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职业倦怠,帮你找到人生意义感

大家好,我是V姐。

工作厌倦是绝大多数职场人都会经历的一关,它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绝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干久了没有新鲜感了而已。

比如你是否有过很想努力,证明自己,但到了真的需要努力的时候,却使不出劲儿的经历呢?

最近咱们研修班的学员小何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小何是一名销售,她找到我的时候觉得工作非常痛苦,每天都是拿起电话又放下,根本开不了口,甚至看到电话、想到上班就焦虑的不行。

她家境优渥,本可以过着相夫教子的日子,做一个不需要做家务的全职辣妈,但总觉得人生少了点什么,才不顾家人的反对,生完孩子不久就出来工作了。

她很想做出业绩,倒不是为了挣钱,就是想证明自己,但就是无法面对工作,明明很想努力,却努力不出来,每天都特别挣扎。

我问她说,你为什会选择这份工作呢?是觉得销售的这个东西很有价值么?

她想了一下,回答说,我好像也不是特别在乎这个,我真的就是想证明自己。

我又问她,那么怎么样才算是证明自己呢?

她想了好一会儿说,我做出业绩,领导和同事就都会觉得我很重要,那应该就能证明自己了。

不知道大家听了小何的例子之后会不会有一种熟悉而违和的感觉,类似的想法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只不过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有些人还没有。

我们以为自己在寻找一条自我认可的路,以为自己不关心别人的看法,间把别人的认可当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

而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当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不断地质问自己: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么?”

于是意识中满足他人期待、去争取别人认可的习惯,和潜意识里自我觉醒的质疑就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不断互相拉扯。

让自己想努力却努力不出来,然后就又陷入了自己不能满足期待、得到认可的深深恐惧和自我否定,找不到出口,却又无法自拔。

就像电影《无声告白》中说的那样,“我们终其一生,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很多人在回忆自己成就事件的时候都会写高考理想、找到了一个体面的工作之类的。

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回答说当时家长、老师都很高兴,亲戚们都会觉得我很厉害之类的。

如果接着追问这个成就对你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一般都会一边给出“会有更好的机会”之类的标准答案。

一边隐隐地有些怅然若失,总觉得这个答案好像哪里不太对,自己这么多年好像也没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但这却并不是我们的错。

当我们在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一套错误的思维习惯,就已经被以爱之名在我们心底种下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早在19世纪就描述了这种奖惩教育对人的影响。

大人们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评价,而且这些评价很多时候还会影响我们的实际利益。

比如真懂事,就会被表扬,甚至被奖励,不乖可能会被打屁股。

慢慢不知不觉的,我们就会在潜意识里更习惯通过外部评价来判断自己的好坏。

但可怕的是,心理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外部评价体系是会损害我们对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的。

比如一个经典的实验是,让两组小孩子做一个解谜游戏,事先告诉他们做这个游戏会有奖励的那组小朋友,在实验中间休息的时候就不会去玩那个游戏,但不告诉他们有奖励的小朋友,即便是休息的时候也愿意自己去玩这个游戏。

长期生活在大量的外部评价中,让我们逐渐形成了被外部评价驱动的习惯,我们的内驱力就一直受损。

慢慢的我们就变得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我们长大了,不再有家长和老师对我们耳提面命,为我们欢欣鼓舞。

在一切都需要自己主动争取的职场,这种感受就会尤为明显,我们会彷徨无措,仿佛被世界抛弃了一般。

而且外部评价其实我们无法左右的,就算我们费劲全力去讨好,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

而且因为外驱模式会对自我认知有损害,所以如果长期这样,很有可能会引发自我效能感缺失、价值感缺失、甚至自我冲突、抑郁等很严重的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是真的在意他人,而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就习惯性地去满足他人的期待。

如果我们想要实现内外一致,就得主动培养内驱力,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找回自己定义意义感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找到工作的意义感,让每天的工作充满动力,高效且愉快的的完成工作;

可以添加我们职业辅导师wei信,他的wei信号是:gerenfazhan031 获得一次免费分析。

相信通过职业辅导师专业的咨询,可以更准确、更迅速得帮你提升工作效能,实现精准付出、高效回报。

那么具体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很多年前,在洛杉矶郊区,有一天一个15岁的男孩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拿出了一张纸,开始写下他想要完成的事:

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驼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

他就这样写下了127项人生梦想。

亲戚们嘲笑着这个男孩的突发奇想,他家境并不富裕,大家觉得这些不过是他年少无知的少年梦罢了。

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在若干年后,这127个梦想实现了109个,当年那个爱做梦的男孩,后来也成了伟大的探险家、人类学家、演说家约翰·戈达德。

很多年前,有一个从来都不运动的普通姑娘,她做着别人眼中普通姑娘该做的工作,过着别人眼中普通姑娘该过的生活。

直到27岁那年她生了一场重病,在闯过一回鬼门关之后,她决定为自己而活。

于是她列了一张清单,清单上都是她自己曾经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比如跳伞、潜水、学钢管舞等等,其中就包括她遇上就爱上了的摩托车。

这张清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她的生活状态。

让她的生命绽放出了很多想都不敢想的可能,也让她成为了中国第一支女子摩托车队创始人李鹤。

没错,今天想要分享给大家的这个,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内心所求,找到人生意义感的小方法就是梦想清单。

最容易让人丢失意义感的,不是痛苦和磨砺,而是庸庸碌碌。

真正能告诉我们自己内心所求的,是对外界探索的体验。

这个方法很简单,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午后,和一张白纸,开始写下那些你曾经想做但未做的事。

然后从中找出一个你现在最想做,或觉得最容易做成的,列下有具体实行时间的计划。

如果你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有一个问题可以帮到你:

那就是“如果你还有5年寿命,你想要做些什么?”

工作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寻找自己的甜蜜点,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收入和别人的看法都不是问题,我最想做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充分珍惜自己找到的甜蜜点,把它作为开启人生新的可能性的钥匙,而不是逃避眼前无力感的借口。

要做有准备的尝试,而不是不计后果的冒险。

如果我们想要把甜蜜点作为自己的事业,那么就要做好充分准备了再转行。

最后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厌倦,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感,其实是因为我们一直把别人的认可当作评价自己的标准,习惯性地活在了外部评价体系里。

当我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我们就会陷入让人十分痛苦的自我矛盾之中。

所以我们要尝试主动去找寻人生的意义、探索内心的所求,梦想清单就是一个帮我们做到这些的好办法。

好了,今天这期节目就到这里了。

大家可以在节目下方留言评论,说一说自己听完这期节目的心得和感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