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开书话:读《刘禹锡评传》
2020年12月5日
下午3:37-5:27分,我到县新华书店读书,3:49-5:15分我在书店。今仍续读朱自清著的《论雅俗共赏》一书(P90-P138),所读为《诗的形式》《诗韵》《附录--诗与公众世界(译文)》(本文我只读了它的前4页)、《动乱时代》《离婚问题与将来的人生》《女人》《论无话可说》。之后跳过很多篇目不读,读了后面的两篇:《执政府大屠杀记》(P250-P258页)和《我所见的叶圣陶》(P259-P263页)。我对此书中的什么《论抽烟》《论诚意》《论别人》《论吃饭》《论废话》等等等等一大堆文章,根本就没有兴趣,甚至觉得写这些东西是作者无话找话,非常无聊。朱自清先生的诗我很爱读,他写这些文章大约是出于应付当时的杂志报刊的约稿吧。此书读至今天止,明天得换另外一册来读了。
晚10:49-11:45分,我在主卧室内续读《刘禹锡评传》(P20-P34页)。所读为本书的第二章《青少年学习时期》整章P20-P30页);第三章《踏上仕途与永贞革新时期》中第一节《弱冠游咸京》、第二节《三登文科,踏上仕途》。这第二节,我才读完两页。
唐时每届取进士的名额很少,如刘禹锡二十二岁登进士第的唐贞元九年(793),全国取进士仅三十二人。而在贞元八年所取进士名额比这还少,仅取二十三人。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是在唐贞元八年中进士的。不过唐代全国人口也很少。到了清代,每届取进士的名额就比唐代多得多,至少在两百名以上,甚至取三百余名。可是清代与唐代不同,基本上是每两年才会有一次考进士的机会,偶尔遇朝廷有大喜事时会加考一次“恩科”名目的大考。
刘凤诰在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贡士殿试,考取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这一年他的挚友石韫玉却落榜了。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次年逢恩科取士,石韫玉再考,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七年,石韫玉任福建乡试正考官。旋视学湖南。历官四川重庆府知府,山东按察使。因事被劾革职,念旧劳赏编修。乃引疾归,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二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