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5周,我接到了老师的电话......
凑近一看,果果老师的来电。
当时心脏漏跳半拍,一手去接电话,脑子迅速转了起来:
这个点老师打电话,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吧?
果果在学校打人了?她被打了?她不舒服?她被批评了?
一边想一边接起了电话,
而老师的第一句话更是给我整了一头晕:
果果妈妈,你给果果打电话让她提前回家,她现在背着书包要走,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我一愣,啊,我没给果果打电话啊。
老师听完也一愣,赶忙说,哦哦,那没问题,我就让她回教室继续上课了哈。
挂了电话,我瞬间紧张了起来,
果果给老师说我给她打电话?
下午2点40分,果果背着书包要走?
发生了什么?
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学,我飞一般去接果果,见到她第一句就是:
果果,今天下午发生了什么啊?
小家伙一脸迷茫,没发生什么啊?
那你为什么2点多背着书包要回家?你老师还给我打电话了。
哦,那个呀!!
今天上完课,我和好朋友我们两个都以为放学了,所以我们俩背着书包走了。
走了一半,老师出来喊住了我们俩。
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心里有点小嘀咕,怎么剧本和我想的不太一样,但还是继续问道,
那为什么你告诉老师妈妈给你打电话了呢?
她这次心虚了,小声地说,
老师问我们俩干嘛去,我的朋友xx站那里不吱声,我担心老师批评我们俩,所以临时编了个谎话。
我哭笑不得,继续问她,
那老师批评你们了吗?
没有,老师让我们回教室继续上课了。
我笑了笑,摸了摸她毛茸茸的头发,一起走进了电梯。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就觉得也是可笑,为什么孩子这么爱撒谎?
① 2-3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能力才刚刚起步,他们并不具备完整表达整个事情的经过,
再加上他们想象力发展迅速,区分不了想象和现实,时常把想象中的东西当成真的事情说出来,在我们大人的眼中,就变成的说谎。
② 4-6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真实与想象的区分能力,也是语言发展最好的阶段。
孩子开始学着去思考他人的想法,控制情绪,甚至有意识的觉得撒谎可以帮助自己逃避问题,获得奖励。
③ 7-12岁:
7岁后的撒谎,慢慢有了道德意识,很多孩子的撒谎,是为了应对父母的期待,减少自身的压力。
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说谎,家长这时候除了关注这种行为本身,更需要看到孩子谎言背后的需求。
果果的这次撒谎,我没有惩罚她,但是也让她知道说谎带来的代价和麻烦。
我没有惩罚她,因为我知道看似她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撒的谎,但是却也是人的本能。
她每天放学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打开超级牛,给我打电话或者接我打给她的电话。
这个已经成为了她放学之后下意识要做的事情和习惯,是她放学之后第一件期待的事情。
而昨天因为分不清时间背着书包放学,被老师抓包时,为了逃避当下的境遇,解救她和她的朋友,她本能地进行了撒谎。
这个撒谎,除了有逃避当下的处境,还有潜意识里的期待:期待妈妈这个时候给她打电话解救她。
就好比我们超速被警察拦下,我们会本能的狡辩,或者找个理由(比如跟着前面的车过去了,根本没看见之类的,但我们绝不会告诉警察自己分心,压根就没看到限速提醒)
而且老师在学校也已经做过了处理。
但是我也帮助她简单理解了这种撒谎行为,以及带给我的麻烦。
我告诉她我接到老师电话之后所有的不安,担忧和忐忑。
我告诉她我几乎是跑着到她学校的。
我告诉她我见到她第一反应是担忧和着急,并且用略带指责的焦虑语气表现了出来。
果果听完不好意思地低了低头,小声地说了声:妈妈,我下次不这样子了。
除了昨天的事情,果果日常中也时不时地会撒谎忽悠我的。
我也不会次次都放过她,也会采取一些方法,下面几个小方法也分享给大家。
1. 交流前,父母先确认自己的情绪
这一条太重要了。我经常发现,果果有时候的撒谎,是因为我向她求证时,语气生硬,情绪激动,她到嘴边的真相,往往被我的情绪吓得缩了回去。
尤其是对于心思细腻,敏感的女娃,平静的情绪状态是和孩子交流的大前提。
2. 让孩子知道,说真话的代价永远小于撒谎.
我几乎没有因为果果说真话而惩罚过她,但是撒谎的代价一定会比讲真话严重的多。
在我们家有一段很经典的饭卡事件,果果在某一天午饭时间额外刷了30块钱的果汁,在放学聊天时被问到,不想承认,
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谎言。
她撒一个谎,我提出了疑问,她继续撒下一个谎。
谎言越来越多,最后她实在受不了了,小手一挥,说,
妈妈,我还是告诉你实话吧,其实这些都是假的,
真相是......
说完紧张看着被她气的爆笑的我.....
也是从那天开始,她自己总结说:
实话实说妈妈一般不生气,但是撒谎太费力气,而且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最后完全没办法处理,还是得说真话。
并且,因为撒谎,妈妈还会扣掉一周看PAD时间/学校喝果汁次数等等。
3. 不要期待一劳永逸
这点也很重要,无论是几岁的孩子,都不会因为我们一两次的介入和帮助,让孩子撒谎的行为完全消失。
这不现实。
我们能做的,是期待孩子一次做的比一次好,是期待孩子从内心认可真诚和诚实的美好品质,不伤害他人的利益,不获取自己不该得的利益。
4. 我们父母的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比对着孩子说一百遍“不要说谎”都更有效。
经常失信于孩子的父母,如何要求孩子对自己诚实?
我们的行动,孩子看得见。
5.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并不是说谎的孩子就是“骗人精”也并不是孩子一说谎就是“不诚实,吹牛大王”很多时候,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标签,我们的语气,我们的定性强化了孩子的说谎。
一旦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不诚实的、爱说谎的孩子,那么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改变的动力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