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被叫做“只会伸手要钱的穷孩子”!

三国,赤壁之战。
战前诸葛亮安排工作岗位:
张翼德,你率兵过江,埋伏在葫芦谷,预备放火烧山...
子龙,率兵渡过长江,到乌林截杀曹操...
主公,你,你率兵沿着江岸行军,拦截曹操部队!
...
唯独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关云长,没被点到名,黑着脸一直站在角落里磨刀。
很多读者纳闷,关羽,掉链子了?还是孔明跟他有私仇,蓄意怠慢?

1

前两天,《求是》杂志上刊发了一篇文章,发了几张“奖状”。
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这篇文章的分量很重,因为他基本代表了最高层对当前各城市发展状况的认可,和对城市格局规律的默认。
我是这么看这个事:
1)
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这些词,无不表达了肯定,且给予厚望。言外之意,可谓重大!
未来,我国将基于地理上的区域,形成中心大都市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和人口,会分别集中涌向少数几个超级城市!
超级城市对周边形成极强的虹吸作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那么,此次被肯定发展势头的,集聚趋势比较明显的,就是上述10个城市。目前看,他们已经或最有希望「飞黄腾达」。
2)
上述10个城市,包含4个一线城市,这是必然。
同时,9个国家中心城市,点到7个,缺席的两个,是重庆、天津,都是直辖市。
于是,在民间,重庆人民和天津人民不解,可能都已经去杂志留言,询问为什么。
尤其是重庆,网络上讨论更多,有一个著名的财经评论家说到:重庆仍然是需要中央财政巨额“转移支付”城市,尚未“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何意?
在城市伸手要钱榜上,重庆高居第一!

2

坦率的说,作为工业城市的重庆,如今的确处于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阵痛期,GDP增长率下滑至以城市计的10名开外;
临近年末,重庆楼市多盘为冲刺任务,打出价格促销牌,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长,价格阴云笼罩;
于是,网络黑渝势力借机发挥,以点说面,多角度贬低重庆。
这几天身边很多朋友问,重庆的房子是不是不值得再持有了?
重庆是不是不行了?到处都是负面消息!
出货、换仓去成都
最近我真的太忙了,每天忙于看房,没有什么时间坐下来写文章,今天简单捋一捋上面几个事。
1)重庆是不是只会伸手向中央要钱?
2)重庆为什么没有被最高层点名发奖状?
3)重庆到底还行不行?

3

首先,什么是“转移支付”。
我们拿西藏和上海对比一下。
西藏属于欠发达地区,包袱重,税收不高,政府没有太多钱,年上缴给中央的税自然少;
而上海是发达地区,每年光收的税就是西藏的几十倍,政府有钱,上缴的税也高。
他们和960万平方公里上的众多省市都一样,都是妈妈的儿子,中央收到份子钱以后,就会想“怎么分”。
大的原则,是先富带后富!
穷的呢,就多分你点,你可以拿这钱去买猪肉、买大米、娶媳妇...噢,不,是建设城市、提高乡县的民生社会水平。
富的呢,就少给点,因为你已经够富了,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像这样,钱收上去再拨下来的过程,就叫做“转移支付”,或者说叫中央拨款。
按这逻辑,那么重庆=巨额转移支付城市=要钱金额第一城市,那就≈地区综合实力不太强≈穷
于是,网络上说重庆不行,挺正确!
可是,事实究竟如何呢?

4

这是一份2018年各省市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排名,统计于国家统计局与各地方财政局。
数据说明了什么呢?
基本代表了穷和富,比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这些省市普遍都很富。
上交的多,返还的少。
2018年,中央对重庆的净支付,仅有498.6亿,在所有省市里看,排名第21位。
而同年中央净支付超过千亿的省份,还有14个。
换句话说,不考虑其他优待,光看重庆从中央获得的资金返还,和自己的贡献,差距不算大啊!
再看一张图。
这是各省市的财政依赖度,2018年。
从左到右,基本上是从穷到富,自立程度从低到高的排序。
转移支付占重庆收入的比值,是78%,情况并不差。
关于依赖程度,当然是越低越好,头部尖子生的水平就是发展目标。有专家说,这个数值的及格线,是以4开头。
从成绩看,重庆只能位居中等。
但好歹前十的地位能保住的。
最后,还有--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行政区域硬实力的体现,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得出的“财政自给率”,更是反映一个省市财政实力的综合性硬指标
下图,出自2018年统计数据。
在东中西部为划分的情形下,重庆排西部第一!
换句话说,直辖以后,领了一大群穷兄弟一起创业20多年的重庆,非常自立。

5

重庆每年分到的补贴,又投到哪儿了呢?
这问题重要吗?
重要!
就像小时候你以买学习资料为由,向你父母讨要一笔经费。如果得钱后,却拿去买名牌衣服包包炫耀,以方便泡MM,自然是不太妥。
以18年为例,重庆的财政局官网公开发布的《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里,详细记载了此事。
重庆主城区,用了转移支付337亿元。主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
其中,新区+产业+城建,花费了121亿。
区县,共计支付1503亿元,用于支持区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提高区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说白了,实际上大多钱都拿去搞扶贫去了。就像年年转移支付排第一的人口大省四川,很多钱,也是留给了川西三州。
这确实没办法,因为这是所有西部城市的诟病。
很多地方,还比较贫困!
二十二年前,重庆说干就干,带着周边一众小弟直辖打拼。那时候,8.2万平方公里的重庆,共有11个国家级贫困县,7个省级贫困县
困难到什么程度?
大概,是老婆都想跑的那种吧...
更困难之处在于,重庆大片的是山山水水,必须靠大量的挖隧道、建桥梁才能连接,达到互联互通,高速公路每公里投资成本差不多是其地域的二、三倍。
好在“直辖”,为重庆带来了诸多红利。靠着“反哺”和大量基建,重庆的的确确在做先富带后富。
18个贫困县,现在缩到了4个
离目标,真的不远了。

6

下面,说说第二件事。
为什么没点名?
说实话,当下的重庆,的确是遇到了些问题:
投资乏力,制造业转型阵痛。
GDP上2万亿的重庆,给外界的感觉总是大而不强。
因为产业结构过于传统。
过去若干年的重庆,是典型的靠投资拉动经济城市。当年黄市长便说,飞驰的GDP增速,八成背后都离不开大工程。
有隐患吗?
当然。
这是政府官网公开的重庆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就内部来看,重庆的痛点至少体现在1)产业结构较为单一2)传统产能出现过剩3)民营经济活力不足4)人才和科教优势不明显5)资金凑集越来越难等方面。
而其他一些具体的数据方面,也不太如意。比如高新企业数量,重庆只有四川的一半,广东的十三分之一;金融业也要略低于成都。
产业整起不来,人才就不好留。
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对重庆有着深深的喜爱,但很多博士级人才,在重庆不太好找到满意的薪酬岗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重庆来说,经济暂时失速,没被表扬。
我想,这一点都不可怕,反而是机会。

7

很多人都在说重庆失去了5年,其实,又岂止5年。
重庆真正认清自己,开始补短板,恐怕就是近两年的事。
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就我看到的,至少包括几点:
1)制造业改革
作为传统的工业重镇,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
从制造走向智造,是一条漫漫长路。重庆的两大传统产业支柱,一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其二是汽车制造。
他们必须得改,得优化。
但是如何改?如何扶优汰劣腾笼换鸟?又如何安抚好为其投身小半辈子的工作者们?这是个需要磨合的过程。
2019年的政府报告里,专门提到了这些话:
  • 加快发展智能产业,制定集成电路等产业专项政策;

  • 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出台实施汽车产业“1+2”等专项政策,汽车产业加速转型;

  • 围绕“破、立、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减负超过600亿元;

  • 出台实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涉企减负30条”“制造业降本36条”等政策措施,制定落实民营经济“2+N”扶持政策,支持长安、力帆、小康、宗申等重点企业转型发展、做优做强;

  • 强化开放带动

我们知道,这个转型,会非常难。但并不是行不通。
尽量减少企业负担以促进传统企业转型,重在执行
2)大力发育第三产业
政府官网发布的《关于印发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已经透露了未来重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
大力培育第三产业,坚持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形成集群和成为新的支柱产业----“重庆服务+重庆智造”
未来三年,也正是新重庆新格局成型的关键。
升级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这意味着眼下的低增长不排除将持续一段时间。
一旦制造业顺利升级,产业结构优化,重庆凭借着绝佳的战略地位优势,加上直辖市地位优势,完全能拥有更辽阔的想象空间。
除此之外,我们讲过比较多的,城市面貌(两江四岸提升)、区域格局(高新区等)、交通改善(高铁网)等等。
未来几年内,都将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变化。

8

或许可以说,如今的重庆,才真正走上了大都市化发展的正轨。
也许会慢一点,但可贵之处在于能正视问题,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托于政治地位和西部战略城市的优势,寻求更多的政策和产业机遇,补齐短板后,一跃而起,并不是难事。
至于走,走哪里去呢?
无数事实证明,能坚持的人,往往能分享到更大的成长红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