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草书霸气了900多年,有人看了顶礼膜拜,有人看了云里雾里

草书发展到盛唐已至高峰,后人要超越张旭、怀素草书,难。宋人中黄庭坚草书另辟蹊径,以自然率意的尚意手法自开一家面目,其代表作《诸上座帖》跌宕恣肆,满纸烟云,这幅草书霸气了900多年,有人看了顶礼膜拜,有人看了云里雾里。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诸上座帖》,约作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纸本,手卷,草书,92行,纵33cm,横729.5cm。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文益禅师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比较涩晦难解。此作为山谷晚年草书杰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诸上座帖》深得怀素草书笔意,圆转超然,纵横开合,取势侧欹,左右开张,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极尽雄放奇肆之能事。尤显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诸上座帖》特点一是:前大段均为狂草,而后13行转为行书,草书、行书列在同一卷中,有利于对比欣赏其行、草不同的艺术情趣。二是第四行开始,多行中连续出现“执着”二字,三组“执着”用笔轻重徐疾,枯润相间,结体纵横圆转,欹侧取势,大小错落,各不雷同,极尽变化之能事。三是第18行“诸上座时常接手”之后,有打点示错两行多字(17字),点、线自然错落,不觉其厌,此为山谷手卷中少见。

曹宝麟先生评价此帖:

1:此帖用笔生犷拗折,擒纵有度,犹如“以劲铁画钢木”,行笔夹篆籀之气。

2:此帖结字欹侧开张,顾盼回互,有醉僧入林之态。

3:此帖一扫早年仿苏习气,找回了黄氏的自家面目。

曹宝麟先生说:“苏轼、黄庭坚、米芾的实践努力,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他们通过知己知彼的权衡,突破了唐人的樊篱,闯出了一条‘尚意’的新路,而帮助他们达到目标的思想武器,即是禅宗”。黄庭坚书法以蕴含禅韵著称于世,也是两宋时期禅书法的代表人物。黄庭坚因修“禅”而得“意”,再以意而作书。

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横挥洒,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佛家经语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在学习草书过程中受到了许多老师的影响,善于取舍,融会贯通,从众家中吸收适合自己所需,并从自然形态中领悟书法奥妙,书法创作更加自然率意。

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唯有创新才有出路。

黄庭坚做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