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百灵:治崩九法】

1.血亏无热型崩漏病因病机:血虚有五脏之分,以心脾两脏血虚居多,心主全身之血脉,脾为生血之源,且脾统血。发病多因饮食失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中气不固而致经血非时而下。

   证候:月经初始量少,淋沥不断,久之可忽然大下,血色浅淡,腹无胀痛,头眩心悸,失眠健忘,目花,两目干涩,皮肤不润,面唇指甲浅淡,舌质淡,脉虚细。

 治法:补血调经,固冲止血。

   方药: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甘草。

 加减:血多者,去川芎,加炒地榆、棕榈炭;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滑脱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

2.血滞有热型崩漏病因病机:多由素体阳盛,或偏嗜辛燥,或肝郁化热,或外感热邪,热伏冲任,追血妄行而致成崩成漏。

  证候:月经过多,血色深红黏稠,臭秽,或有血块,腹痛拒按,心烦多梦,手足发热,便秘溲赤,面唇指甲深红,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止崩。

  方药:加昧桃红四物汤(经验方)加减:生地20g,桃仁10g,红花15g,当归15g,自芍10g,焦栀子15g,丹皮炭15g,煅牡蛎20g,炒地榆30g,茜草20g。

  加减:腹痛胀甚者,加枳壳、延胡索;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1)热轻症状:漏下不止,血色鲜红,无块或少许血块,口不甚渴,腹微痛。

方药:栀芩四物汤(经验方)加减。

  栀子15g,炒黄芩20g,生地20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旱莲草25g。

  (2)热重症状:漏下量多,血色紫黑,黏稠有块,口渴饮冷,小腹急痛。

  方药:知柏四物汤加减(经验方):知母20g,炒黄柏15g,生地20g,当归15g,白芍20g,白茅根20g,炒地榆30g。

  3.阴虚血热型崩漏病因病机:多由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不节房事,相火妄动,热伤血海而成崩漏。

  证候:月经淋沥不断,量少,血色淡红,腹无胀痛,头眩,手足心热,眼花,两颧潮红,唇指甲淡红,舌干红无苔,脉虚细稍数。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地骨皮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地骨皮、生地、丹皮炭、白芍、当归、阿胶、续断、龟板、炒地榆。

  加减:头晕甚者加枸杞子、菊花;有血条血块者加茜草、三七粉。

  4.气血两虚型崩漏证候:漏下不止,或忽然大下,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面色无华,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脉虚细。

  治法:补益气血,固冲止血。

  方药:益气养血汤(经验方)加减:党参20g,黄苠25g,白术15g,升麻10g,山药15g,当归10g,白芍20g,熟地20g,阿胶(烊化)15g,甘草,水煎服。

  加减:虚甚者,可用人参;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龙眼肉;便秘者减白术,加郁李仁;血多者加炒地榆、艾炭。

5.气虚下陷型崩漏证候:崩漏,下血如注,色淡质稀,或有块,或无块,腹不痛,头晕气短,语言无力,自汗出,舌淡润,脉弱。

  治法:益气升举,固冲摄血。

  佛飞崮《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止血药。

  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生姜、大枣。

  血多者加棕榈炭、炒地榆;有血条血块者,加三七粉、炒蒲黄;腹痛加白芍;寒甚者加肉桂。

  6.气滞血瘀型崩漏病因病机:平素性躁多怒,肝失条达,疏泄失职,气机不利,瘀阻脉络,血不循经而致崩漏。

  证候:月经淋沥不断,时多时少,含有血丝血块,或突然大下,血色紫黑,少腹胀痛或刺痛,胸胁痛,善太息,头眩,精神抑郁,舌紫暗可见瘀斑,脉弦涩。

  治法:调肝理气,逐瘀止崩。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当归、白芍、白术、柴胡、生地、怀牛膝、参三七、棕榈炭、炒地榆、甘草。

  腹胀甚者,加枳壳、乌药;胁痛者加香附、郁金;腹刺痛者,加丹参、蒲黄、五灵脂。

  7.肾阴虚型崩漏病囡病机:多由平素阴虚,或久病伤阴损血,或不节房事,阴精暗耗,以致冲任不固而成崩漏。

  证候:月经淋沥不断或突然大下,血色鲜红无臭,腹无胀痛,腰痛,足跟痛,头眩,耳呜,潮热,盗汗,心悸,善惊,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面唇指甲鲜红,两颧赤,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两尺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炒杜仲、鹿角胶、海螵蛸、牡蛎、阿胶、炒地榆。

  血多者,加棕榈炭,倍加炒地榆;七、茜草:热甚者,加地骨皮、知母升麻。

8.肾阳虚型崩漏病因病机:素体阳虚,或偏嗜生冷潮湿之处,寒湿侵犯胞中,或房事过度固而致崩漏。

  阴虚夹瘀者,加三久崩气陷者,加阴寒内生,或久居命火虚衰,冲任不证候:月经淋沥不断或大下不止,色淡质稀,腥臭,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尿频,头眩健忘,白带量多,大便溏薄,面浮肢肿,面色晦暗,舌质淡润,脉沉迟或弱。

  治法:温肾扶阳,固冲止血。

  方药:鹿茸丸(《证治准绳》)或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鹿茸(或以鹿角胶代之)、赤石脂、禹余粮、附子、艾炭、柏叶炭、全当归、熟地、山药、川断、巴戟天、杜仲、龙骨。

  血多者,加炒地榆;气陷者,加升麻;便溏者,加白术。

  9.肝肾亏损型崩漏病因病机: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伤阴损血,或房事不节,阴精暗耗,致肝血匮乏,肝失疏泄,肾失闭藏,冲任不固,则经血非时而下。

  证候:月经淋沥不断,量少,血色鲜红,腰痛如折,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手足心热.面色无华,唇舌指甲淡红,舌质淡红,脉弦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调冲止血。

  方药:育阴止崩汤(经验方)加减。

  熟地25g,山茱萸20g,山药20g,杜仲炭20g,续断25g,桑寄生20g,白芍20g.牡蛎25g.龟板20g,阿胶(烊化)10g,炒地榆50g。

  出血多者,加旱莲草、棕榈炭;流血日久兼见气虚者,加黄芪、红参;两目干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胸闷不舒者,加枳壳、香附(醋制);便干者,加何首乌、全瓜蒌;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烦躁者加栀子、莲子心;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牡丹皮。

韩老认为,尽管引起崩漏的原因甚多,但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肝肾阴虚和肾阴虚、肾阳虚,其由是崩漏初期,病人多. 不以为然,日久耗阴损血愈甚,而致精血亏乏。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封藏;当肝血不足,疏泄失度,相火妄争动,损伤胞脉或肾虚精血亏乏,虚热内蕴,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或闭藏失职,均可发生崩漏。治疗上韩老遵张寿颐“不知血之妄行,多是龙雷相火,疏泄无度,为介类有情,能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安其窟宅,正本清源,不治血而自止”的理论,自创“育阴止崩汤”,用龟板、牡蛎、阿胶类血肉有情之品,平肝之阳,敛肾之阴,阴阳平和.经水自安。

  崩漏之病,发病机理复杂,病势缠绵,难以治愈,因而治疗除采取药物外,还必须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

  (1)精神疗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

  (2)休息疗法 当出血严重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晕倒或休克。

  (3)饮食疗法补充营养,增加高蛋白饮食,多服用含维生索B、c、E、K等食品。

(0)

相关推荐

  • 崩漏...归脾汤加减...姚寓晨

    41.加减归脾汤治疗崩漏 党参15克,黄芪30克,阿胶15克(可烊化,分2次服),血余炭.白术各9克,炒当归6克,远志9克,炒枣仁15克,棕榈炭30克,陈皮.甘草各9克. 补脾摄血. 主治崩漏之脾虚型 ...

  • 治湿九法

    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常先伤于下,多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湿的本义跟水有关.<说文解字& ...

  • 陈瑞春:治痰九法

    中医书友会第154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温故而知新,本文与下两文同参.(编辑/王超) 大师风范:刘渡舟讲痰饮病(中医课堂竟如此精彩), 傅青主治痰全法 化痰九法 作者/陈瑞春 一.燥 ...

  • 治眼九法(明目保健操)

    治眼九法(明目保健操) 来源:<陆地仙经> 作者:马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1.梳∶将两手之指 开梳,自眉际至眼下,九次.  2.擂∶屈两大指骨,自大眼角 ...

  • 国医大师颜正华:治咳九法

    一.概述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一种独立性的疾患.通常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但临床上多声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 ...

  • 《伤寒论》治泻九法

    樊大夫中医工作室2021-03-20 20:48:19 泄泻,现代医学称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粪便量增加(每天>200g),粪质稀薄(含水量>85%).本证<内经&g ...

  • 身躯“雍正”必有治雍九法,且看大承气汤证九条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伤寒胃热而虚者.能食.胃寒而实者.则不能食.而阳明病有燥屎者.可攻.无燥屎者.则不可攻.谵语潮热.胃之热也.是当 ...

  • 从头到脚话中医:感悟天地之道——在南方你不可不知的治湿九法

    请问湿疹要怎么治疗? 答,在南方不可不明治湿之道,不会治湿的医生在南方做不开,治湿有九种方法,可以在天地之间得到启发. 第一湿在胸背,譬如阴晦,非雨不晴.好像一片阴天,下场大雨,它就晴空万里,用二陈汤 ...

  • 经方辨治失眠九法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0%-35%. 经方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验证,对后世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何庆勇是中国中医科 ...

  • 李中梓的治泻九法李中梓(1588~165...

    李中梓的治泻九法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代医家 <内经>之论泄泻,或言风,或言湿,或言热,或言寒,此明四气皆能为泄也.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明脾虚下陷之泄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