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的智慧第一课:叔向贺贫,恭喜你穷得叮当响!
《国语》乍一听像是语言学著作,实际是一部记载西周到战国前期的史书,作者
是那位
写了《春秋左氏传》的左丘明。《国语》也被称作《春秋外传》,记述了不少颇有深度的历史故事,饱含人生哲理,仅从某方面来说,比当代的那些心灵鸡汤高明多了。
叔向(羊舌肸(xī))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世袭爵位),也是当时的国际明星,名气之高不亚于同时代齐国的晏子(晏婴)。叔向学识渊博,极有智慧,又有一副好口才,他的许多故事广为流传。同样一件事,叔向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论述十分精彩,常常以理服人。《国语
·
叔向贺贫》是叔向与晋国大夫韩宣子的一次交谈。
左丘明画像
钱财人皆爱之。不论古今,大多数人都有着共同的梦想——坐拥财富。如果是今天正在奋斗创业的人们,或者是创业失败的人们,不乏有一部分处于困境,甚至债台高筑。身边的亲人朋友少不得说一些鼓励、宽慰的话来,就像刘欢那首歌,“心若在”,大不了“重头再来”。如果对他们说,恭喜你呀,你现在的穷是好事哦!为什么这么说呢,巴拉巴拉……估计不等说完,人家就要跳起来。
可是叔向就是这么对韩宣子的,而且一番话下来,韩宣子心服口服。先看《叔向贺贫》开头一段,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
相关图片
问题是,韩宣子是晋国的六卿(左中右三军将帅六人)之一,还会贫穷吗?这要看跟谁比了。韩宣子就是韩起,韩献子退休后,嫡长子韩无忌因身体原因,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了弟弟韩起,这对韩起来说就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他自己的家境当然比不得智氏、赵氏、范氏那几个树大根深的家族。那会儿距离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还有好几十年。
所以当时韩起并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刚当上卿,财富与地位不匹配,显得寒酸,宴请宾客的财力都没有。智氏、赵氏等卿大夫很有钱,派头大,韩起跟他们的消费水平肯定不在一个层次上,与他们在一起,感到脸上无光。叔向恭喜韩起,说贫穷是好事,韩起就纳闷了,我正为此发愁呢,你还祝贺我?叔向给他讲了一番道理,从晋国以前的中军统帅栾书说起。原文如下: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
半公室
,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相关图片
栾武子是栾书,早年的晋国大夫、中军(国君直属部队)统帅,就是正卿、执政官。栾书当年也很寒酸,田地没有别的大夫那么多,祭祀用的礼器也备不齐。但栾书注重德行,安守本分,处理事务公平合理,晋国社会安定。栾书因此名声远扬,各诸侯国和少数民族的人都尊敬他。后来晋厉公宠信小人,动不动就杀晋国重臣,杀到栾书和中行偃头上时候,反被他两人合伙干掉了。但晋厉公不得人心,栾书并没有受到舆论谴责。
栾书的儿子栾桓子接班后,大肆敛财,胡作非为,所幸仗着他爹的播下的恩惠,没人动他,得以善终,但他造成的恶果留给了儿子栾怀子。怀子继承了祖父的遗风,德行很好,却还是背上了老爹的黑锅,在国内无法立足,逃亡而去。
相关图片
叔向又提到了晋国曾经的豪门巨族郤(xì)氏。说当年郤昭子家产亿万,富可敌国,仆人就有几千个。但他穷奢极欲,傲慢自大,最后在朝堂上被杀死。他的宗族逃到绛地(山西翼城县一带),不久就被灭族。郤氏一门有八人位高权重,五个大夫,三人为卿,可谓富贵显赫之至,可是一朝被灭族,却没有人同情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德行。
末了,叔向对韩起说,你现在的情况跟当年栾武子相似,穷是穷了点,这没什么大不了,反而是个有利条件。希望你发扬栾武子那样的德行,将来惠及子孙。如果你徒有财富,不以德行为重,我反而要表示哀悼了,又怎么会祝贺你呢!
相关图片
韩起听完这番话,立时稽首拜谢(叩头,当时的礼节),说叔向呀,今天要不是你提醒俺,俺可能就要走上灭亡的不归路了。谨代表韩氏的祖上以及子孙们,感谢您的恩赐!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叔向的话放到今天,同样有现实意义。贫穷和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光明的理想和追求。不论人生得意还是落魄,心中多一分安宁,少一分浮躁,善莫大焉。
话说回来,那个韩起后来怎样呢?应当说叔向的规劝,他听从了一半,就是不张扬不霸道。但韩起贪心十足,闷声敛财,当了二十多年执政官,家族富得流油。
参考资料:《国语》、《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