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古”成了流行,古法制茶,古法制药,古法酿酒,各种古为今用。这古,也不确定古到何时是上古中古,还是就前不久的“古早味”,大多是模糊的。好在历史太久,求甚解难,稀里糊涂一锅粥。众多流行之“古”里,古琴是真古,是上古,至少到目前,考古发现了2700年前的实物。有意思的是,当年只叫琴,古,是后人加的一个定语。古琴又流行,很多人学,从小学生到六七十岁的长者,其中又以中年女性为主力。我一向默认女性天性更为纯净,所以也更容易与纯而又净的琴声共鸣。所谓天籁之音,男性多数喜欢投身现实大潮,道远且阻;女性易空灵,爱空想,离天近。从古到今关于古琴的说法浩如烟海,一头扎进去上下求索,会觉得,这物件说不定真是沟通人与天的重要媒介啊。单看琴身组成及命名,森罗万象,涵盖天地: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又增加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标志音律的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和闰月:琴有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太像看一册密码本了。
而且这个密码本,貌似还有若干层次,并非所见即所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想看深看透,还需勤学苦练,提高修养。修养愈深,所见愈广愈博,直至最终天人合一。是的,天人合人。按典籍所言,古琴诞生之初本是为了郊庙祭祀、朝会、典礼雅乐所用。《说文》释“琴”为“禁”,可见其本。抒怀遣兴,在当初充其量只是延伸作用。这么一说就清楚了,基本是后来被编入儒家系统版图的事。所以,天人合一。当我求索这些说法时,反复读到三句话:一,琴者,禁也。二,琴者,心也。三,琴者,情也。读得多了,思绪不免跳脱,挣脱了儒家版图,突然意识到,这和佛家所言戒定慧三学也是契合的。禁说的是戒,心说的是定,情说的是慧。琴者禁也,原意是说禁止淫邪,以正人心,归于正道。古琴美学一向高古的,这里所说的淫邪不单是现代汉语中所谓淫邪之意,我们通常认为的悦耳之音,也属于要禁范围之列。这就很像佛家说的戒了。戒,并不仅指戒除什么、不做什么;长期专注地反复做同一件事,其它事情自然被断除。好比时时专注静坐,哪怕打毛衣写大字,自然不会天天像抽大烟一样放不下个手机,手机就被戒除了。
弹琴,手上勾抹托打挑一通忙活,也正是于此同时,正音贯耳,正气罩身,种种淫邪之事、媚俗之事也就戒除了。琴者心也,是明代儒家心学代表人物李贽所说,原话是“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是要反叛“琴者禁也”之说,提倡心手合一,琴心合鸣。这是从外在的禁,深入到内心去“拂拭”很像佛家修定。修定之旅忙的是心上,忙着专注,忙着望峰息心。可是专注和专注又不一样,有用心太紧的专注也有用心太松的专注,均不可取。修定就是要调整这个松与紧。望峰息心,这个“峰”是什么呢?可以是有形的峰,比如琴音,比如念佛号,但更高级的是无峰之峰,没有目标的专注。前日与一位当世杰出琴家对话,她介绍自己弹琴体会,大意是琴之音声发自于心,通过听觉又回到体内,直达心上,如此一轮循环,令她真切体会到琴之道。在我看来,她的这一过程正是典型的修定实操手法。
琴者情也,这句话如果毫无铺垫单拿出来说,很容易被理解成借琴抒情这么简陋。可它一开始就不是无缘无故说的,它是和“琴者禁也”一起说的。一禁一情之间,颇多幽密之处值得探寻。而我将“琴者情也”相应于“慧”,此处之情,因为经历了之前的“禁”和“心”,早已不是七情六欲之情,而是博大之情、无分别之情。曾听一位导师讲,很多人以肤浅之心理解有所证悟者的用心,觉得是一丝波纹没有的静和净,那与一潭死水有何区别?更接近的描述可能是一泓清水里的小鱼,他们的用心随时灵动而自由自在的。琴者情也,这个情,也许也适合用这句话来比喻。由禁到心,再由心到情,不妨看作古琴的深层密码。青青翠竹,郁郁黄花,一张琴,无情之物有无佛性历来争论未休,不过里边隐藏的这密码到底说了什么,值得深入探究,说不定还有更深层的密码被发掘出来。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