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井冈山革命圣地巡礼○田荣

 散文◎《井冈山革命圣地巡礼

田荣



在一次难忘的红色之旅中,我带着朝圣的心情走进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以其红色的历史和绿色的风光而闻名于世,被革命元勋朱德同志誉为“天下第一山”。当年的炮火硝烟早已经散去,也听不到万马厮杀的喧嚣,不见了杆杆蔽空的旌旗和滚滚而来的铁流……丽日蓝天,山青水秀。只见长空如洗,群山耸翠。那满眼盛开的映山红,是一片红色海洋,仿佛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那遍野青青的毛竹,是那样翠绿挺拔,犹如革命先烈的凌然气节;那满耳的莺歌燕语,仿佛是红军女战士们银铃般的笑声……其时,我深吸着空气中扑鼻而来的芬芳,纵情欣赏云海苍茫的激荡。眼前的一切,把我带进了历史和现实交错的时空……

“前委旧址”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前委旧址”,曾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它坐落在茨坪中央,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土房,正静静地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门口是——片用青石垒边砌就的小方塘,偶尔山风徐徐吹来,水面泛起粼粼波澜。门前有条泥土小路弯弯曲曲,蜿蜿蜒蜒,倔强地伸向远方。土房厅堂中央摆放着一条长长的旧长桌,这就是当年“前委”领导同志筹谋军机大事的地方。当时,毛泽东同志也常常在这里与官兵们同桌去吃红米饭,同喝南瓜汤……毛泽东同志的故居,就在这土房西侧的阁楼上,卧室的陈设非常简陋,只有旧木桌、土布印花被、夏布蚊帐和小马灯。就在这样的陋室里,毛泽东同志用一根灯芯照明,写下了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留下了他对中国革命的独特和划时代的思考,卧室虽然很小,我却感觉到它异常的大,十分的宽敞,因为有着一代伟人的博大精深;被子尽管很旧,却似乎仍然能够触摸到革命领袖身上无限的温暖;室内留存的文房四宝,虽然已很陈旧,但它们依然散发着浓郁的墨香;悬挂在床头的小马灯,虽然已经不再使用,它却世世代代在人民心中永不熄灭,且越来越亮……
“小井医院”
依依不舍地离开“前委旧址”,我们又怀着敬仰的心情乘车来到了小井。这时,原本阳光灿烂的天空忽然阴暗下来。呈现眼前的“红四军小井医院”旧址,在濛濛细雨和轻雾笼罩下是如此的肃穆安静,如此的庄严苍凉!仿佛烈士们悲哀的英灵。此是1928年冬天,红军官兵们用杉木、杉皮盖成,共两层32间,尔后,这座条件与设备十分简陋的红军医院,一直为救治红军伤病员和当地生病的老百姓服务,使他们迅速治愈出院,重返杀敌的战场……1929年1月底,惨绝人寰、悲壮血腥的一幕在这里上演:“红四军小井医院”被前来围剿的敌人焚火烧毁。当时除了一名外出采药的医工之外,13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红军重伤员和白衣天使们,被国民党白匪军驱赶到医院旁边的稻田里。而当时面对他们的是凶残的敌人和狰狞的机枪,于是,他们无一幸免遇难。在那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关头,他们是那样的从容不迫;那样的镇定坚强,那样的视死如归……如今的“红四军小井医院”旧址,是解放后按照旧时的模样复原重建,以供后人侁吊瞻仰……
“黄洋界哨口”
当我们到达最有名气的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黄洋界哨口海拔1343米。这里地势险要,终年松杉青翠,云雾缭绕。放眼看去,飞瀑奔涌,声如雷霹;群峰巍峨,直刺云霄。当年,朱德同志常常亲自从山下挑粮上井冈,哨口边两棵挺拔遒劲、浓荫覆盖的大树,便是他们来往歇息的地方,两棵大树经历了无数的劫难,依然蓬蓬勃勃,枝繁叶茂,参天入云,彰显着生命的旺盛和岁月的久长,1928年8月30日,红军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用擂木、滚石等打退了敌人两个团的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如今隆隆的炮声已经散去。但哨口顶端那依稀可辨的累累弹痕和条条残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声地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激烈和悲壮的战斗经过。是年秋天,一代革命家、政治家与诗人毛泽东兴奋不已,欣然填词一首《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
从黄洋界下山的路上,导游讲述了毛泽东同志1965年5月下旬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时的故事,犹如仍发生在眼前:毛主席其时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了解井冈山地区的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老红军、革命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他功高盖世,却只睡木板床,他日理万理,吃的只是四菜一汤;他星夜兼程,脚上穿的却是一双老式皮鞋,且已露出明显的裂痕:他年过七旬,仍然经常通霄达旦地工作。创业时,他唤起工农同心干;胜利了,他仍和人民心相连。当年毛主席离开时,曾写下了诗情澎湃、意境深远、行云流水般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代伟人那“揽月”、“捉鳖”的“凌云志”,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豪情,像群山一样起伏的气概和云海一般的胸膛,正蕴藏着共产党人建设新社会的雷霆万钧之力!
“革命烈士纪念堂”
其时,我站在气势磅礴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吊唁大厅里面对15744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和汉白玉无字碑上更多的近6万名无名的革命烈士。从1928年至1929年的两年当中、敌人先后五次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会剿”,对方圆五百里井冈山统统“石过火、草过刀、人换种”……
瞻仰革命烈士遗照上一幅幅风正茂的容颜,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憾。原以为贫才革命,穷才造反。而遗像上的王尔琢、卢德铭、何挺颖、伍子豪、蔡协民、伍若兰等都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他们皆是人之豪杰,国之栋梁。来自黄埔军校一期的王尔琢,毅然放弃了大城市里舒适生活和蒋介石许诺的高官厚禄,追随朱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无怨无悔地来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后,他在一次追赶叛逃队伍途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卢德铭也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蒋介石要封他为中校,而他却投奔了当时还没形成气候的工农革命武装队伍。他22岁时就在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中担任总指挥,并在同年进军井冈山的途中战死沙场……
面对他们的遗像,我心中一遍遍地寻问烈士们“究竟是为什么?”……“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我分明听到他们在说。是啊!人不能没有理想信仰,不能满脑子充满铜臭,不能……而理想信仰又要以符合国家民族利益和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为崇高准则,而有这样的理想信仰作用为支撑,是任何东西也摧毁不了的!
让井冈山革命精神世代相传!让井冈山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田荣 |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田地、田野、秋枫丹、雷无雨等,退休前在望江县教育局工作。1974年7月发表处女作,早年创作过诗歌、曲艺、戏剧、童话、寓言、故事、散文、随笔、小小说、报告文学等。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安庆市作协会员,到2018年底,已先后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文学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学、文史作品1280余篇,累计200余万字,并多次荣获过国家、省、市级文学副刊征文大赛一、二、三等奖或优秀作品奖等奖励,其中一批代表作分别被收入十多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省、市级文学作品集。

本期责编:欣  悦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标题、正文、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文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文或图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精彩链接

【散文】《西塘○许一个18年之约青葱在江南的梦里》○苏苏踢踢

【雷池诗社】田荣○散文《冬游九寨沟》

【雷池诗社】田荣○散文《陈独秀陵园》

【诗词】鹧鸪天·周一冬晨 ○李嫣

【雷池诗社】《田荣散文◎沉思西柏坡》

【雷池诗社】《蒋文的诗(之五)》

【雷池诗社】李嫣○诗词两首《七律·冬至*昼锦堂·随笔》

【雷池诗社】东海乌石子2019-2020年诗歌自选(第三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