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绍文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儿科证治)

苏州市中医医院(215003)

原载于《江苏中医》2000年第3期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主症之一。本症与小儿素质、病邪性质、季节变化、病变部位、病程长短等密切相关。已故江苏省名老中医、儿科主任医师金绍文行医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老治疗本症重在辨证,抓住主症,大胆投药,屡奏奇效,现简介如下:

1 疏风解表 清灵透达

风邪初感,有风寒、风热之别。风寒表证,见发热、畏寒、清涕、肢楚,金老善以荆防风、柴胡、羌独活温散寒邪;喷嚏、鼻塞、清涕甚,常以生姜3片、葱白3个;小婴儿以葱白炖奶点鼻,宣通鼻窍;寒象甚,闭汗,则以麻桂相合以发表散寒。然中病即止,投以1~2剂,汗出热解,即以停服,不以一再取汗而伤其阴。

风热表证,见发热、微汗、咽痛、浊涕,金老多用荆防风、薄荷、白蒺藜、淡豆豉以疏散风热。白蒺藜乃金老善用之品,认为白蒺藜入肝经,不仅可以解表散热,还有疏散肝经风热之功,对于小儿发热易动肝风之证,尤为适宜,有未病先防之意。

麻疹初起,发热出疹不畅者以浮萍、蝉衣、西河柳、芫荽等疏风透疹;疹出密集、高热,以紫草、赤芍、银花等清热凉血。金老认为紫草不但有清热凉血之效,还可以作为麻疹的预防之品。

风热而热象甚,咽喉肿痛,加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等,金老认为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力大,而苦味较之芩、连少,故小儿易于接受。见乳蛾脓点,投以牛蒡、马勃、桔梗、生草,尤擅用蝉衣、僵蚕以清热散结。

例1.王某,男,5月。1985年2月12日就诊。

发热1天,体温39℃左右,鼻塞、喷嚏、流涕、咳嗽,二便调,咽红。舌边尖红、苔薄,脉浮数。证属风热上扰,肺卫失宣。拟疏风清热。药用:

荆防风(各)10g,豆豉10g,薄荷3g(后下),牛蒡10g,野菊10g,银花10g,双钩钩10g。

服药2剂后体温退净,稍咳,以原方去豆豉、双钩钩,加杏仁10g、桔梗3g、甘草3g。更进2剂后痊愈。

按:此为感冒初起、邪郁肺卫之证。清·叶天士云:“在表初用辛凉轻剂。”肺为清虚之脏,位居上焦,小儿脏器清灵,易虚易实。治疗肺卫之证,药应以清轻之品,亦吴鞠通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理。风热之邪袭表,肺卫失于开合,阳气内郁而发热,金老以牛蒡、荆防风、豆豉等轻清疏散之品治疗,用药清灵透达,使风邪从上而散,郁热从表而发,邪去热退,实为轻可去实之意。

2 清气透热 通腑泄热

小儿阳气旺盛,感受邪热,易入阳明,出现胃家实热之证。金老在患儿出现高热烦躁、口渴溲赤、舌红脉大之际,即从阳明经证论治,投以白虎汤,酌加银花、芦根、野菊花等;渴甚加天花粉、葛根;高热、面赤、牙龈红肿、口腔糜烂,用玉泉散以清胃泄热;丹皮、赤芍、生地以清血分之热;蒲公英、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发热伴见腹痛、泄泻、肛周灼热红赤、口渴、溲赤,以葛根芩连汤治之;若壮热、有汗、腹胀、大便干结不通、矢气频频,或见咽喉肿痛,金老擅用凉膈散以清热解毒、通腑泄热,或以生军 10g(后下)、玄明粉10g(冲服)。往往大便得通,身热即降。

例2.姜某,男,2岁。1986年4月14日就诊。

发热1周,午后热甚,体温最高达39.8℃,咽痛,烦躁,腹胀,大便4日未解。苔薄黄,脉数。体检:T39℃,咽红,扁桃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胸片正常,血肥达氏阴性。证属热郁气分,肠腑燥结。治以清气泄热通腑。药用:

淡豆豉10g,山栀10g,银花10g,连翘10g,杏仁10g,枳壳实(各)10g,生军10g(后下),玄明粉10g(冲服),板蓝根15g。

服1剂后,大便得通。上方去生军、玄明粉。再服2剂后热降身和。

按:此证为病毒感染,曾用退热剂、抗生素均无效。张仲景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患儿邪热内郁气分,结于阳明,故见高热、烦躁、大便不通。阳明腑实,当以下之,重用清肠通腑的生军、玄明粉,使大便得通,郁热从肠道而解,乃釜底抽薪之意。因此,金老认为治疗小儿发热当仔细辨明症状,当攻则攻,当下则下,不必拘泥。

3 芳香宣化 分消利湿

温病之邪,属湿热者,在湿温、暑病、伏暑等中常见。亦有非时之气与饮食不调相兼而见湿热为病的。患儿风邪挟湿或挟滞,症见发热,初起有汗热不解、腹胀、便溏、舌腻,金老喜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苏藿梗、大豆卷、佩兰叶、陈皮、茯苓、大腹皮、鸡苏散以芳香宣化;腹胀,食滞甚,加鸡金、槟榔、保和丸;湿甚,苔腻,加蔻仁、川朴、二陈;热甚,用川连、淡芩等。甘露消毒丹尤为金老推崇,无论湿温伤寒、乳蛾肿大、水痘、脓疱疮,凡热毒挟湿,均可选用;对于湿热相合,胶结难解,日久不愈,金老以菖蒲、郁金、越鞠丸以开郁理气化湿,往往奏效。

例3.杨某,10岁。1993年6月3日就诊。

发热5天,高热,体温39℃,体重乏力,食欲欠佳,恶心,大便溏粘,日2次。苔腻,脉濡数。湿温为病,湿热内蕴,阳气被遏,气机不利。拟芳化疏利。药用:

藿佩兰(各)10g,陈香薷3g,川朴3g,银花10g,山栀10g,蔻仁3g(后下),陈皮6g,焦米仁30g,鸡苏散30g(包)。

药服3剂后热退。

按:此乃湿温为病,湿热之邪外袭,郁闭阳气,阻遏气机,湿热互蕴,胶结难解,故发热久而不退。治疗当以芳香疏化,正如清·叶天士所云:“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金老以藿佩兰、陈香薷芳香解表,使湿从表解;砂仁、川朴燥湿理气,湿从中化;砂仁、鸡苏散淡渗利湿,湿从小便而解。上、中、下三焦分利,湿去则热无所附,药到热退。

4 清热平肝 镇惊熄风

小儿高热、烦躁,恐其惊变,金老退热方中常用白蒺藜、双钩钩、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等疏风平肝之品,无论表证、里证,金老均善选用以上诸药。“羚珠散”为金老自创,方中以羚羊角、珍珠粉为主药,具有清热解毒、熄风镇惊之功用。羚羊角性凉而有发表之功,既可清肺退热,又可平肝熄风。

例4.柳某,男,6月。1990年7月12日就诊。

晨起高热,体温40℃,无汗,烦躁,半小时前四肢抽搐,约1分钟自停,小便失禁。舌苔薄黄,脉弦数。证属风热外感,风火上牛哦畏纭V我陨⒎缜迦取⑵礁握蚓R┯茫?br />

荆防风(各)10g,石决明30g,珍珠母30g,炙地龙10g,白蒺藜10g,淡豆豉10g,双钩钩10g,银花10g,柴胡10g。羚珠散1/2支,半小时1次,共服用4次。

药后第2天热退,抽搐未再发生。

按:小儿为纯阳之体,肝常有余,风热外感,易于引动肝风,内外之风,同气相招,而致肝风内动,出现高热、惊厥。金老治疗小儿发热,在强调散风、清热的同时,注意清肝、平肝,以防厥变。同时清肝平肝之品如白蒺藜、羚羊角、双钩钩等均有良好的退热之效。

金老常教诲,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治疗本病发汗辛散之品不宜太过,无论冬日之麻黄、夏月之香薷,均不能用之太过,恐伤其阳气,耗其阴液。对于在表在上之证,用药宜轻灵松动,不宜大辛大温或大苦大寒,否则易于耗伤正气,冰伏邪气。发热病后期,金老常针对病情,酌予补气养阴之品,气虚者以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升发脾气;阴液耗伤者,以沙参、麦冬、石斛养阴以清热,以青蒿、白薇、银柴胡以清退虚热。同时,治疗小儿发热,金老强调消食导滞、平肝熄风这两个环节。双钩钩、白蒺藜、石决明、鸡内金、槟榔均为金老所习用。(符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