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魄造办处《河南省柘城县邵园村东汉晚期许瓒墓出土琥珀有角兽形饰;水晶狮形饰;水晶、黄金胜形饰等珠饰》...

虎魄造办处

虎魄造办处——致力于学习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琥珀制品

河南省柘城县邵园村东汉晚期许瓒墓出土琥珀有角兽形饰;水晶狮形饰;水晶、黄金胜形饰等珠饰
【文物名称】:琥珀有角兽形饰;水晶狮形饰;水晶、黄金胜形饰等
【文物年代】:东汉晚期
【文物材质】:琥珀、水晶、黄金
【文物尺寸】:
【文物重量】:
【文物所藏地】:商丘市博物馆、柘城博物馆
【文物出土地】:1981年11月,河南省柘城县邵园村东汉末年许瓒墓出土
       邵园汉墓亦叫邵园墓地,位于柘城县邵园村,东距柘城故城遗址500米,是柘城故城遗址的附属文物。
        1980年11月23日柘城县城郊公社邵园村社员在本村一块高岗地挖土时发现后立即报告了县文化馆。1981年11月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柘城县文化馆对邵园汉墓进行了发掘。

邵园汉墓为一座夫妻合葬砖券多室墓,墓门朝东,东西总长13.9米,南北最宽处7.6米。南侧墓室为男性墓室,北侧为女性墓室,两墓室南北并列,中间有一拱形顶通道相连接,该通道长1.3米,宽1.2米。男女墓室和耳室及甬道构成“井”字形结构(上图)。
        主墓室内棺木已腐朽,人骨架被盗墓者拉至女性墓中,在人骨架腰部发现一枚双印铜质印章和一组三印的铜质套印。
        整座墓葬发现有六个盗洞,墓道口大石门被盗走,仅留下残石碎块,墓内文物被盗所剩无几,共出土文物60件。从质地上可分为铜质、石质、金质、银质、玉质、陶质、水晶、绿松石(实为孔雀石)、蚌珠、琥珀、玳瑁(实为缠丝玛瑙)等数种。主要文物有铜方印、螭钮子母套铜套印、鎏金铜扣、石猪、玉石剑璏、绿松石(实为孔雀石)串珠、水晶虎(实为狮形饰)、水晶串饰(胜形饰)、玳瑁佩饰(实为缠丝玛瑙珠)、蚌珠、琥珀蟾蜍(疑似为有角兽形饰)、琥珀卧兽、金串珠、银簪等。另外还出土有陶罐,陶岸等遗物。

出土饰物整理如下:

琥珀蟾蜍(疑似为有角兽形) 1件。棕色,四肢着地,昂首,双目前视,做欲跳状,雕刻逼真,形象生动。长3、宽2.7厘米(上图)。

琥珀卧兽(有角兽形饰) 4件。分四式,

Ⅰ式,米黄色,卧姿,后身似蟾蜍,头扭向左侧,短颈,大耳,独角,弧形嘴巴(上图)。高2.8、长3.3、宽2.8厘米;

Ⅱ式,米黄色,卧姿,后身似蟾蜍,头扭向左侧,短颈,大耳,独角,嘴巴略平短(上图5、6)。高3、长3.4、2.7厘米;

Ⅲ式,米黄色,后身似蟾蜍,头扭向左侧,短颈,耳较Ⅰ、Ⅱ式略小,独角,嘴巴与猪嘴巴相似(上图前);

Ⅳ式,米黄色,后身似蟾蜍,头扭向右侧,短颈,耳朵弯曲,嘴巴尖,头部中缝刻线与背脊部刻线相连(上图)。高3、长3.2、宽2.8厘米。

水晶虎(实际为狮形饰) 1件,白色透明,站姿,昂首,双目平视前方。整体雕刻精细,栩栩如生。身长2.5、宽1.6、高1.9厘米(上图)。

亞字形水晶饰件(实际为胜形饰) 2件。分两式,形制相同,大小有异,白色透明,形如“亞”字,表面光滑,无纹饰。
Ⅰ式(上图),高1.9、2.66、厚1.3厘米,重12克;
Ⅱ式,通高2、宽1.7、厚1.3厘米,重11克。

亞字形黄金饰件(实际为胜形饰) 1件。呈“亞”字形,通体光滑(表面印有2个十字胜形纹饰),长1、宽0.9厘米、重3.2克(上图)。

金串珠 1件。有一穿孔,穿孔两端略平,直径0.4厘米,重0.5克(上图)。

水晶串珠 3枚。形制相同,白色透明,有一穿孔,孔径0.2厘米;大小分两式,Ⅰ式2枚,直径2厘米,重11.8克。Ⅱ式1枚,直径1.9厘米(上图)。

水晶饰件(疑似凸镜形珠,与曹操墓出土相似) 3件。形制相同,圆形,一面平,对称一面稍凸,白色透明。大小分两式(上图)。
Ⅰ式,1件,直径1.3厘米,重1.2克;
Ⅱ式,2件,直径0.9厘米。

玳瑁佩饰(实际为缠丝玛瑙珠) 1件。筒状,中间粗,两端略细,中心有一穿孔,孔径0.2厘米。中段为黑色,依次各向外有白色、棕色、褐色等彩色条纹,整器外表光滑。重11.1克,长4.3厘米,直径最大处1.3厘米(上图)。

绿松石串珠(实际为孔雀石) 2枚。圆形青绿色有纹路,有一穿孔,孔端略平,直径0.6至0.8厘米(上图)。
蚌珠 30枚。乳白色,不透明,有一穿孔,总重4.3克。

U形银钗 1枚。双股成U形,U形顶端扁平略宽,向开口处延伸逐渐变细。长18.2厘米,重10.9克(上图)。

玉剑璏 1件。长方形,中间有一扁平穿孔,正面浮雕一螭龙图案,背面光滑。玉剑璏长4.2、宽2.9、厚1.7厘米。(上图)

铜印 1件。长方体,中间有一孔,两端有印文,一端为“许瓒”,篆书,阳刻,并读;另一端为“陈国许瓒”,篆书,阳刻。铜印高1.7厘米。印面方1.15厘米,重17.9克(上图中、右)。

蟠螭兽钮铜套印 1套。此套铜印原应有三方,出土时仅此两方,最小者失落。母印印文为“许瓒印信”,篆书,阳刻,印身为正方体,上面是蟠螭兽印钮,在印的一侧有一龛,是子印嵌入的位置。套印相嵌准确,抽出推入都很自如,其钮做工设计更是恰如其分,子印纽正好嵌入母印蟠螭兽钮中,两印嵌入后,如同一印。铜印总重量63.5克,母印印面方形,长2.4厘米,印高3.6厘米。子印边长1.4、高2.3厘米(上图左)。

两组印章均出土于男性墓主腰部。印文“许瓒”应为墓主的姓名。根据清代光绪22年《柘城县志·沿革》记载,柘城在西汉时期属淮阳国,东汉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三月,改淮阳国为陈国,柘城归属陈国,名柘县。印文“陈国许瓒”即可推断墓主身份和所在大摡年代。同时,清光绪22年《柘城县志》记载:“许令,失其名字,汉末人。”因此,有学者推测认为此许令即为墓主。
        笔者认为,邵园汉墓为一座夫妻合葬砖券多室墓,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从出土文物来看,墓主身份绝非一般的平民百姓或地方官吏能享用的。或许他不但是柘城县令,更是陈国的高级贵族。

笔者在商丘市博物馆见到此墓出土的几件琥珀有角兽形饰之后,一直在查找此墓的考古简报及相关资料。最后买了三本跟柘城有关的书并将其中的文字图片资料整理后发表,其中可能出现误差,以后有更全面的资料会进行补充修改。文章中主要内容摘自《柘城文物大观》,括号内为笔者观点或补充说明;部分图片摘自《柘城博物馆典藏》和笔者摄于商丘市博物馆。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虎魄造办处公众微信号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