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大明宣德炉一件”
据史记载,宣德炉所用之铜是从暹逻国而来,经12炼后共31650斤,添加了黄金640斤,白银2880斤者,制作了3000余件器物。这个记载值得怀疑,因为按上述数据计算,所制作的3000余件宣德炉,平均每件重11.72斤,每件含铜89.999%计10.55斤,含金1.8%计2.1两,含银8.1%计9.6两。炉重11.72斤,显然属大炉、重炉,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各朝宣德炉大都重量在1斤多。其次按上述计算这些炉中金银含量相当高,用现代技术可以轻而易举的测定出来。作为反证的是国外博物馆曾对他们所得的宣德炉进行过成份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不含金银。
明代人开始喜爱用香炉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受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与明代中间隔着元代,而元代是漠北蒙古人统治天下的时期,它在文化传承上跟宋代有很多差异。到了明朝恢复了以汉文化为主的历史,这时的人们非常渴望汉文化,怀念宋代的文化氛围。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清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 峰阶段。
在《宣德鼎彝谱》中并无特定的样式,其花样繁多,样式不一。有菊香炉、法盏炉、梅花炉等等。由于花式炉形异量大,所以铸造工艺相当复杂,真正的宣德炉必定是精妙之品。
关于宣德炉它的冶炼方法跟它的原料有很多说法,大致就是说它用的原料是风磨铜,就是它主要的原料是风磨铜,这应该说是一种铜锭,这种铜锭可能质量比较高,这个好像应该没什么可说的。有的说它炼的时候有用33种贵重的矿石,就是金银等贵重的矿石,这种说法现在也没法说它一定不对,有没有那么多种现在无从去考证,说它炼的次数非常多,需要12炼,这个12炼要做到也是可以的,但是书上还有说12炼以后,就是一斤(铜12炼后)。最 后就剩下来四两,这个好像有点不大可信,要我觉得。古时候炼铜第 一次炼就可以炼到90%的铜,也就是一斤还能剩下九两,再炼的话里边也就有一两杂质,那十二两以后一斤里边六两都炼没了,那就不光是把杂质去掉了,那就把铜也扔掉了,这个到底是不是真正有意义,(对于)提高铜的质量有意义,就很难说。如果说反复的炼,很精心的来铸造,所以宣德炉表面的颜色很漂亮,表面很光滑,这个应该都是可信的。
明嘉靖时期是明代中兴期,嘉靖皇帝登基后效法先祖推行“新政”,使国力明显增强,文化空 前繁荣,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学”,修道少不了焚香敬神,宣德炉自然成了皇帝常用之器,御用器肯定会倍加爱护,所以宣德炉在明中期宫藏数量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