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及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20年12月23日

授课人:将军中学  曾璐

专题活动: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古诗词“连贯式”教学研讨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堂实录

(课前朗读《赤壁赋》)

一、 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上午好,有这样一位文人,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余秋雨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文人;他开创了北宋豪放词的先河,他是谁呢?

生:苏轼。

师:是的,我们对苏轼并不陌生,小学时我们就学过(生)《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题西林壁》等,初中学过(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等,高中我们也在必修2学过(生)《赤壁赋》。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苏轼,再感苏轼魅力,一起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预习检测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带来了什么信息呢?

生:念奴娇——词牌名,赤壁——地点。

师:这首词是苏轼所游之地黄州的(生)赤鼻矶,赤鼻矶下便是滔滔东去的长江。

师:怀古——(生)怀:怀想、追忆,古:古事、古人、古迹等。

师:怀古是交代体裁,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样的体裁往往会使用怎样的表达技巧呢?

生:抒情、记叙、借景抒情、借古讽今。

师:因为是写“古”所以往往还会有——

生:用典。

师:是的,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那苏轼站在赤鼻矶下,长江之畔,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课前已经安排大家对这首词进行了预习,现在,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大家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朗读一遍这首词,感知词的整体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二。(齐声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发(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这首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同学们的读音和断句都很精准,也有点韵味了。

三、品读课文

1、整体感知

师:这首词的整体词风是怎样呢?

生:豪放。

师:是的,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豪放派代表人物,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这首词具体在那些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豪放情调呢?接下来,请大家分小组合作,赏析词句,感受“豪放”词风。给大家定了两个小目标,小目标:1、词的上下阕各侧重写什么内容呢?2、圈出能让你感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字词或句子,并做分析。时间六分钟,现在开始。

(开始按常规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加入到组内进行一定的询问和提示)

师:好的,我们同学讨论的氛围特别好,非常激烈,我也参与到了大家的讨论中去,接下来就是展示小组成果的时候了,第一个小目标:词的上下阕分别侧重于写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举手回答)上片写赤壁所见的景,写出了险要的地势和雄伟的景观,下片偏向抒情、叙事、写人,写苏轼由此想到的古事,表达了对周瑜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师:下片侧重写抒情,叙事,写人么?他的顺序应该不是这样的,应该是……

生:先写人、叙事,再到抒情。

师:回答的很不错。

师:是的,这位同学概括的非常好,我们做一个总结。

(板书:上:景 下:史、情)

2、分析上阙

师:我们刚才说到,上阙以写赤壁之景为主,那么:描写了赤壁哪些景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举手回答)赤壁江景。

师:那他具体看到了哪些意象?

生:江、故垒、乱石、惊涛。

师: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呢?

生:雪。

师:他是看到了真的雪么?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呢?

生:(举手回答)是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很好,那我们丢掉的一个是什么?

生:浪。

师:很完整了,那么大家从中景物描写中感受出豪迈之气了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呢?

生:(举手回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有“乱”“穿”“惊”“拍”“卷”。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用什么具体的词来表现豪迈的呢?

生:长江的景象。

生:壮阔,宽广。

师:我们能不能把大江改成长江呢?

生:不能。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说一说?

生:(举手回答)就是水很急,很大,很广阔……

师:江就是长江,那大江,展示的是江的广阔。开篇即显出囊括千古、壮阔无比的气势;由长江写起,大江东去,展示出极为广阔的空间感。

师: “浪淘尽”的是什么呢?“浪”淘尽的不是砂砾而是……

生:千古风流人物。

师:不仅让人眼前出现翻腾奔涌的浪涛,更看见千古众多的英雄人物,“千古”极写……

生:时间的悠远。

师:让我们带着深入理解,一起来读下这三小句。

生:(有感情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一些词也能感受到豪迈,有没有哪位同学和我们分析一下?

生:(举手回答)“乱”字写出赤鼻矶山石的奇形怪状,“惊”字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穿”字写出山崖的高峻,“拍”字突出了浪的力度,“卷”字写出波涛的力量。

师:大家从这几句看到了什么手法技巧呢?

生:拟人、比喻、夸张。

师:是的,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渲染了环境气氛。让我们带着深入理解,一起来读下这三小句。

生:(有感情朗读)“乱石穿空,惊涛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苏轼在这样壮阔豪迈的赤壁之景下自然而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师:苏轼说江山如画,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我们随着苏轼的眼光,看看这福眼前的江山图“画”,作者首先看到的是奔腾的长江,再是西边的古战场,但是我们的眼光并没有在古战场过多的停留,而是转到进处的江水,江水奔腾,……这幅画是怎样的一幅画?

生:广阔、壮观……

师:大家说的都很不错,老师用这个词概括。(板书:宏伟壮阔)

师:看着这宏伟壮阔的赤壁之景,置身于古战场,苏轼自然而然然就想到了……

生:“豪杰”。

师: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

生:承上启下。

师:好的我们对总结一下上阙:景:绘壮景,通古今,寓豪情。

师:接下来我们分析读法——第一句,大气磅礴,第二句,稍收敛,第三句,汹涌澎湃,第四句,感慨万千。接下来,我们带着对上阙的深入了解,再来读一读上阙内容。

生:(有感情朗读上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分析下阙前半部

师:众多豪杰中,作者又把镜头对准了谁呢?

生:周瑜。

师:作者笔下周瑜是怎样的呢?大家找出描写周瑜的句子。

生: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师:这里写出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呢?

生:(举手回答)“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出周瑜风流儒雅,幸福美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敌人的灰飞烟灭衬托周瑜年少功成,战功卓绝,睥睨天下之势……

师:“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属于对周瑜的(生)正面描写。“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属于(生)侧面烘托周瑜形象。“羽扇纶巾”是你对周瑜的印象么?

生:不是,是诸葛亮的感觉。

师:是的,但是羽扇纶巾是魏晋时期儒者装扮,这里是说周瑜有儒将之风。在上阙,就把赤壁与周郎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下片又着力写他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赤壁之战,以弱抗强,从容淡定,沉着应战,表达出了苏轼什么情感呢?

生:对周瑜的崇敬之情。

师:好的,我们对写史的部分做个总结——史:睹赤壁,慕英雄,忆壮志。

接下来,让我们也带着对周瑜的仰慕,朗读一下描写周瑜的这几句话,特别要读出周瑜的潇洒与苏轼的感叹。遥想公瑾当年,一二……

生:(有感情朗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师:读的非常好,看来大家也和苏轼一起神游三国了。

4.分析下阕后半部分

师: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豪放的句子,这首词有没有不那么豪放的句子呢?

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呢?

生:情。

师:我们先看第一句,找一个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举手回答)我曾经神游,仿佛回到了故国,应笑我多愁善感,早早的满头白发。

师:很好,表扬一下,故国是谁的故国呢?

生:周瑜。

师:谁笑我多情呢?

生:周瑜。

师:为什么笑我呢?

生:多愁善感、早生华发。

师:实际上这个“笑”还包含了很多。到此,我们要补充一下作者写这部作品时的背景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出示)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师:苏轼这个时候为什么会自嘲呢?我们可以比对一下:(师生共同填表格)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5

外貌

风流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人生基调

得意

失意

师:周瑜参加赤壁之战的时候是34岁,苏轼已经45岁,周瑜雄姿英发,苏轼早生华发,周瑜是东吴都督,苏轼是小小官员,周瑜生活幸福,苏轼屡遭坎坷,周瑜功成名就,苏轼名声大,但仕途不顺。周瑜是得意,苏轼此时是失意的。苏轼神游周瑜故国之后,回到现实,周瑜与苏轼此时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感叹。作者写周瑜,实际上写什么呢?

生:写自己,笑自己,自嘲。

师:是的,苏轼是在借周瑜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苏轼站在赤壁之下,眼望赤壁豪景,怀想当年的英雄周瑜,他对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态度呢?我们来看到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此时是坎坷的、抑郁的,那么我们的苏轼怎么样寻求自我的突破呢,那我们就要深入的去研讨这句话。讨论一个句子的内在含义,往往要从句子的关键字词入手,这个句子关键字是什么呢?

生:梦。

师:梦的理解很关键,还有没别的?

生:江月。

师:对,还有江月。人生如梦,梦有什么特点呢?

生:短暂,易碎。

师:在苏轼的人生之梦中破碎的梦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能不能用初中学过的苏轼的作品来举例说明一下?

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我们一起朗读一下,唤起初中的回忆。

生:(有感情朗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师:如果在这首词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苏轼的形象,大家觉得是什么?

生:狂。

师:对,就是这个狂字,有没同学记得这首词的背景?

生:(举手回答)这首词作于作者在密州任知州之时。

师:是的,此时西北边境有外敌侵犯,苏轼通过对出行狩猎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忠诚报国之意。也有人说这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这首词里得苏轼是怎么样的呢?

生:自信,慷慨,充满希望,渴望报效国家的。

师:这或许才是我们心里的苏轼的样子,然而这种生活如梦一般,幻灭了。苏轼最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呢?

生:以一樽酒凭吊江月。

师:要理解苏轼这一行为,我们需要探寻一下江月的意义,我们回顾一下同时期作品《赤壁赋》中对于江月的描写,是哪句呢?

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师:是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象征着什么呢?

生:(举手回答)永恒。

师:人生如梦,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自然相比,多少像周瑜风流人物尚且经不住流光淘洗,何况自己。“一尊还酹江月”是凭吊,也是释然。人生几何,何苦让闲愁萦我心头,不如放眼大江,举酒邀月祭奠。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情感,从上一句的悲慨,转变成了什么呢?

生:豁达。

(板书:豁达)

师:我们带着豁达与释然,一起来读一遍。

生:(有感情的朗读)“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非常好, 老师给这段情做个总结:敬江月,寄山水,抒达怀

四、吟咏悟境

师:正如叶嘉莹所说“读苏轼,要读出豪迈,但不能只读豪迈,悲慨与豪迈的结合才是苏轼。”

今天,我们跟随着苏轼,神游赤壁,让我们以他的视角看待世间的景与事,感受他的豪迈、悲慨与豁达。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吟咏一下这首词。

生:(学生根据诗歌理解与阅读指导吟咏这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五、作业布置

师:苏轼的作品学的越多,我们越发能感受到他的独特与魅力,正如林语堂《苏轼传》对苏轼的评价: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个酒仙,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他是一个大文学家,一个诗人,一个新派的画家,大书法家,酿酒师,美食家,水利工程师,一个士大夫,一位政治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更立体的苏轼,老师推荐大家看《苏轼传》,我们今天所学的感受到了苏轼的豪放情志,但在课外资料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可以感受苏轼豪放之外的一面,请大家结合以往所学,以“我眼中苏轼”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人物介绍,至少用两种修辞方式。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阙  景:宏伟壮阔

下阕  史:周瑜  风流人物  豪杰

情:悲慨——释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实践中学生诗歌阅读“连贯式”教学方式,串联初高中苏轼作品,完善知识体系;

2.      深度体会豪放词风,感受苏轼魅力,唤起学生阅读苏轼作品的兴趣;

3.      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白板,赣教云2.0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位文人,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余秋雨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文人;他开创了北宋豪放词的先河,他是谁呢?

我们对苏轼并不陌生,小学时我们就学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题西林壁》等,初中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等,高中我们在必修2学过《赤壁赋》。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苏轼,再感苏轼魅力,一起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设计意图:激趣探秘,设疑入境,以“旧知”唤“新知”。

二、预习检测

1.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地点,这首词作于苏轼所游之地黄州的赤鼻矶,赤鼻矶下便是滔滔东去的长江。

怀古——怀:怀想,追忆;古:古事,古人,古迹等。交代体裁,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抒发情感目的。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PPT展示:解题要点展示)

苏轼站在赤鼻矶下,长江之畔,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2.诵读感知

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感知整体词风:豪放。

(PPT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带拼音)

设计意图:检测课前预习情况,了解题目交代的内容,了解怀古体裁,初步感知词风。

三、品读课文

1.小组合作:赏析词句,感受“豪放”词风。

小目标:1、词的上下阕各侧重写什么内容呢?        2、圈出能让你感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字词或句子,并做分析。

2.问:词的上下阕各侧重写什么内容呢?
预设:上阙写赤壁所见的景,下阕写苏轼由此想到的古事以及抒发情感。
3.分析上阙
(1)描写了赤壁哪些景呢?
预设:(可提示找名词)江、浪、故垒、乱石、惊涛……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空间的广阔,时间的悠远
问:江就是长江,那我们能不能把大江改成长江呢?
  预设:不能,大江东去,展示出极为广阔的空间感,换成长江,就没有原有的气势。
问:“浪淘尽”的是什么呢?
预设:“浪”淘尽的不是砂砾是千古风流人物,不仅让人眼前出现翻腾奔涌的浪涛,更看见千古众多的英雄人物,“千古”极写时间之悠远,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动词:“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渲染了环境气氛。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说江山如画,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我们随着苏轼的眼光,看看这福眼前的江山图“画”,苏轼首先看到的是奔腾的长江,再是西边的古战场,但是苏轼的眼光并没有在古战场作过多的停留,而是转到近处的江水上,江水奔腾,这幅画是怎样的一幅画呢?

预设:宏伟壮阔。

(5)总结上阙——景:绘壮景,通古今,寓豪情。
(PPT展示:景:绘壮景,通古今,寓豪情)
(6)指导读法并一起朗读。
第一句,大气磅礴;第二句,稍收敛;第三句,汹涌澎湃;第四句,感慨万千。
4.分析下阕写“史”的部分

(1)问:众多豪杰中,作者又把镜头对准谁呢?大家找出描写他的句子。

预设: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问:这里写出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呢?

预设:“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出周瑜幸福美满,风流儒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敌人的灰飞烟灭衬托周瑜年少功成,战功卓绝,有睥睨天下之势。

(3)问:“羽扇纶巾”是你对周瑜的印象么?表达出了什么情感?

预设:不是。这是魏晋时期儒者装扮,这里是说周瑜有儒将之风。在上阙,就把赤壁与周郎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下片又着力写他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赤壁之战,以弱抗强,从容淡定,沉着应战,就是在上篇提到风流人物、豪杰,表达了对周瑜的崇敬之情。

(4)总结——史:睹赤壁,慕英雄,忆壮志。

(PPT展示:史:睹赤壁,慕英雄,忆壮志)

(5)指导读法并一起朗读。

要读出周瑜的潇洒与苏轼的感叹,“灰飞烟灭”重读、慢读。

5.分析下阙写“情”的部分
(1)问:这首词有没有不那么豪放的句子呢?
预设: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问:故国是谁的故国呢?(周瑜)谁笑我多情呢?(周瑜)为什么笑我呢?(多情、早生华发)
(3)探究“笑”的意蕴。
①补充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②填充表格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45

外貌

风流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生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人生基调

得意

失意

苏轼神游周瑜故国之后,回到现实,周瑜与苏轼此时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感叹。作者写周瑜,实际上也是借周瑜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4)指导读法并一起朗读:悲慨,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沧桑感。
(5)探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抓住梦、江月)
①梦:短暂、易碎

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1075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之时,此时西北边境有外侵犯,也有人说这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全词最能代表苏轼整体形象的一个字是?这首词里得苏轼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狂,塑造自信、慷慨、充满希望、渴望报效国家的词人形象。
②探究江月的意蕴
预设: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江上之清风于山间之明月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是时空永恒的象征。而人生如梦,短促、虚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自然相比,多少像周瑜风流人物尚且经不住流光淘洗,何况自己。“一尊还酹江月”是凭吊,也是释然。人生几何,何苦让闲愁萦我心头,不如放眼大江,举酒邀月祭奠。
(6)总结——情:敬江月,寄山水,抒达怀。
(PPT展示:情:敬江月,寄山水,抒达怀)
(7)朗读指导:由悲慨到释然。
6.总结全诗:“读苏轼,要读出豪迈,但不能只读豪迈,悲慨与豪迈的结合才是苏轼。”——叶嘉莹。
景:绘壮景,通古今,寓豪情
史:睹赤壁,慕英雄,忆壮志
情:敬江月,寄山水,抒达怀

(PPT展示:总结全诗)

设计意图:读透诗歌,从知人论世、表达技巧、情感探究等方面深入解读诗歌,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四、吟咏悟境

跟随着苏轼,神游赤壁,让我们以他的视角看待世间的景与事,感受他的豪迈、悲慨与豁达。带着理解吟咏一下这首词。

设计意图:在了解诗的意思后,进入诗境,体悟苏轼心灵突围过程,由“读”到“咏”。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课外资料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感受苏轼豪放之外的一面,并结合以往所学,以“我眼中苏轼”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人物介绍,至少用两种修辞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