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秋萌宠大比拼,最后获胜的,你意想不到……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话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和玉兔捣药的传说。那只浑身洁白如玉被称作“玉兔”,每到中秋节,我们好像就可以在圆月中看到它…
久逢明月:古今中外的瑞兔文物
Elixir of Immortality:
Seven Thousand Years of World Rabbits
▲ 双兔车軎 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双兔立于軎筒之上,车軎铸造精良,造型生动活泼,兔的形象写实,在西周车饰中十分罕见。
▲ 宋 米芾 临王献之中秋帖
▲ 明代兔纹织锦
▲ 清 金农《月华图》故宫博物院藏。
《月华图》的构思则别出心裁,以写实的手法直接表现月亮的光华,以奇致胜。此图画法上几乎看不到传统的笔墨之法,阴影的表现充分发挥了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效果,与暖色调的淡色光芒形成对比,衬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纹盘
兔纹盘的四周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盘心是一只玉兔蹲坐在满月之中。“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中秋节的玉兔被赋予了健康长寿、团圆美满的美好寓意。
众多中秋节主题的文物中,就一个嫦娥也找不到吗?当然不是!也有人没有避开嫦娥的女性人物形象,大胆地在设计上进行了呈现。如下面这个镜子:
▲ 嫦娥玉兔菱花镜 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个铜镜上,几乎将所有的月宫元素都汇聚到了一起,嫦娥、玉兔、蟾蜍、桂树、祥云一样也不缺,嫦娥手上还拖着“大吉”两个字,看出来是为大家送祝福的。
▲ 清 ·《梅月嫦娥图》扇页(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与铜镜相比,这幅扇页上面的嫦娥形象就清晰多了,图上面的嫦娥是“当时(清代)”的美女形象,鹅蛋脸,秀美婀娜,气质娇柔,古韵十足。
那,嫦娥奔月后在月亮中居住的宫殿,对,就是那个广寒宫。夜幕降临,明月升上夜空,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
▲ 元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大同市博物馆藏
莫高窟第35窟中,绘有“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观音菩萨”的壁画可以看出,菩萨左、右上手托着的就是太阳和月亮。古人不知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只是按照肉眼所见太阳及月亮的颜色,为之赋予不同色彩表现。
▲ 莫高窟第35窟,手托日月的十一面观音菩萨
敦煌话月,月神是绕不过去的重要角色。古人因为对天体的想象,引发了对于月神的朴素崇拜。唐宋时期的敦煌人民非常重视月神,相信月神能保佑自己和家人吉祥如意。
现在我们都知道中秋要吃月饼,但其实——最初的“饼”其实和中秋没什么关系,只是没有馅料的普通馒头而已。东汉的《释名》里的解释是:“餠,幷也,溲麫使合幷也。”意思是把小麦粉加水搅后合并在一起。简言之,就是面团。
▲ 斋僧食品 ,莫高窟第159窟
苏轼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许是最早描述月饼的诗句。但当时的月饼,和其他祭祀面食一样,普遍采用了中国人擅长的蒸煮烹饪,绝不是现在酥软焦香的模样——也许,把它视为包子更合适。
▲ 小编觉得像包子一样的月饼
在日本文化中,月兔用捣槌将糯米碾碎捣烂,制成一种名为团子(mochi)的传统甜点。韩国流传的故事也与此相似。而在中国传说中,月兔则忙于为月仙嫦娥捣制长生不老之药。
▲ 日本赏月供奉,月見糰子
可见,与中秋相关的传说,总是和玉兔脱离不了关系,接下来,一起欣赏一波与“兔”相关的文物吧~
▲ 青石十二生肖——兔,唐
▲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辽
▲ 兔纹印押,宋,铜质
▲ 兔纹砖雕,北宋
▲ 黄地桂兔纹妆花纱,明宣德
▲ 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菱花口盘,明天启
▲ 《十二生肖图》册—兔,清
▲ 青玉嵌宝石卧兔,清
古人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藻”,历史上常把月亮视为兔魂,民间也习惯以玉兔为月的代词,常用兔子来表达飞天的意境。
从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中,兔子的形象从大自然中解脱出来,它不再只是一种纯粹视网膜的美感,而是通往另一个时空,通往另一个精神世界的一个信念,一种寄托……
图 | 网络
文 | 部分网络
整理编辑 | 陶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