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亏欠武汉的百年深恩:6000名年轻人的慷慨赴死……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新增病例为0!
铁路客站到达业务恢复办理!
地铁开通!
接连三个好消息,
武汉终于快要赢!
万众一心,武汉无愧于英雄城,
是啊,武汉多英雄,
你知道吗?
在武汉有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那里有一所学校, 毕业生6000多人,
为了全中国,年轻的他们慷慨赴死……
这是我们亏欠武汉最深的恩情!
这所学校,
叫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
曾经全中国最出名,
也几乎是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学校。
由孙中山主导,
于1924年国共联合创办于广州黄埔,
此后这所天下名校,
搅动中华大地风云数十年,
无数黄埔人舍了这命,
换了这天下太平。
日本一位军事专家说:
中日战争日本的失败,
很大程度上,是因日本低估了,
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军人实力。
升官发财行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这样的黄埔天下闻名,
而鲜为人知的是,1927年,
国共在武汉合办黄埔军校分校,
不久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于是武汉分校,
成为当时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教育机构,
被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武汉分校,
也是12所黄埔分校中规模最大的一所,
教官阵容,可谓辉煌至极:
名誉校长:蒋介石
政治总教官: 恽代英(中共)
政治教官:萧楚女(中共)
政治大队队长:徐向前(中共)
政治文书:陈毅(中共)
教授部主任:王柏龄
政治部成员:
施存统、董必武、包惠僧(皆为中共)
徐向前、恽代英、陈毅
武汉分校,以中共领导人居多,
是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
以中共为实际主导的黄埔分校,
而武汉分校刚一成立,
就干了一件震惊中国破天荒的大事!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大门
这件大事就是,应周恩来主办的,
黄埔军校《中国军人》杂志,
“男女同校”号召,
武汉分校首开世界先河:
招收女兵!
这件事引发极大争议,
为何呢?
因为当时别说中国,
就是全世界都没有培养女军官的先例,
更何况那会中国妇女的地位,
连出门都被视为“伤风败俗”,
让女人当兵?
就好比是让男人去生孩子一样“不可思议”。
可武汉分校,
终究是打破了这五千来的封建桎梏!
招生通知一出,
江北江南乃至全国拥有先进思潮的女性,
全都涌来,
原本武汉只打算招收100名女生,
没想到人数远远超出预计,
只好一考试,再考试,反复筛选,
最后,只留下了213名女性。
据说,有一个女生因为没有被招到,
竟当场气晕了过去。
武汉分校,
培育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
这是20世纪全中国教育史上,
乃至全世界首开先河的壮举,
比美国还要早足足50年!
武汉中山堂
而这213名女性,
是黄埔军校史上惟一一期女生,
她们带着军帽,打着绑腿,
寒冬腊月,打赤膊和男生一样训练;
她们走在武汉街头,
英姿飒爽高唱革命歌曲,
从这里开始,
全中国刮起妇女解放的狂风,
对世界带来巨大冲击,
引发英、美、日记者关注,
就连斯大林也曾索要女兵合照留作纪念。
在军营,这些20来岁的姑娘,
她们是最能吃苦的女子,
而在战场,她们是离死亡最近的人。
武汉分校毕业生赵一曼,
红军早期女军官,
参加东北抗联,
双枪射击百发百中,震慑全军。
为掩护部队被日寇俘虏,
受尽酷刑,被日寇的马鞭捅烂伤口,
可她咬碎了牙愣是不出一言,
31岁的她,最终惨死日军屠刀下,
至死未说一字关于中共组织的情况。
她早前写给襁褓中儿子的信,
读来潸然泪下:
“儿……
母亲由于坚决做了抗日斗争,
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我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
武汉分校毕业生胡筠,
被称为神枪女侠,
红军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师长,
更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司令员、
文武双全的她,
拉起了一支多达千余人的抗日武装,
还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
敌人曾花十万大洋悬赏她的消息,
1934年,胡筠壮烈牺牲,
留下一句遗言:
牺牲换人间幸福,奋斗是吾辈生涯!
胡筠
武汉分校毕业生危拱之,
因为早年缠足行动十分不便,
可在长征途中,
她是最为劳碌的一个,
马匹喂养、照顾伤病员、
寻找食物,甚至战士们洗脚的热水,
都是危拱之全权负责。
她每次都走在部队最前头,
晚上脱下鞋,
一双扭曲的小脚鲜血淋漓,
可她毫无怨言。
鲜为人知的是,
当年她和开国元帅叶剑英,
有多一段短暂的婚姻,
她当年因为革命事业过度操劳,
腹部长了肿瘤,
还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危拱之
武汉分校毕业生游曦,
曾参加广州起义,
子弹打完了,刺刀刺弯了,
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了。
游曦怒目高呼,挥扬起红旗:
“同志们!我们只要有一个活着,
都要高举这面红旗!”
最后,游曦被敌人的刺刀刺穿了胸膛......
敌军为解恨,
将她的遗体割成数块“示众”,
游曦,她只有19岁.......
游曦
武汉分校有黄埔四女杰:
赵一曼、危拱之、胡筠、游曦。
14年抗战唯一活下来的,
只有危拱之。
黄埔四女杰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
武汉分校女子的牺牲比例极高,
据不完全统计,女兵牺牲率高达90%,
盛业煌、邓苏、李蕴瑞、
郑梅仙、陈觉吾、廖德璋、
邱继文、王也华......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成了一个个镌刻在墓碑上的名字。
为民族战死的她们,是英烈,
顽强活下来的女兵,是人杰。
毕业生如张瑞华,
后来成为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妻子;
毕业生黄杰,抗战后成为徐向前妻子;
毕业生胡兰畦,曾顶撞过希特勒,
被授予将军军衔;
毕业生曾宪植,
开国元帅叶剑英第三任妻子,
疾病缠身居住在几平米小屋,
她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一辈子。
女儿叱咤,声撼三楚山河,
英雄姊妹,匡扶社稷祖国。
从武汉分校走出的女子,
有的用自己的命,
为四万万国人的前行铺平道路,
有的燃烧自己,为新中国奉献终生,
她们,没有一个庸碌无能之人!
曾宪植(左)和邓颖超(右)
然而,这些女英雄的牺牲,
只不过是个开始。
风雨激荡,沙场建功,
当年的武汉分校,
是女子独立自由的向往,
更是男儿保家卫国的追求,
无数热血男儿,喊出“到武汉去”的口号,
武汉,成了全国青年“心向往之”的地方。
据1936年出版的,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
武汉分校,
实为中国腹地武装革命势力之大本营。
只是,更多的武汉分校毕业生,
倒在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之上......
李卫明,黄埔武汉分校学生,
一次和日寇的战斗中,
为了摧毁敌军坦克,
刚毕业入伍不到一个月的他,
腰间捆满手榴弹,
奋不顾身朝坦克扑去,
敌人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肩膀、双腿,
他倒下,再爬起,
最终,他拉响了手榴弹,
和坦克一起消失在震耳轰鸣中,
战友们只能看到他爬过的地方,
留下一道长长的血迹.....
张赤男,黄埔武汉分校学生,
红11师政委。
1932年2月,在一次与敌对战中,
敌人火力密集,
为保护冲锋跃进的战士们,
他不顾个人安危疾呼:
“卧倒,卧倒!”
战士听到他的呼唤卧倒脱险,
可他的喊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敌阵中一颗子弹飞来,
打中张赤男的头部......
他,只有26岁。
失去失去失去,
武汉分校走出的青年精英,
一个个不断地牺牲,
可更惨烈的战斗还在后头!
1937年淞沪大战中,
黄埔系牺牲团级以上将领近20位:
旅长黄梅兴,蔡炳炎,官惠民,吴继光,
团长李维藩、汪化霖、韩应斌、庞汉祯......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会战中,
黄埔系武汉分校6、7期的毕业学生们,
几乎全部伤亡殆尽......
1943年常德会战,
日军集结10万大军,
这场惨烈战斗中,
光是从武汉分校走出的师长,
我们就牺牲了3位。
比如孙明瑾,
开战之前,日军重兵强压,
司令打来电话,
问师长孙明瑾到底能不能突围,
孙明瑾咬着牙说:
“本师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打到一兵一卒,亦要突进!”
战场上,为挽救战局,
孙明瑾亲自抱着一挺机枪冲锋最前,
机枪子弹打完了,
挺起刺刀跟日军厮杀,
最后他拼到刺刀折断,精疲力竭,
身中数弹的他,
最后一刻以步枪支撑身体,
大声疾呼:
“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
牺牲生命,救国救民,
努力杀敌!努力杀敌!”
那一天,孙明瑾壮烈殉国,年仅38岁。
孙明瑾
14年抗战,
武汉分校走出的将领牺牲无数:
桂南会战:夏驿(团长)、
邵一之(团长),壮烈牺牲;
中条山会战:
梁希贤(副师长)、
陈文杞(参谋长),
在此役中牺牲;
长沙会战:
周名琳(参谋长),牺牲......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从武汉分校走出的英烈不计其数,
一场又一场保国大战后,
武汉毕业生的遗骨堆积如山,
他们平均20多岁的年纪,
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却已离去。
痛啊!痛啊!
这是何等惨烈啊!
据不完全统计,
黄埔军校总计12所分校,
毕业生共3万余人,
而光武汉分校的学生,
就有6000多人!
这6000多个年轻人,
前赴后继上战场,
他们的牺牲率十分可怕,
达到85%以上!
一场战斗过后,
有的能找回尸体,有的会留下名字,
而战场上更多的,
是无名无姓的累累白骨,
堆积成了一条护我山河的血泪之路。
不知道,
他们是谁家妻子,谁家丈夫,
也不知道,
他们是谁家父母,谁家儿女!
这些年轻的面孔,
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整个民族的重生,
1945年的抗战成功,
就是因为这些前赴后继的牺牲!
这是全中国人,亏欠最深的恩情!
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据记载,
从武汉分校走出的将帅们多达数十位,
和当时中国其他著名的军校相比,
这样的人才辈出,
无论是保定军校也好,
还是云南讲武堂也好,
都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1930年以后的中国历史,
几乎就是黄埔师生,
联手上演的一出风云激荡的大戏。
新中国成立后,
共和国10大元帅中,有2位出自武汉分校:
陈毅、徐向前;
10位大将中,有2人出自武汉分校:
罗瑞卿,许光达。
开国上将中,有3位以上出自武汉分校:
张宗逊、陈伯钧、杨至成等等。
还有其他十数位功臣,
都是出自武汉黄埔分校!
李青云,红15军军长;
项英,新四军副军长;
李富春,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
王良,红4军军长;
李超时,红14军政委;
徐彦刚,红1军团参谋长;
邓萍,红3军团参谋长;
刘型,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张友清,八路军总部秘书;
程子华,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
从武汉分校,
还走出了沈雁冰,臧克家,谢冰莹等,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和著名诗人;
可以说,武汉分校的存在,
搅动了中国抗日风云,
影响了中国百年历程!
一部武汉分校史,
两行保国忠魂泪,
武汉分校首开先河招收女兵,
这在世界军校史是壮举;
武汉分校只存在了短短几年,
却影响中国百年,
这在世界军校史是奇迹!
百年前,
武汉分校的英魂为国慷慨赴死,
今天,武汉人民,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
驱散病毒的乌云。
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万众一心的精神,传承百年,
这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息,
这宁死不屈的热血豪情,
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就是武汉今天能战胜肺炎的原因!
现在,武汉的天,就要亮了,
我们全体中国人,
以走向胜利的坚定脚步告慰先烈:
武汉无恙,中华无恙,
当年先辈们拼死护中华,
今日,
我们不负先烈,
我们即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