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故宫不是只有角楼!每一张都收藏级印刷品质
岁月如歌曲已发表第2003篇原创文章
你去过故宫吗?
如果去过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掏出手机或相机,记录故宫的恢弘与壮美。
的确,拍故宫的人 也很多, 但极少有人像苏唐诗这样,把故宫拍得这么美。
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
凝固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历经风云变幻,
回眸一瞥,倏忽已是百年。
任时光流转,
我自静待花开,岁月安澜。
故宫的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绿柳红墙,龙阙凤檐,
全都收入镜头,
一眼万年。
简约的构图,澄净的画面,
和谐的色调,诗意的风景。
每一处都牢牢锁住人们的目光。
静观这些照片,
故宫带着它独属的尊贵典雅,
静观历史变迁。
苏唐诗镜头下的故宫,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秘皇权,
而是走下神坛贴近生活,
鲜活又富有温度的古建筑。
“来自并不专业地方的摄影师,却拍出了最专业的中国古建筑摄影作品。”
“苏唐诗用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摄影器材,行走的是大众游客路线,但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拍出了别样的故宫,为人们呈现出一组惊艳绝伦的视觉盛宴。”
为了拍故宫,7年时间苏唐诗先后往返河南与北京之间40多次。
“我心中的故宫,每个角角落落,都充盈着一种平常的美
七年辛苦无人知,好在:好的照片,自己会说话。
当他从3万多张照片中,层层筛选出148张放进摄影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里,故宫前院长单霁翔都被他的作品打动,并为这个素未谋面的摄影师亲自作序。
单院长执掌故宫7年,
苏唐诗拍故宫7年,
单院长刚退休,
苏唐诗的画册便集结完成。
也难怪,无数人看过这些照片后,都被惊艳得说不出话!人们好奇,
但任谁也想不到,苏唐诗并非全职摄影师,而是在河南一个小县城工作了近30年的基层民警。
苏唐诗
自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喜欢摄影、绘画、书法。
长大后成为一名民警,但由于工作繁忙,长年累月的辛劳,导致他右耳失聪,腰椎病发作成月都站不起来,后来迫不得已从一线岗位退下来。
为了缓解压力,2006年他重拾年少时的爱好,买了第一台相机。
刚开始练手,为了一张照片,他连续十几天天还没亮,就开车从县城赶到黄河故道拍照,拍到早上七点,再开车回去上班。
《黄河故道的冬》
为了拍公园的水鸟过冬,他在严寒刺骨的冬天,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就是用这样的“笨”方法,他拍了8年
《十访开封山陕甘会馆》
《牌坊古韵》组照之一 摄于山东单县
《守望千年》
为了拍山陕甘会馆,他连续10次开车前往。
《山陕甘会馆》摄于河南开封市
《会馆夜韵》摄于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在五台山显通寺,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他在香炉脚兽旁趴了近1个小时
《殊途同归》 摄于山西五台山显通寺
正是在这种忘我的专注里,他拍的照片越来越有禅意,越来越有深度。
民警与摄影师,两个身份看似千差万别,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专注与坚韧,不轻易放弃和妥协。
在很多人眼中,古建筑代表着枯燥与平淡,苏唐诗却深知这背后,蕴藏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拍摄于五台山南山寺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之前几次拍故宫都只是为了“练手”,却没有真正为其出一个系列,所以,他决定专心拍故宫。
为了拍故宫的雪景费尽力气抢到一张站票,站了5个小时去故宫,腿都站僵了。
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手脚已经冻得失去知觉,却一直不舍得放下镜头。
为了拍故宫的雨景,就算全身淋透,相机进水淋坏他都在所不惜。
一次在闭馆时,故宫上空风云变幻,极其壮观,厚着脸皮疯狂地按快门,只为留住这一瞬间的惊艳。
为了避免拍摄过程中游客入镜,他大清早就去故宫排队,常常是第一个检票第一个进故宫,常常是进去的最早, 走的最晚。
故宫对这个“老搭档”了如指掌。每条路每道门都一清二楚,甚至连御花园中花开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三月的杏花,四月的丁香,六月的荷花,七月的凌霄,九月的菊花,十二月的腊梅···
在雨雪风霜、花开花落里, 展现出万千工匠的勤劳智慧。
有人建议苏唐诗把照片集结成摄影集,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觉得可行
苏唐诗说:
但“有一个小小奢望:
地球那么大,人那么多,
每个人都能看见这样的故宫,
这样的美···”
庆幸的是,2年后的今天,苏唐诗老师从3万多张照片里,精挑细选出281张,放进2本摄影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看见,有趣的故宫》中,如今均已付梓。
每一页都是收藏级印刷品质
敬请点击欣赏下面更多的原创作品
1.走进千年陵阳古镇的天下粮仓
2.探访回龙山林家大湾
3.探寻南京民国建筑--漫步金陵女子大学(上)
4.东川红士地的故事
8.西安行(17)--我们参与拍摄《白鹿原》剧花絮
9.走进西藏拉萨《色拉寺》喇嘛辩经现场
10.山西行(40)--回眸《阎锡山旧居》(上)
李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