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到底有多大本事,才敢于“自荐”,这种精神你知道吗?

从小就听说《毛遂自荐》的故事,在当时那个社会,毛遂到底有多大本事才敢去自荐,而毛遂自荐又让我们学到了什么?毛遂作为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地位的,而且平原君门客很多,所以毛遂需要一个机会去展示自己。

公元前258年,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于是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前往。平原君绞尽脑子才挑选了十九个合适的人,实在找不出第二十个人,就在这个时候,毛遂出现了。“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平原君认为贤良人才总会有显露的时候,而毛遂进入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仍然是“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所以认为毛遂不能胜任,让他留在家里。

毛遂也早有准备,告诉平原君自己是今天才主动请求有所作为,如果早点显露,那么早就脱颖而出了,也不至于平平无奇。平原君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毛遂带着一起去了楚国,而跟随平原君一起去的其他十九位门客根本就瞧不起毛遂,都相视嘲笑他。

这个时候的毛遂才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通过自己的自荐不仅让平原君认识了自己,还让更多的门客知道了自己。当然这才刚刚开始,毛遂的自荐也为后来楚国出兵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向楚王阐述联合抗秦的重要性,一直从早上说到中午,楚王一直犹豫不决。毛遂手按宝剑,走上前去,首先是先对平原君说谈论的时间太长,浪费时间了,其次对着楚王说明出兵的利害关系,然后以手中宝剑,要挟楚王性命,这才让楚王坚定出兵的决心。最后毛遂又逼迫楚王与平原君歃血为盟,订立抗秦的盟约,当然这个时候,其他的十九位也没有逃过毛遂的嘲讽,也让他们几个人上前滴血,这才结束了订立盟约的闹剧。

毛遂的举动不仅让平原君大吃一惊,,也让仗着人多的楚王为之一振,相对而言,如果没有毛遂的态度,这一次的盟约不知道何时才能订立,毛遂自荐的故事也是这样才被后人所熟知。

《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当自己又足够实力的时候,要敢于展现自己,不要一直将自己藏在“囊中”,“一立谈间定合从,真能脱颖出囊中”这是毛遂的真实写照,也是大家理解的《毛遂自荐》的含义。小编觉得毛遂不只是一个谋士,更是一个勇士,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又很大的勇气。他敢于在楚国十步之内要挟楚王,这样的举动非常人所为之,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必死的决心,所以总有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又勇气和决心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