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前  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考古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考古学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并取得辉煌成就的1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评选出的“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就是20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代表。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地域上遍及整个中华大地,在年代上涵盖了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7世纪初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这些考古发现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1、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北京人距今70万年~距今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发现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
发掘年代:1921年
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人类在东方大陆的起源,并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剑齿虎头骨化石:(上)
剑齿虎上犬齿化石:(中)
山顶洞人头骨化石:(下,脑量1300毫升~1500毫升)

2、云南元谋人遗址

距今170万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云南省元谋县。
发掘年代:1965年
对于研究猿人化石的地理分布、体质形态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元谋人牙齿化石:(左上:11.4毫米,右上:11.3毫米)
刮削石器:工具(下)

3、陕西蓝田人遗址

(陈家窝地点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地点距今100万年左右)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发掘年代:1963年
为研究古人类进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石器:工具(上,长3.7~4.6厘米)
蓝田人头骨化石:(下,脑容量780毫升)

4、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人

(遗址距今31万年~距今16万年,人类化石距今约28万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及金牛山人发现地,位于辽宁省营口市。
发掘年代:1974年
为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例证。
金牛山人头骨化石:(脑容量1335毫升)

5、马坝人遗址

(距今12.95万年~距今13.5万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广东省曲江县。
发掘年代:1958年
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地区早期人类体质形态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坝人头骨化石:(左上)
剑齿象牙齿化石:(右上)
犀牛下颌骨化石:(左下)
石锤:工具(右下左,横径5.8厘米)
石砍砸器:工具(右下右,长15.8厘米)

6、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距今100多万年~距今1万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遗址,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泥河湾盆地。
发掘年代:1965年至今
对研究中国乃至东亚的石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许家窑人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早期智人的进化提供了丰富材料。
许家窑人头骨化石:(下)
石刮削器:工具(上,长2.9厘米)
石钻:工具(中,长3.2厘米)

7、丁村遗址

(距今12万年~距今10万年)
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
发掘年代:1954年
为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大三棱尖状石器:工具(上左,长17厘米)
大三棱尖状石器:工具(上右,长17厘米)
人类牙齿化石:(下)

8、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公元前12000年~公元前9000年)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遗址,位于江西省万年县。
发掘年代:1962年
为人们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及陶器、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陶罐:炊器(上,残高18厘米)
条纹陶片:(下,厚0.7~1.2厘米)

9、玉蟾岩遗址

(公元前8000年以前)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
发掘年代:1993年
为人们了解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及早期陶器、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陶釜:炊器(复原后高29厘米)

10、裴李岗遗址

(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9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
发掘年代: 1977年
裴李岗文化命名地,对探索中原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仰韶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石磨盘和石磨棒:粮食加工工具(上)
红陶壶:水器(下,高14.3厘米)

11、贾湖遗址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
发掘年代:1960年至今
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刻符龟甲:(左上,长16.2厘米)
七孔骨笛:乐器(右,长22.7厘米)
炭化稻谷:(左下)

12、兴隆洼遗址

(公元前6200年~公元前540O年)
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发掘年代:1983年
兴隆洼文化命名地,为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筒形陶罐:盛器(左下,高36.4匣米)
玉玦:装饰品(上右,长2.8厘米)
玉玦:装饰品(上左,直径2.9厘米)
人猪合葬墓:(右下,墓口长2.5米,宽0.97米)

13、大地湾遗址

(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
发掘年代:1978年
大地湾文化命名地,遗址对了解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足彩陶钵:食器(上,高10厘米)
人面形平底彩陶瓶:水器(下,高31.8厘米)

14、仰韶遗址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
发掘年代:1921年
仰韶文化命名地,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彩陶罐:盛器(上,高11.4厘米)
陶瓮:盛器(中右)
陶碗:食器(中左)
陶葫芦瓶:盛器(下右)
陶罐:盛器(下左)

15、半坡遗址

(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300年)
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发掘年代:1954年~1957年
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人面鱼纹彩陶盆:水器或食器(左上,高16.5厘米)
鱼纹彩陶盆:水器或食器(左下,高17厘米)
指甲纹陶壶:盛器(右,高15.8厘米)

16、姜寨遗址

(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4400年)
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县。
发掘年代:1972年~1979年
是迄今为止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鱼鸟纹葫芦形彩陶瓶:水器(高29厘米)
尖底陶瓶:汲水器(高54厘米)

17、后冈遗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发掘年代:1931年
根据该遗址的“三叠层”,首次判明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三种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
商代铜鼎:礼器(上左,高48厘米)
仰韶文化陶钵:食器(上右,高14厘米)
仰韶文化陶钵:食器(中,高6厘米)
仰韶文化陶鼎;炊器(下左,高27.5厘术)
龙山文化深腹陶罐:盛器(下中,高31.6厘米)
龙山文化双耳陶罐,盛器(下右,高27.5厘米)

18、庙底沟遗址

(公元前3900年~公元前278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陕县。
发掘年代:1956~1957年
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年代早晚及源流关系。
仰韶文化彩陶碗:食器(高7厘米)

19、大汶口遗址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发掘年代:1959年
大汶口文化命名地,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当地居民的埋葬形态。
镶嵌绿松石骨雕筒:装饰品(右,高7.7匣米)
獐牙钩形器:装饰品(左,高10.5匣米)

20、河姆渡遗址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
发掘年代:1973年
是长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发观。
鱼稻穗纹黑陶双耳盆:食器(上,高16.2厘米)
骨耜:工具(下,长16厘米)

21、大溪遗址

(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
发掘年代;1925年至今
大溪文化命名地,首次发现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
彩陶碗:食器(上中,高6.6厘米)
单耳彩陶杯:水器(左下,高6厘米,右下,高8.5厘米)

22、城头山遗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800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湖南省澧县。
发掘年代:1991年
为深索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黑陶壶:酒器或水器(上,高15.5厘米)
彩陶杯:酒器或水器(下,口径10厘米)

23、屈家岭遗址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
发掘年代:1954年~1989年
屈家岭文化命名地,对认识长江中游地区和江汉平原的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带盖陶甑:蒸煮器(左上,通高35厘米)
镂孔喇叭形圈足陶豆:食器(右下,高17厘米)
陶纺轮:纺织工具(背景,最小者直径3.5厘米)

24、崧泽遗址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
发掘年代:196O年
崧泽文化命名地,为研究太湖地区原始文化和上海史前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猪首形陶匜:水器(中右,高6.7厘米)
黑陶壶:水器或酒器(中左,高19.5厘米)
鱼鸟形玉璜:装饰品(上、下,长6.6厘米)

25、马家窑遗址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7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
发掘年代:1924年
马家窑文化命名地,是黄河上游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发现。
彩陶尖底瓶:水器(上,高26厘米)
彩陶豆:食器(下,高16.4厘米)

26、柳湾墓地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氏族墓地,位于青海省乐都县。
发掘年代:1974年~1979年
揭示了当地居民的墓葬形态,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彩陶带嘴陶壶:水器(上,高25厘米)
彩陶人像陶壶:水器(下,高34厘米)

27、牛河梁遗址

(公元前3770年~公元前292O年)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
发掘年代:1983年至今
揭示了红山文化的祭祀生活。
玉猪龙;礼器(右上,高14厘米)
彩色女神头像:(下,高22.5厘米)

28、城子崖遗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100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市。
发掘年代:1931年
龙山文化命名地,是中国史前城址的首次发现
白陶鬶:酒器或水器(上)
黑陶罍:食器或礼器(下)

29、良渚文化遗址群

(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浙江省余杭县。
发掘年代:1936年至今
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玉琮,礼器(上,高4.5厘米)
玉琮:礼器(下,高10厘米)

30、石家河遗址群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
发掘年代:1954年至今
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
彩陶高足壶:食器(上,高16.1厘米)
玉人头像:礼器或装饰品(下,高3.7厘米)

31、陶寺遗址

(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9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
发掘年代:1975年至今
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有重要意义。
彩绘龙纹陶盘:水器(上,口径37厘米,高8.8厘米)
陶异形器:具体用途不明(下,高83.6厘米)
玉琮:礼器(背景,边长7厘米)

32、王城岗遗址

(公元前2469年~公元前1543年)
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县。
发掘年代:1975年
对研究中国龙山时代的城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陶鬶形器:水器或酒器(上,高16厘米)
陶杯:水器或酒器(左下,高8厘米)
陶豆:食器(右下,高12.6厘米)

33、齐家坪遗址

公元前2000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发现年代:1924年
齐家文化命名地,揭开了黄河上游史前文化研究的序幕。
陶瓮:盛器(左上,高11.8厘米)
三角纹彩绘陶片:(右上,高4.7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上,高4厘米)
器耳部陶片:(右中下,高4.8厘米)
三角纹彩陶双耳罐:食器(下,高10.2厘米)

34、卡若遗址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发掘年代:1978~1979年
卡若文化命名地,西藏高原新石器聚落遗址的首次发掘。
12号房址:(背景,长54O厘米)
双体兽形陶罐:食器或水器(中,长32厘米)
大理石和粘土岩制项饰:装饰品(背景右,长52厘米)

35、石峡遗址

(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700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
发掘年代:1973年。
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玉玦:装饰品(上,直径6.3厘米)
玉玦:装饰品(中,直径8.8厘米)
玉琮:礼器(下,长14.1厘米)

36、东湾仔北遗址

(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500年)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位于香港马湾岛。
发掘年代:1997年
为了解香港地区的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陶器座:炊器(上,高18.2厘米)
长颈圈足陶壶:食器或水器(下,高26厘米)

37、圆山遗址

(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100年)
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位于台湾省台北市。
发掘年代:1953年
为了解台湾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人兽形玉玦:装饰品(上)
右肩石斧:工具(中)
陶罐及残口沿:盛器(下,最大者高14厘米)

38、二里头遗址

(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
夏代晚期城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
发掘年代:1959年至今
二里头文化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晚期都城。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装饰品(左上,高14.4厘米)
鸭形陶壶:水器或酒器(左下,高10厘米)
青铜爵:酒器(右下,高22.5厘米)

39、东下冯遗址

(公元前19OO年~公元前1500年)
夏商时期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
发掘年代:1974年
为了解晋南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内涵以及探索夏文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石磐:乐器(上,长68厘米)
青铜爵:酒器(下,高12厘米)

40、夏家店遗址

(下层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上层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
中国北方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发掘年代:1960年
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地,为探寻中国北方青铜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
夏家店上层文化陶鬲:炊器(右上,高37厘米)
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短剑:兵器(中,长33.6厘米)
夏家店上层文化陶鼎:炊器(左下,高13.7厘米)

41、大甸子遗址和墓地

(公元前1735年~公元前1463年)
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和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发掘年代:1974~1983年
展现了中国北方的早期青铜文明,揭示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居民的埋葬制度。
彩绘陶罐:食器或礼器(左,高17厘米;中,高40厘米;右,高23厘米)

42、偃师商城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400年)
商代早期都城,位于河南省偃师市。
发掘年代:1983年至今
是目前夏商时期布局结构最清楚的都城遗址,并为夏文化和商文化的分界提供了实物证据。
铜刀:工具(上,长31.5厘米)
铜戈:武器(中,长30.5厘米)
铜斝:酒器(下,高31厘米)

43、郑州商城遗址

(公元前15O0年左右)
商代前期都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发掘年代:195O年至今
对认识商代前期历史和中国早期青铜文明有重要的意义。
青铜乳针纹方鼎:炊器或礼器(左上,通高83厘米)
青铜兽面纹斝:酒器或礼器(右下,通高21厘米)

44、盘龙城遗址

(公元前15世纪前后)
商代前期城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
发掘年代:1974年
揭示了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
青铜兽面纹圆鼎:炊器或礼器(右,高48厘米)
青铜钺:兵器(背景,长41厘米)

45、安阳殷墟遗址

(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O5O年)
商代晚期都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发掘年代:1928年至今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地,为研究商代晚期历史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镶嵌绿松石象牙杯:酒器(上,高30.5厘米)
铜鸮尊:酒器(下,高46厘米)

46、吴城遗址

(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商代遗址,位于江西省清江县。
发掘年代;1973年
对认识长江流域土著青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青铜兽面纹虎耳虎形扁足鼎:炊器或礼器(高29厘米)

47、新干大墓

约为公元前12世纪)
商代大型墓葬,位于江西省新干县。
发掘年代:1989年
揭示了商代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面貌及贵族墓葬形态。
青铜双面神人头像:具体用途不明(上,通高53厘米)
青铜乳钉纹虎耳方鼎:炊器或礼器(左,通高97厘米)
玉神人兽面:具体用途不明(背景,通高16.2厘米)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约公元前12世纪)
商代祭祀器物坑,位于四川省广汉县。
发掘年代:1986年
对认识长江上游的青铜文化面貌和探索中国区域性青铜文明有重要意义。
青铜金面人头像:推测为神像(左,高42.5厘米)
青铜立人像:推测为神像(中,高260.8厘米)
青铜金面人头像:推测为神像(右,高48.1厘米)

49、周原遗址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
周人灭商以前的都邑和西周城址,位于陕西省歧山、扶风两县。
发掘年代:1976年
在探索先周文化的起源及西周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物质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史墙铜盘:礼器(上,口径47.3厘米,高16.2厘米)
玉人:推测为装饰品(左下,高6.5匣米)
父乙铜觚:礼器或酒器(右下,高25厘米)

50、丰镐遗址与墓地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西周都城遗址与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发掘年代:1955年至今
为全面认识西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青铜牺尊;酒器(高12.07厘米,宽40.5厘米)

51、琉璃河遗址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
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北京市房山区。
为研究燕国早期历史及其与西周王朝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铜盉器盖内铭文:(左上)
铜盉:酒器(右上,高26.5厘米)
铜鬲:炊器(下,高3O.4厘米)

52、晋侯墓地

(约公元前1000年~约公元前800年)
西周晋国的早期晋侯墓地,位于山西省曲沃县。
发掘年代:1991年
为确认西周时期晋国的始封地以及晋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鸟形盖裸体人形足铜盉:酒器或水器(高34.6厘米)

53、三门峡虢国墓地与上阳城遗址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55年)
西周晚期虢国的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
发掘年代;1956年至今
印证了文献中关于虢国的记载,为人们了解虢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虢季铜列鼎:礼器(下,高29.8~25.4厘米)
金制装饰品:(上,三角龙形饰,高8.3厘米;兽首形带扣,长2厘米;环,外径4.2~3.7厘米)
七璜联珠组玉佩:装饰品(左,长约100厘米)

54、晋国故城遗址

(公元前585年~公元前416年)
东周时期晋国晚期都城,位于山西省侯马市。
发掘年代:1952年至今
为研究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及都城提供了重要资料。
玉石盟书:(上,长16.6~17.9厘米)
陶范:(下,高约22厘米)

55、郑韩故城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30年)
东周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位于河南省新郑市。
发掘年代:1964年至今
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历史及都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铜莲鹤方壶:水器或酒器(高120厘米)

56、燕下都遗址(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26年)
战国时期燕国都城,位于河北省易县。
发掘年代:1929年
究明了战国时期燕国都城城市建筑的布局。
头像金饰:装饰品(上,高5.1厘米)
鸟形柱足朱绘陶方鼎:墓葬明器(下,高15.2厘米)

57、曾侯乙墓

(公元前433年前后)
战国早期曾国国君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
发掘年代:1978年
向人们展现了失载于文献中的曾国的历史。
金盏:食器(上,高11厘米)
铜编钟:乐器(中,钟架高265~273厘米)
铜尊盘:酒器(下,高 23.5厘米)

58、纪南城周围的墓葬群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3世纪)
东周时期楚国墓葬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
发掘年代:2O世纪60年代至今
对认识东周时期的楚文化及楚国埋葬制度有重要意义。
越王勾践铜剑:兵器(中,长55.7厘米)
越王勾践铜剑铭文:(左上)
彩绘木雕小座屏:陈设器(下,长51.4厘米,高15厘米)
透雕交龙纹铜熏杯:(背景,高12.7厘米)

59、中山王陵

(公元前4世纪)
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陵,位于河北省平山县。
发掘年代:1974~1978年
使人们对中山国的历史与文化等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
青铜山字形器:推测为建筑构件(上,高119厘米)
磨光压划纹黑陶尊:酒器(下左,高41.2厘米)
磨光压划纹黑陶鼎:炊器(下右,高27.8厘米)
青铜错金银兆域图:王陵规划图(背景,长96厘米,宽48厘米)

60、铜绿山矿冶遗址

(约为公元前9世纪~公元1世纪)
西周至汉代铜矿开采与冶炼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县。
发掘年代:1973~1985年
对了解早期古代铜矿的开采与冶炼有重要意义。
木斗:采矿工具(上,长62厘米)
铜斧:开采工具(下,高40厘米)
铜草花:生长于有铜矿的地方(背景)

61、秦咸阳城及秦宫殿遗址

(公元前3世纪)
秦代都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发掘年代:1959年
为研究秦代历史文化面貌及都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瓦当:建筑构件(上,直径16厘米)
驷马壁画:(下)

6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的陵墓及陪葬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发掘年代:1974年至今
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
跪射陶俑:陪葬品(前,高12O厘米)
一号铜车马:陪葬品(背景,通长225厘米)

63、睡虎地与龙岗秦墓

(公元前3世纪)
秦代墓葬,位于湖北省云梦县。
发掘年代:1975年
为研究秦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律书竹简:(上,长23.8~24.5厘米)
凤形木胎彩绘漆勺:食器(下,高13.3厘米)
彩绘牛马图漆扁壶:酒器或水器(背景,高22.8厘米)

64、汉长安城遗址

(公元前2O2年~公元8年)
西汉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发掘年代;1956年至今
究明了汉长安城的布局和结构,为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玄武纹瓦当:建筑构件(上,直径19厘米)
骨签:档案资料(下,长5.8~7.2厘米)

65、居延汉代遗址与简牍

(公元前119年~公元91年)
汉代烽遂和塞墙遗址,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发掘年代:1930年
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及边塞地区的军事机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丝织“张掖都尉级棨信”: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下,长21厘米)
简续:(上)

66、西汉帝陵与陵园遗址

(公元前195年~公元3年)
西汉皇帝陵墓,分布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发掘年代:197O年至今
为研究汉代皇帝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
鎏金银铜竹节熏炉:焚香用具(左,高58厘米)
玉仙人奔马:工艺品(右下,长8.9厘米,高7厘米)

67、烧沟汉墓

(公元前2世纪末~公元3世纪初)
西汉和东汉时期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发掘年代:1952~1953年
为中原地区的汉墓建立了基本可靠的年代学标尺。
彩绘陶壶;食器(高39.6厘米)

68、银雀山汉墓

(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
西汉时期的家族墓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
发掘年代:1972年
对研究古代兵法、历法、文字学、简册制度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竹简:(上)
漆耳杯:酒器或水器(下,长17.5厘米,高6.2厘米)

69、满城汉墓

(公元前113年,公元前1O4年)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与其妻窦绾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
发掘年代:1968年
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
鎏金“长信宫”铜灯:照明用具(上,高48厘米)
金缕玉衣:敛葬用具(下,全长1.88米)
错金博山铜炉:熏香器(底图,高26厘米)

70、汉代楚王陵

(公元前2世纪~公元71年)
汉代楚王陵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
发掘年代;1981年至今
对研究汉代楚国的历史文化及汉代的帝王陵寝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螭虎纹玉佩:装饰品(上,长5.2厘米)
金带扣:腰带饰品(下,长13.4厘米,宽6.2厘米)

71、马王堆汉墓

(公元前2世纪早期)
西汉长沙国利苍及其妻、子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发掘年代:1972~1974年
为研究汉初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彩绘帛画:葬仪中用的旌幡(长2.O5米)

72、南越王墓

(约公元前122年)
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发掘年代:1983年
为探究秦汉期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历史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龙钮“文帝行玺”金印;(上,边长3.1厘米)
角形玉杯:酒器(下,长18.4厘米)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公元前3世纪~公元1世纪)
汉代滇王和滇国贵族墓地,位于云南省晋宁县。
发掘年代:1955~1996年
展现了汉代滇王国的历史及其文化。
蛇钮金印章:(上,边长2.4厘米,高2厘米)
青铜人物屋宇:建筑模型(下,宽12.5厘米,高11.5厘米)
青铜叠鼓形贮贝器:祭祀用具(后,高65.8厘米)

74、汉魏洛阳城

(公元25年~公元534年)
东汉、曹魏、西晋及北魏都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发掘年代:1962年至今
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陶莲花化生瓦当:建筑构件(左上,直径15.5厘米)
泥塑供养人头像:(中,高6厘米)
陶兽面雕砖:建筑构件(右下,高57厘米)

75、楼兰故城遗址

(公元3世纪~公元4世纪)
汉代楼兰王国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
发掘年代;1900年
为了解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汉文木简:(上,长3~19厘米)
彩绘木棺:葬具(下,长201厘米)

76、尼雅遗址

(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
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
发掘年代:1959年至今
为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服饰(上,宽12.5厘米)
“王”字带流陶罐:水器(下,高32.4厘米 )

77、邺城遗址

(公元204年~公元58O年)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位于河北省临漳县。
发掘年代:1983年至今
为研究当时城市经济、文化、宗教、军事、技术等各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大赵万岁”瓦当:建筑构件(中,直径15厘米)
“富贵万岁”瓦当:建筑构件(下,直径14.5厘米)
雕刻石螭首:建筑构件(上,长1.92米)

78、走马楼孙吴简牍

(公元22O年~公元237年)
三国时期吴国简牍,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
发掘年代:1996年
为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相关典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简牍:(左上,长47.6~53.6厘米)
简牍:(右下)

79、南京东晋——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公元3世纪~公元5世纪)
东晋、南朝时期的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的墓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发掘年代:1964年
对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墓葬制度具有深刻的意义。
蝉纹金铛饰:装饰品(上:高5.4厘米)
青瓷羊形水注:水器(下:长15.5厘米)

80、集安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

(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
高句丽王室与贵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
发掘年代:1930年起
对探讨高句丽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王陵铭文砖:建筑材料(左、右下,长13.4厘米)
金耳饰:装饰品(右上,最长6.8厘米,最短3.5厘米)

81、云岗石窟

(公元5世纪~公元12世纪)
以北魏洞窟为主体的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发掘年代:1949年
为研究中国古代石窟历史、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第二十窟主佛:(佛高14米)

82、龙门石窟

(公元5世纪~公元12世纪)
佛教石窟寺遗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集中表现。
奉先寺卢舍那大怫:(后,高17.14米)
石窟外景:(前)

83、敦煌莫高窟

(公元4世纪~公元14世纪)
佛教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发现年代:1963年
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和佛教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第244窟彩塑一铺:(上,高4.5米)
第412窟隋代佛像:(左下,高3.5米)
第144窟盛唐时期菩萨:(右下,高1.85米)

84、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公元529年~公元1026年)
以北魏、东魏、北齐造像为主的佛教窖藏,位于山东省青州市。
发掘年代:1996年
是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
彩绘石雕佛立像:(左,残高121.5厘米)
彩绘石雕菩萨立像:(右,高95厘米)

85、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公元582年~公元907年)
隋代和唐代的都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发掘年代:1956年至今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为研究隋唐都城的形制、布局和历史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石螭首:建筑构件(上左)
陶瓷花纹方砖:建筑构件(下,边长31.5厘米)

86、隋唐洛阳城遗址

(公元605年~公元907年)
隋唐时代的东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发掘年代:1954年至今
为人们了解隋唐城址布局、建筑形制以及物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武则天金简:祈福名刺(名片)(左,长36.3厘米)
多足辟雍瓷砚:文具(右上,盘直径18.2厘米,高点6.6厘米)
龙纹瓦当:建筑材料(右下,直径17厘米)

87、隋代虞弘墓

(公元592年)
隋代墓葬,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发掘年代:1999年
为了解隋代与当时中亚的关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石椁壁上骑驼掠狮浮雕:(右上,高96厘米,宽66匣米)
石椁壁上主仆三人休息场面浮雕:(中,高96厘米,宽52厘米)
石椁壁上一人骑马一人举华盖浮雕:(左下,高96厘米,宽70.5厘米)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公元643年~公元785年)
唐代前期陪葬于帝陵周围的皇族、名臣墓葬,主要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乾县。
发掘年代:195O年至今
对人们了解唐代的埋葬制度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阙楼图”壁画:(上)
彩绘釉陶女乐舞俑:(中,高17.6~26.2厘米)
“客使图”壁画:(下)

89、法门寺塔基与地宫

(塔基有唐代和明代建造的,地宫建造于873年)
佛教遗址,位于陕川省扶风县。
发掘年代:1987年
为了解唐代历史文化,尤其是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卧龟莲花纹银熏炉与双凤纹银炉台:熏香器(上,通高29.5厘米)
金、银、石、漆八重宝函:佛指舍利供养器(下,高4.8~20厘米)

90、阿斯塔那墓地

(公元3世纪中叶~公元8世纪末)
西晋至唐代贵族墓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发掘年代:1959年至今
为研究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经济、文化、民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伏羲女娲绢画;(上,长184厘米)
纸文书:(下,长76.5厘米)

91、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公元75O年~公元926年)
唐代东北地区地方政权都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
发掘年代:1933年
为人们了解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与唐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三彩鸱尾:建筑材料(上,高97厘米)
釉陶兽头:建筑材料(中,高39厘米)
云形磨光黑陶盘:日用器(下,长86厘米)

92、南唐二陵

(公元943年~公元962年)
南唐先主李昪夫妇合葬的钦陵、南唐中主李璟夫妇合葬的顺陵,位于江苏省江宁县。
发掘年代:195O~1951年
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陶男舞蹈俑:随葬品(左上,高46厘米)
陶女舞蹈俑:随葬品(中,高46厘米)
陶人面鸟身俑:随葬品(右下)

93、白沙宋墓

(公元11世纪)
宋代家族墓葬,位于河南省禹州市。
发掘年代:1951年
为研究北宋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一号墓前室两壁夫妻并坐壁画:(下)

94、辽陈国公主墓

(公元1O18年)
契丹贵族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
发掘年代:1986年
为研究辽代契丹族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生活习俗及与汉文化的交往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连缀银丝网络金面具:敛葬用具(上,面具长21.7厘米)
鎏金银冠:敛葬用具(下,高31.5厘米)
乳钉纹高颈玻璃瓶:酒器或水器(底图,高17厘米)

95、龙泉青瓷窑址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宋时期瓷窑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县。
发掘年代:1959年
为了解南宋龙泉青瓷的生产状况、产品种类、制瓷工艺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青釉露胎何仙姑瓷塑像:陈设品(上,高17.5厘米)
瓜棱瓷水注:茶具(下,高16.5厘米)

96、耀州窑遗址

(公元8世纪~公元16世纪)
唐代至明代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
发掘年代;1958年
为全面认识耀州瓷窑窑址的历史及北方各窑口唐至元明时期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青釉提梁倒流瓷壶:酒器(上,高18.3厘米)
青釉莲花形瓷香熏炉:熏香器(下,高7.4厘米)

97、西夏王陵

(公元1038年~公元1277年)
西夏王朝帝陵及其陪葬墓,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发掘年代:1972年至今
为了解西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丧葬制度等提供了全面的实物资料。
人像石座:碑座(上,高6O厘米)
铜牛:陪葬品(下,长12O厘米)

98、古格故城遗址

(公元10世纪中叶~公元17世纪初叶)
古格王国的都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发掘年代:1985年
为研究古格王国历史、艺术、宗教、军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吐蕃、古格王统世系图:壁画(上)
玛尼石:宗教遗物(下)

99、元大都遗址

(公元1267年~公元1368年)
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北京市。
发掘年代:1964年
揭示了元代大都的布局、结构及风貌
平脱螺钿漆器:工艺品(左上,长22厘米)
钧窑双耳瓷瓶:工艺品(右,高63厘米)
影青瓷笔山:文具(左下,高11厘米)

100、明定陵

(公元1586年~公元159O年)
明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均与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陵墓,位于北京市。
发掘年代:1956年~1958年
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嵌玉龙、宝石金酒注:酒器(左,高21.8厘米)
金翼善冠:仪仗用具(右,高24匣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