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迁移历史

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扰,并加强同更高文明区的经济联系,因此逐渐向南迁移。

下载PDF格式《建州女真迁移历史

“建州女真”中的“建州”一词究竟起源于何处,说法不一。最早认定“建州”为地名并开始考证“建州”之地为何处的,应属乾隆年间下令编纂的《满洲源流考》。这本书在[疆域三]“建州”条下记:“《明实录》永乐二年,置建州卫。”并按:“我朝肇兴之地,即渤海建州之故壤也。” 依据是,《新唐书-渤海传》记:“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这是史籍中关于建州地名最早的记载。

另有学者认为,建州女真的建州二字不是起源于地名,而是族称。“建州”发音同句直,谐女真。

建州女真的迁徙、演变过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依兰,三姓之地),是元代胡里改(乌德盖人)和斡脱怜(斡朵里)二万户的部族族民,酋长为阿哈出(胡里改)和猛哥帖木儿(斡朵里)。其中胡里改阿哈出部在牡丹江入松花江江口以东,斡朵里猛哥帖木儿部在牡丹江入松花江江口以西,互相为邻。这里由于经常遭到北面兀狄哈人(野人女真的一支,今赫哲人)的侵袭,不得安宁,故于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左右,为了躲避东海地区兀狄哈(赫哲前身,属当时的野人女真)部族的袭击,胡里改和斡朵里分别开始向东南迁移。胡里改迁移地点大致有几种说法,一说是胡里改部迁至原渤海故地率宾府建州(今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为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永乐元年(1403),明政府在此置建州卫,委该部首领阿哈出(明廷赐名为李承善,《李朝实录》作於虚出)为指挥使;另一说是明洪武年间,阿哈出率部从牡丹江口迁出后,几经辗转,到达了凤州(又称奉州,今吉林南部的回波江);也有学者认为,这次迁移来到了阿木河西部江左今和龙境内,这里也是后来建州卫的初设之地。

明洪武五年(1372年)左右,猛哥帖木儿率部众迁移离开故乡,溯牡丹江而上,南徙到珲春河流域居住。大约到了洪武九年(1376年)至十七年(1384年)之间,又离开珲春河畔,南渡豆满江(即图们江),进入朝鲜东北庆源、镜城一带居住。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南移到阿木河(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地方居住。

关于胡里改的迁移,也有学者认为,洪武五年(1372年)前后,阿哈出率部众背井离乡,沿着牡丹江南进,迁徙到图们江以北,珲春河以西居住(在近朝鲜)。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阿哈出等赴明都应天(即南京)朝贡,明廷在胡里改部住地设建州卫,命阿哈出为指挥使。他立即向明廷推举自己的近邻和亲戚,现居阿木河的猛哥帖木儿,称他“聪明,识达天道”。永乐帝便遣使前往招抚。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猛哥帖木儿随明使到应天,觐见永乐皇帝,明廷授他为建州卫指挥使。

避朝鲜到凤州。永乐四年(1406年)春,阿哈出因与朝鲜关系恶化,再加上兀狄哈南下侵扰,于是率部众由图们江北岸,西迁到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即吉林省海龙县)居住。永乐九年(1411年)四月,猛哥帖木儿也因与朝鲜关系不好,加之兀狄哈侵袭,便率部众迁往凤州,与建州卫阿哈出同住一地。永乐十年(1412年),猛哥帖木儿入京朝贡述职,明廷考虑到他和阿哈出原皆为元朝的万户,现在却是建州卫管辖的部属,显然不妥。因此,增设建州左卫,命猛哥帖木儿领其卫,任指挥使。

避蒙古东向朝鲜。永乐九年(1411年),阿哈出逝世,由其子释家奴袭官。大约永乐十八年(1420年),释家奴去世,由其子李满住承袭,统辖建州卫。因为凤州经常遭到蒙古的侵扰,永乐二十年(1422年)九月,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向明廷请求迁往他地定居,永乐帝敕谕准许复还朝鲜阿木河地面居住。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猛哥帖木儿率部众回到朝鲜境内阿木河驻牧,但是仍同明朝政府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为明廷悉心任事。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猛哥帖木儿协同明军镇压杨木答兀叛乱遇害。永乐二十年(1422年),建州卫李满住也向明廷请求迁往别处安居。永乐二十一(1423年)初,明廷准许李满住迁往婆猪江多回坪等处居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李满住率部众到达婆猪江的西岸兀刺山南麓瓮村一带居住。宣德八年(1433年)六月,李满住因遭朝鲜侵袭,由瓮村迁到兀刺山北的吾弥府(即辽宁省桓仁县古城子)。正统三年(1438年)初,又率部迁徙到浑河上游,六月又移住灶突山(即辽宁省新宾县烟筒山),随之而来的还有他的叔父猛哥不花领有的毛怜卫。(在北方兀狄哈、西方蒙古、东方朝鲜的一再打压下,建州女真不断向南迁移,进入辽宁境内)

猛哥贴木儿系也迁移到辽宁。建州左卫在猛哥帖木儿死后,蒙哥贴木儿的儿子董山被兀狄哈掳去,明朝廷命令凡察(猛哥帖木儿同母异父弟)执掌建州左卫事务。他分析形势,北有兀狄哈南有朝鲜,深感在阿木河实难久居,故想返回明境定居,由于朝鲜的反对,几经周折,正统五年(1440年)六月,率部经婆猪江,九月到达苏子河与岳父李满住汇合。明廷得知后,将凡察所领的建州左卫安放在以苏子河上游赫图阿拉(即辽宁省新宾县境内)为中心,包括海龙县以南,桓仁县以西的丘陵地带居住。当董山被掳,后由毛怜卫指挥哈儿秃等赎回,明廷授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使,随其叔父一同迁到苏子河。不久董山与凡察为了争夺建州左卫的统治权,叔侄之间发生了“卫印之争”。正统七年(1442年),明政府分建州左卫为二,增设建州右卫,董山领左卫事,凡察掌右卫事。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建州女真在被迫的迁移过程中,为了生存不断地成长。

建州三卫分布在抚顺关以东,迅速成长壮大,尽管明朝在成化年间就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威胁,并发动成化犁庭重创建州,但处在上升势头的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及后继者的带领下,终于战胜了昔日的一切对手-海西和野人女真各部、朝鲜、蒙古、大明。

(0)

相关推荐

  • 铁岭为何从鸭绿江南搬到江北?李氏朝鲜到底有多少北扩野心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3238,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如今,因为受到无数韩剧的影响,很多人一提到韩国的古代史,首先想到的就是几乎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王朝--李氏朝鲜.比较拿着主角剧本的新罗 ...

  • 成化犁庭-一场成功的镇压奠定女真的分裂与满清的崛起!

    引言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受亲信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自大的明英宗朱祁镇贸然决定北征崛起的瓦剌.结果五十万明军在王振的错误指挥下在土木堡被瓦剌军赶上并被一举围歼.此战便是明代中期的"土 ...

  • 一手建立了清王朝的建州女真,是怎么来的?

    在明代,明王朝把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落.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都是以所在地区得名,位于"极东"的女真各部落统一被称为野人女真也称东海女真. 据明末所修万历< ...

  • 如果当初建州女真不兴起,那么沙俄会不会最终兵临城下,灭掉明朝

    不会,明朝虽然最终灭亡了,但不代表人家就是好欺负的.确切地说当时的沙俄,根本不具备入关灭亡明朝的实力和机遇,信不信?当年沙俄要是敢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想趁乱占便宜,竖着回去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咱们看历史 ...

  • 清朝弓箭那么贵,当年建州女真那么穷!八旗军为何还能用得起?

    关于清朝的骑射,有两个误解,一是满清一直它当主要杀伤手段,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因为性价比的原因,康熙.乾隆皇帝都在战争中大力普及火器,拒绝给八旗军报销弓箭费用:另一个就是把八旗军的弓箭当成了单一的武器,忽 ...

  • 【试题研究】张建双:高考历史十一类试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考历史十一类试题解题方法归纳     异同型(比较型)试题 一.什么是异同型(比较型)历史试题?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 ...

  • 土煮黄瓜制作/吴烽餐厅/福州建州宴这是吴...

    土煮黄瓜 制作/吴烽 餐厅/福州建州宴 这是吴烽父亲在家常做的一道菜,原料只用黄瓜和辣椒,操作极为简单:吴烽开店后,每当大厨们忙着走菜顾不上吃饭,他便主动烧制员工餐,其中这道菜最受大家喜爱:后来,许多 ...

  • 探寻建州六祖城

    加入文保团队两月余,每一次活动都受益匪浅.所以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全力以赴.排除万难的参加每一次活动,积累更多的收获.而每一次回来总是第一时间把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担心自己太快忘记而辜负了传授者的劳动. ...

  • 古郑国(华州)的历史沿革

    古郑国(华州)的历史沿革 作者 赵建文 郑全欣 古郑国所在地(今渭南市华州区)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境内老官台.泉护村.元君庙.南沙等多处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考古发掘证实,早在距今约8000年,先民就在这 ...

  • 罗向东:文山建州六十华诞抒怀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文山建州六十华诞抒怀 罗向东 盘河①南去, 腾轻烟, 文山风景甚妍. 普者②八宝③世桃源④, 绿水青山 ...

  • (启书原创)千年汉赋的滋养和文化的眷顾,让古渡蓬州有了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安闲

    大爱蓬州 与濂溪先生的这一交臂,却错过了九百五十七年. 那是宋仁宗嘉佑元年即公元一千零五十六年夏末,年恰二十五的濂溪先生在合州任判官,奉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之命,往南部拜谒蒲宗孟.他乘舟而上,经果州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