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浙江最有情怀的村庄,不仅山水绝美,还是现实版《向往的生活》!
这些年的浙江,发展很快,我们每天都在见证那些高楼平地起,车水马龙的城市也日渐繁华。
有繁华的地方必定也有静谧。对于勤勤恳恳竭诚对待生活的村庄来说,冬日是一年中少有的慢生活,静时光。
太多的人向往和追逐城市,于是留在村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少。村的归宿,最终取决于人的选择。
山下鲍,一个隐匿在金华武义南部大溪口乡的村落,历史可以追溯到730余年前南宋年间,2012年它就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保留了各个年代的文化印记,历史建筑31栋,清代28栋,民国3栋。踏入村中,就有远人村、墟里烟之意,老人守着古村的晨昏,让这个村庄更有历史错落感。
1934年,建筑大师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来到武义,山下鲍古村就成了梁思成眼中的完美山居,所有的古桥、溪涧、城洞、池塘、屋舍,都是一篇经文念起来的抑扬顿挫。
数百年过去,山外已经沧桑巨变,山内却风景如故,山下鲍村仍保留着旧时的样貌。在满山青翠的烘托下,古民居依山势高低毗连,犹如一幅水墨山居图。
虽然名为山下鲍,但奇怪的是这个小村庄里的绝大多数村民不姓鲍而姓涂。村里的老人说,古时候村里确实曾住过鲍姓人家,“山下鲍”的村名也由此而来,但后来涂姓人家越来越多,便成为村中第一大姓。
村里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桥梁、庙宇、店铺、读书楼、墓葬、古井等,并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生产靛青染料的靛青塘遗址群及两处县级文保单位,两处县级文保点。
清澈的山涧、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憨厚纯朴的山民……山下鲍村奇迹般地保留了几近消失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
淳朴的山下鲍,四周青山环抱,翠色掩目,犹如世外桃源,安谧而静幽。
上黄村,被誉为“江南版布达拉宫”。这个村民寥若的小村,却拥有与布达拉宫神似的雄伟威严。
它位于牛头山北西向的山脉上,坐落在群山高耸的山坳之中。早在北宋年间,就已经有人在此定居,是柳城畲族镇最西南面的古老村落之一。
从山腰开始筑屋,层层向上,100多幢泥坯房错落有致,其布局特殊,十分壮观,就像江南版的布达拉宫一般。
村子四周远近高低都是青山,终年云雾缭绕,从某些角度往下探,是深邃不见底的山谷,让人顿觉恍入仙境。村民们在此世代繁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里没有安凤那么高深的坡,但有属于不一样的蜿蜒曲折,那种淡淡的,缓缓的,慢慢的,充满着最原始的生活气息。
放养望去,尽收眼底的是保留至今最完整最全的老土房。在屋前坐下,品上一碗属于这里独有的绿茶,那淡淡的茶香可以让心远离城市的浮躁,安静聆听属于村子的静好岁月。
几代人共同守护着这片殿堂,希望这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山村可以一直都在,空了,就来这里享受冬日独有的气息,倾听上黄村的心跳和呼吸。
陶村,位于武义县桃溪镇,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梁思成林徽因不小心闯入的“隐世仙境”。
这里,是陶渊明后裔聚居地、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名镇,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第四批传统村落。
这里,居住着陶渊明的后人,像极了“黄发垂髫,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到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美意境。
这里,曾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为之着迷的“人间的四月天”,她见证过这对才子佳人最美好的相伴与爱情。
据《民国宣平县志》记载:此地因“环溪多陶姓,旧有桃千树”,故名桃溪;是一个集汉、畲、羌、彝、布依等多民族的地区。桃迎来宾万物新,溪送美景满目春,说的正是陶村。
陶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共有六座古桥、七座宗祠,素有“宗祠第一村”之称。现存各种历史建筑89处,跨越了元明清三朝。
行走在村中纵横交错的古巷,一座座祠堂和古建连成片,气势非凡,雅致的庭院,十分精美。千百年来不变的五柳民风,让小镇生活巍然不惊于世事沧桑,心怀有情于人间烟火。
斜风细雨不须归,烟雨陶村柔相伴。踏上普济古桥,走过轻烟长巷,在粉墙黛瓦、曲水深巷里,看遍如梦如诗的江南。
在群山的怀抱、绿水的臂弯里,
武义的古村落见证了岁月过往辉煌的旧时光。
俞源村、郭洞村、梁家山村、江下村、
坛头村、安凤村、范村、少妃村……
在漫长的岁月行走中,这些古村落犹如散落的繁星,让时光变得熠熠生辉,等待着大家去探寻。
本文来源:武义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