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卞说说——在课堂呈现思维导图的生成过程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  罗丹
文章中不缺少美,只是没有梳理表达美的写法。——嵊州  随卞说说
在生活中发现美需要观察;在阅读中发现美也需要观察。
细致地观察,让美呈现在观察者的眼前;细致地阅读,让美雀跃在读者的精神世界。
其中,儿童作为学习型的读者,具有儿童典型的“糊涂”特征,清晰梳理观察到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件难事,清晰梳理读到的内容,也是一件难事,这个时候,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找到美的呈现方式。
有的美,是规则的美;有的美是不规则的美。有的美清晰地呈现在文字中,有的美不规则地隐藏在文字中。
这个时候,孩子们就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是儿童天然具备的,但是并不能合理正确使用。
这个时候,语文课堂的环节预设,语文学习的过程设计,就是显现他们天然能力的过程。
说及思维导图,我们的语文课中,有老师用思维导图上课,也有老师让孩子用思维导图学习,但是课堂中生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才是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运用的真实价值。任何提前给出的,或者之后提交的,只能算是导图作业,不能称之为思维导图。
 
课堂中的思维导图生成过程是怎样的?需要思维过程呈现的课堂教学设计,考察的是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有考察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和儿童心理的把控。是极大的挑战。
 
我作了在课堂生成思维导图课的尝试。
 
随卞抛砖,期待引玉。
 
借助的工具是Xmind软件。
在《搭船的鸟》一文的学习设计中,首先考虑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中,船、鸟都是常见的,也可能曾在水岸边直接见过,或者图片视频上间接看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孩子们虽然没有去过,但是一年四季,也可以和我们农村的景色物产相联系。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
那么,记录生活中的这些事物,用怎样留心观察的方法?
我的课堂导图呈现设计是这样的:
学习目标:
1.会用导图梳理文章内容,初步掌握粗知文章大意能力。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学会联系文本提问,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借助导图复述作品的大意,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学习准备:导图软件、课文
板块一:提取关键词来导图——准确地读到
学生主动活动
教师协助行为
1.搭船的鸟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课文,我们能读到哪些具体事物?请细细读一读,找到他们。
根据孩子的回答,两篇课文分别现场罗列。(不排序)
2.后来雨停了——我正想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些所见事物的关键词,梳理孩子们读到的事物。
根据学生的理解,分别在导图中梳理信息。
3.根据电子板书,继续默读课文,作补充。
协助电子导图\提供导图创意建议
4.将电子导图绘制到A4白纸。
巡视,指导质量\态度\解答疑惑
板块二:梳理关键词来导图——理解写清楚
学生思辩活动
教师协助行为
1. 寻找关键词,默读《搭船的鸟》全文,摘录关键词,记录作者的观察感受。
在导图中,所看到的有?所听到的有?所想到的有什么?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摘录关键词。
2.分别从不同的季节,摘录和罗列作者所见事物后的感受。.
景色和感情是互相联系的,他们带给我(作者)怎样的体验呢?引导梳理作者感受
3.朗读作者体会的语言。
这种感受到底是怎样的?请同学读一读。
4.思维活动:关注搭船的鸟3、4自然地,联系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天的写法,讨论:(1)是什么能让读者有兴趣?
(2)作者又怎样说清楚这么多的信息?
(3)导图中写上自己想法和体会。
提出关键引导:
(1)连续设疑的写法,具体的动作。
(2)四季并列,抓住重点。
(3)有趣的修辞,精准的语言。
教师补充电子导图部分内容。
板块一:批注关键词来导图——思考发现美
学生讨论活动
教师协助行为
1. 回顾一级导图(事物),二级导图(作者的感受),写上对作者感受的阅读评价。
搭船的鸟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课文的美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受?
2.互相交流阅读评价,互相补充。
交流巡视,寻找优等,拍照录入电子导图。
3.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两篇文章的语言美,体会说清楚和说得美,导图记录阅读感受。
三级导图:预测并写下作者的情感体会。
1.为了说清楚作者怎么安排结构写的?
2.为了把美说出来,作者怎么描写的?
3.提出自己的疑问。
4.整理思维导图,交流阅读收获。
四级导图:我的阅读体会
读了作者的文章,我有什么学到的本领?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美?可以怎么表达?
由于学习对象是三年级孩子,尽量将过程简化,便于他们理解并执行,教师更多的是协助和启发的行为。整个导图过程中,要注重要求孩子不断阅读,返回课文,在准确读懂要求前提下,正确寻找关键词,完成导图。
通过整个导图的过程形式,以扎实阅读的过程,落实基础的积累,实现反复阅读。反复阅读下的导图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把握全文以应对考试或者积累的语文能力(如好词好句等,不再是枯燥的抄写);二是粗知整体到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个整体到细节的能力。
两者不可或缺。
课文成了一副简单的图,层级明显,便于记忆和理解。形成的是深阅读,带问题阅读,带思考阅读的过程。相较于提前或者之后提供现成的导图,课堂生成的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阅读过程的生成,而避免只看导图直接拿取结果的无用学习。
 
扎实的基础落实,是读写转换障碍的解决关键。把握整体和关注语言细节也是读写转换障碍的解决关键。
 
整个设计有待完善,但是,在课堂中用导图呈现,深入细节,通过导图,扎实基础,读写转换,完成语文能力积累的漫长的过程。
在很多的时候,为孩子忘记本应该是低年级掌握的声韵母笔顺而发怒时,会想到,扎实的基础积累,我们铺设了怎样的学习过程呢?
课堂生成导图的过程,基于问题驱动,任务学习,实现的是阅读的深度化。避免了读课文就是大声朗读,就是默读的层面性阅读。带着问题思考,寻找,讨论,逐级绘制导图记录,应该成为思维导图课堂的主流。
期待大家有执行亮点的导图运用课堂。
随卞抛砖,期待引玉。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学在嵊州

教在嵊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