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董绍春:做大“龙旭尖”牌茶果产业
董绍春:做大“龙旭尖”牌茶果产业
黄店镇朱家山区坞口行政村的董绍春,今年43岁,妻子舒正仙今年36岁,有一个14岁的儿子叫董日旭。
董绍春,16岁毕业于朱家初中,后跟邵坞村的张庆良学做泥水工,曾在本市的洞源、福建厦门、新昌及本地农户家做泥水工,当泥水匠。头些年,农户家大多造木结构楼房,砌马头墙,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建楼房逐步改为建水泥结构,这样一做就是27年。
董绍春的妻子舒正仙是女埠街道午塘村人,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董绍春说,15年前,他和舒正仙恋爱可谓一见钟情。当时,舒正仙在杭州给一家店当收银员,回家探亲,由他在和平工作的表哥介绍认识,一见面互有好感,不到一个月就办理了结婚手续。董绍春说,他记得清清楚楚,结婚的日子是那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五。过一年,就生了小孩。后曾到义乌打工做过花一类的来料加工,由于丈夫董绍春要给人家造房子,家中忙不开,她就回来做家务。
2001年,他们夫妻俩在离坞口3余里的龙门承包荒山200余亩,种植了大红柿80多亩,红心李70多亩,并在水果树下种植茶叶,实现立体种植,成立了黄店镇坞口龙门茶果综合林场。在宋代,这里称为上竺坞,是一代文豪范仲淹之孙范正路游学发家之地。龙门东靠长岗来龙山,西有朱家溪的发源地,又因祖先范仲淹居住于苏州龙门,故称龙门。董绍春利用这里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心扩大茶叶生产规模。2005年又承包了朱家园林场的45亩茶山。2004年投资8万余元新建了5间茶厂,购进了制茶机械,聘请了诸暨、浦江的两位制作银针茶的师傅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董绍春边学边做,从而学会了制作银针茶的技艺。由于董绍春制作的银针茶外形尖细成条,银毫遍布全身,色泽绿中透翠。冲泡后,旗枪交错杯中,香气清高悠远,滋味甘醇鲜爽,外地客商纷纷上门求购,去年净收入达5万余元。
董绍春说:制作银针茶工艺十分讲究。第一道杀青。通过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在80度到100度之间。第二道整形理条。通过理条机理条,温度控制在60度到70度之间。第三道到另外一台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控制在40度到50度之间。第四道理条后在米席上晾,时间为半小时左右。第五道再进入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控制在30度到40度之间。第六道从理条机放出。用手工搓出光泽。第七道再返回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控制在30度到40度之间。第七道通过筛选细末,然后进入电锅熨,电锅温度控制到40度,再通过畚斗将叶片粉末拨清。工序完成。如果遇到早上有露水的情况出现,一定要晾干,不能马上做。有露水的青叶,做起来的茶叶会变黑。
今年年初,董绍春为了打响茶叶品牌,注册了“龙旭尖”商标,并着手进行精包装。“龙旭尖”茶位于兰溪市西北部黄店镇朱家山区坞口行政村的龙门山上,在海拔730米的白岩尖下,有面积200余亩的茶山,是生产“龙旭尖”茶的重要基地。
由于受去年雪灾的影响,茶叶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去年同期要推迟一周左右。3月14日,董绍春生产的“龙旭尖”茶开采,附近妇女参加采摘新茶的行列,一天采摘新茶的工资达120元,为村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作于2008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