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狗欢喜|原乡
(故乡迎来了今冬第二场大雪。雪地上的狗爪印清晰可见)
我小时候,江南故乡的时令,几乎完全契合了二十四节气,该小雪时便会稀稀拉拉地跌落些雪籽或飘些小雪花;而到大雪时,前后几天,准会漫天飞雪飘扬。那时大雪年年有,我记忆中下得最大的那次,应该是1983年的冬天,雪深没过了高帮胶靴。报道说铁路公路运输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故乡冬天的雪,半夜下得最多。上半夜先是雪籽噼里啪啦打在屋顶上,然后是雪花飘舞,由小而大。
那个时候,天寒地冻,乡下人家,小孩一般早早就抱着热水袋脚炉钻进了被窝。而辛勤操劳的女人和老人,一天的劳作尚未结束,他们就着煤油灯,或在收拾,或纳鞋,或者搓绳,或陪着夜读的孩子剪灯花。
(图片来自网络)
听得雪籽打屋顶的声音,大人们并不会停下手里的活计,倒是家里养的狗,异常地兴奋起来,它从大门边上的狗洞里,钻出钻进,摇头晃尾的,表现得尤为活跃。
待得狗再次回来,绕着大人腿边呼气献殷勤示意着,大人明白,站起来,掸掸身上,跟着狗走到大门口,摘下门闩,打开门一看,哦,雪花正紧,地上已经薄薄地积起了雪。
“瑞雪兆丰年,明年是个好光景。”大人通常会低声自言自语。而狗,则兴奋地跑到雪花飘扬的场上,来回奔突。
“回来!”一声低低令下,狗忙不迭地跑进大门,围着大人哼哼示好。大人关上门,端起灯,走后面卧室去休息。而狗,则自觉地跑灶窠里趴下了。
第二天一早,银装素裹,大地一片洁白,雪很厚了,除了河面上冒着热气,其他地方都被雪盖上了。
雪地上还没早行人走过,但是,雪地上却留下了一行行清晰的狗爪印。
下雪天,永远没有比狗起得更早的。
没有人知道,狗什么时候钻出狗洞,跑到雪地里撒欢了。
苏东坡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泥鸿爪这个成语我学过,但我从来没见过鸿雁留雪痕——我小时候所见,鸡、鸟雀一类,都怕下雪。所以我只熟悉雪地上的狗爪印。
狗只是在雪地里跑,很少听到它们像平时一样狺狺吠叫,或许,它们是要独享这大自然赐予的快乐吧。
在凌晨独享静谧的雪景后,当村庄苏醒过来后,狗便会追随着小主人们,一起在地里竹园里的雪地上玩,奔跑,打滚,追逐从草垛里被赶出来的麻雀,跟小孩们一样,狗的那种开心,跟小孩们的开心一样,任何一个人都能感觉到。
落雪狗欢喜。大人们每年下雪后都这样说,我们也听得耳朵都长茧了。但大人们从来讲不清楚,为什么落雪狗欢喜。
我们在电影和图书上都会看到,不管是东北人,还是苏联人美国人,还是爱斯基摩人,他们的雪橇都是狗拉的,天寒地冻的雪地上,狗光着脚拉着雪橇奔跑,为什么依然很职业不怕冷呢?
我是到故乡的冬天很少下大雪后才明白,为什么狗不怕冷,为什么落雪狗欢喜。
落雪狗欢喜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原来狗和狼等犬科动物,身体里的汗腺并不发达。狗用于调节体温的汗腺,只分布在四个爪子的肉垫上,非常少,仅靠爪子出一点汗,是无法降低体温的,它们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它们的身体一旦热起来就很难降低体温,所以狗非常怕热。
怕热的狗,一旦赶上了大雪,奔跑在雪地上,雪的丝丝凉意,透过狗爪上,传输到身上,这种刺激享受的愉悦,恐怕只有大热天人喝冰镇饮料或西瓜才能媲美。
这种刺激享受,它们怎么能够不高兴呢?
故乡老话,其实是发现并归纳了狗在雪天的一种表现,却没能进一步发现这种表现背后的原因,这或许也体现了中国式发现与欧式科学之间的差别吧。
顺带说一句,如今一些养宠物狗的人,还喜欢给狗也做双鞋子,真是荒唐。
不过,我故乡老话说落雪狗喜欢,常常不是特指狗的这一习性,更常用来暗喻小孩们见到雪之后的快乐,而这,才是这句俗话的真义所在。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