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语录

一、弘一大师格言之养心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怀,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精明顺芷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人当变故来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应为良师益友。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二、弘一法师语录之
器量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仅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知足常足,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修已,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恶,莫大于纵已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三、弘一大师名言之律已律已,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带之以坦荡。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故曰:“忠以行已,恕以及物”。又曰:“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知足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四、弘一大师法语之处世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宽。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先哲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五、弘一法师讲佛之做事缓事宜急于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扁则戾。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须常常自行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云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祥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聪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从谦。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已工夫。
六、弘一大师语录之涵养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则见涵养。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个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又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以和气迎人,则乖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生让路,不失尺寸”。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众。
七、弘一法师名言之待人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从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行已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敬守此心则心定。俭抑其气则气平。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何胜言哉。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发言休可伤人;临事尤宜观理。大言必自招尤,小心终是寡过。不见己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勉强敷衍。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精选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0)

相关推荐

  •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导语: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 ...

  • 【学点哲学】弘一法师智慧语录: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学点哲学] 弘一法师智慧语录: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问类     01.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02.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 ...

  •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6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把过去交给过去,把未来交给未来. 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4.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 ...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葬礼上其子抚琴高唱

    1905年3月10日(另说5月),王太夫人王凤玲在上海城南草堂辞别了人世,她死时,她此生唯一的儿子李叔同不在身边.当时,他正上街置办棺木. 人都说养儿防老,可王凤玲辛苦养大的儿子,却终究没能给她送终. ...

  • 弘一法师:谈写字的方法

    ▲ 行楷大德堂横幅 12.5×30cm 释文:大德堂.清辉居士属.乙亥,一音.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想写字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讲 ...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普陀山 #弘一法师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普陀山 #弘一法师

  • 弘一法师处世箴言与禅画,与君共赏!

    弘一法师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 ...

  • 弘一法师的书法禅境

    空山幽禅 巫娜 - 空花梵行 李叔同,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