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籍走出展柜库房成为今人所爱
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馆藏史部古籍善本(下)展》正在深圳博物馆热展,深圳市民观展热情高涨。上周末,“传承之道”古籍展交流研讨会在深博举行,当日也迎来了开展以来最为专业的一批观众——中国科学院古籍部主任、四库专家罗琳,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刘蔷,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教授李德龙,北京文津历史文献研究会原会长董光和,古籍出版专家、学苑出版社副总编战葆红等专家学者在展厅里驻足欣赏、流连忘返。专家们纷纷表示,在年轻的深圳看到文脉悠远的古籍善本展览特别难得、意义重大。
“以藏缘友”“以藏悟心”
这批中国古籍善本研究领域的专家,是受邀来到深圳博物馆观展的,他们一致表示大饱眼福。在稍晚举行的交流研讨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齐齐为深圳点赞。“放眼全国的博物馆,各种文物展览很多,但古籍善本类的专题展却十分罕见。” 清华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刘蔷说,“我真的很惊讶!”
中国科学院古籍部主任、四库专家罗琳说:“古籍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门槛, 但我没有想到,今天还有这么多深圳市民带着孩子来看古籍,这还是在疫情预约入馆的制度下,相当不错。”
据悉,深博的这批古籍善本藏品来自于社会捐赠,本场交流研讨会也是由深圳博物馆携手荣竞集团共同主办,会议由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与荣竞文脉馆馆长黄洁共同主持。会上,黄洁提出了“以藏缘友”“以藏悟心”两个观点。
黄洁解释说,“以藏缘友”“以藏悟心”是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希望通过这些古籍,能给学术界的专家们带来新资料、新参考。而“以藏悟心”则是指,呵护善本就是呵护中华民族之根。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一部部古籍是后人认知世界的载体,是波澜壮阔、优美动人的文明传承,是连接世界各国文明互鉴的桥梁,所以要“悟”它,亲近它,热爱它,用心去体会它。
多方位立体化展示古籍之美
此番, 《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馆藏史部古籍善本(下)展》共展出1300多件古籍善本。本次展览承接“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史部古籍善本展(上)”的余绪,甄选史部古籍124部(套),侧重史部中别史、杂史、史钞、史论、地理、典章律令、书目类、金石碑刻类等著作的展示,以“名山事业”“禹贡河山”“百代典章”“艺文见存”“金石耀古”五个单元,分门别类介绍中国古代史部古籍的相关知识。据悉,这也是深博在收到这批古籍善本社会捐赠之后推出的第三个展览。此前,深博还曾策划、推出过《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馆藏经部古籍善本展》,反响不俗。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博馆藏古籍2万余册,“传承之道”将依照“经史子集”的分类,作为一个系列展览持续下去。会上,深圳博物馆工作人员洪斌等介绍了“传承之道”过往展览情况,并对未来展览策划提出构想。在未来的展览中,深博还计划引入“身份视角”串联展品,而非单纯的时间线,赋予观者虚拟身份,在展厅场景空间中感受古籍背后的故事。
刘蔷对深博的工作表示赞许。她说,“博物馆很少举办古籍展,按经史子集的顺序来办展,我印象里,深博是头一家。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史部书籍是最多的,看展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深博的用心。”刘蔷还提出建议,希望未来的古籍展可以多开辟一个单元讲述古籍之美。“我们应该如何欣赏古籍?普通老百姓进馆看展,可以引导他们去欣赏古籍的版本、印刷、装帧、藏书章等等。”
“干古籍的不要自弹自唱”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分子素有“读书人”之称,读书人求知若渴、爱书如命,不仅读书而且藏书。历史上,许多著名大家既是饱览群书的读书人,也是藏书家。爱好藏书的人,每有所得,必在书本上钤上藏书章。在古籍善本上,我们可以看到历代藏书家的藏书章,大都篆刻精美,印泥鲜艳夺目,钤印的位置也讲究,令人赏心悦目。
既是藏书,就会讲究版本、品相、艺术性等等。这也是今人欣赏古籍善本的一个重要入门方向。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龙就表示,这次深博展出的古籍善本“品相很好,没想到深圳有这么好的书”。“有的古籍比较烂,残页多,深博这批藏品让我很震撼。”李德龙还补充说,读书、爱书、藏书是中国读书人的优秀传统,“干古籍的不要自弹自唱。古籍不是属于我们干古籍的这拨人的,要打破自弹自唱的局面,让古籍走出展柜,真真正正地活起来,为今人所用所爱。”
“现在高新技术这么发达,完全可以将古籍扫描成数字本,进入数字化体系统一管理。”北京文津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董光和说,“这样一来,专家学者不仅能更方便查看古籍,也能将国家现存的古籍信息归纳整理。日后无论做研究还是查数据,都会更加方便。”
学苑出版社副总编战葆红从出版的角度谈到再生性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建议古籍也可以作为文创产品推向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古籍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可以考虑做古籍的‘高仿’,也就是做刻本,完全模仿古籍的样子做书,这也是文创的一种。”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