,五花山墙,门厅明间出二柱三楼式歇山顶门楼,其中正楼檐下施平身科、角科共四攒,次楼檐下各施两攒斗拱,门厅次间前檐也各施两攒,均为双翘五踩斗拱,所有拱面出象鼻昂,部分用倒挂龙撑拱相托。门厅面阔三间,明间设大板门,门边抱鼓石一对,朝内有半活动式戏台,穿斗式梁架,草架下置天花。门厅与正厅用天井相隔,两边厢廊各一间。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中缝梁架用抬梁式月梁,五架梁对前后双步,双步梁上置粗短的冬瓜梁式劄牵,梁柱节点用丁头拱和扇形雀替,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两跳,顺梁方向出单跳,次间山缝穿斗式立中柱。所有柱子卷杀明显,梭柱,瓜棱形圆栌斗,礩形柱础。前两进建筑檐下均无撑拱,檐柱头用栌斗、单头只替等构件支撑檐檩。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明间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次间穿斗式,后壁悬“宋先太史山谷公黄庭坚像”一幅,画中的黄庭坚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神态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由后天井内的《重修钟瑞堂碑记》获悉后厅在1989年坍废,现存为2001年大修中重新恢复,前两进则是纯度较高的明中期原构。解放初的“大跃进”时期钟瑞堂内曾用作公社食堂,至今在其墙面上还能看到很多那个时代的烙印。
在兰溪市与龙游县交界的兰溪市水亭畲族乡黄村坞村,原名鹤山,后黄姓在山坞中建村 ,故名黄村坞。黄氏为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有人口500人。村中有“大夫第”,内有古戏台钟瑞堂,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2001年重修。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修水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先祖黄赡任五代南唐分宁(今江西修水)知县时举家从金华双溪玉板桥迁居于修水杭口镇;兰溪黄村坞村的明代手写本《鹤山黄氏宗谱》中有黄庭坚第六代从修水回迁婺州(金华)后在兰溪鹤山(黄村坞)定居的详细记载。
自水亭老街前往黄村坞村,徒步半小时可达村内,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樟树守护村口大概有三、四百年历史,村落建在高地,村内建筑新旧结合,其中钟瑞堂的周围还是清一色的徽派古民居。
钟瑞堂是明景泰五年(1454年)建造的黄氏大厅,又称大夫第,1991年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西朝东偏南5°左右,前后三进,硬山顶,五花山墙,门厅明间出二柱三楼式歇山顶门楼,其中正楼檐下施平身科、角科共四攒,次楼檐下各施两攒斗拱,门厅次间前檐也各施两攒,均为双翘五踩斗拱,所有拱面出象鼻昂,部分用倒挂龙撑拱相托。门厅面阔三间,明间设大板门,门边抱鼓石一对,朝内有半活动式戏台,穿斗式梁架,草架下置天花。门厅与正厅用天井相隔,两边厢廊各一间。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中缝梁架用抬梁式月梁,五架梁对前后双步,双步梁上置粗短的冬瓜梁式劄牵,梁柱节点用丁头拱和扇形雀替,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两跳,顺梁方向出单跳,次间山缝穿斗式立中柱。所有柱子卷杀明显,梭柱,瓜棱形圆栌斗,礩形柱础。前两进建筑檐下均无撑拱,檐柱头用栌斗、单头只替等构件支撑檐檩。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明间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次间穿斗式,后壁悬“宋先太史山谷公黄庭坚像”一幅,画中的黄庭坚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神态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由后天井内的《重修钟瑞堂碑记》获悉后厅在1989年坍废,现存为2001年大修中重新恢复,前两进则是纯度较高的明中期原构。解放初的“大跃进”时期钟瑞堂内曾用作公社食堂,至今在其墙面上还能看到很多那个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