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医生的朋友,在一次闲聊时谈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说到蔡桓公是被扁鹊吓死的,初听很震惊,但仔细一想,却也有道理。
神医扁鹊在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有一天扁鹊去拜访了蔡桓公(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第三位皇帝),当他观察了一下蔡桓公之后,便说道:“我看君王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及时诊治,恐怕病要深入体内。”而蔡桓公却是毫不在意,他说道:“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我没有什么病”,于是扁鹊就告辞而去,蔡桓公对身边的大臣说:“当医生的就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来邀功请赏。”过了10天之后,没想到扁鹊又到了蔡桓公面前,说:“我看君王的病已发展到了肌肉里面去啦,再不医治,恐怕病情还会加重呢!”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又告辞出去了,蔡桓公仍然不高兴。”又过了10天,扁鹊又来拜见,说:“我看君王的病已发展到了肠胃里去了,要是不及时治疗就会更重了。”蔡桓公还是没有理睬他。又是10天过去了,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掉头就走了,蔡桓公忙便派人去问扁鹊,“为什么不说话就走了呢?” 扁鹊说:“皮肤病用汤药洗或热敷就能见效;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那只能由阎王爷作主了,医生是无能为力的。现在君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已经无能为力了。5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扁鹊早已逃走了。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扁鹊见蔡桓公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面对专家的暗示,会不自觉的受暗示影响,久而久之就会朝专家暗示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就是教育孩子成长的专家和人生导师,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往往不注意,一直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结果就害了好孩子。例如:有的家长说:“我孩子出生时难产,医生说孩子可能有智力问题,这不孩子现在9岁了,脑子慢,学习也很差。”导致站在一旁的孩子也认为自己天生脑子有问题,但事实是孩子虽然成绩差,但智力正常;有的家长说:“你看我的孩子整天乱动,上课也不专心,还打人咬人,他肯定是多动症。”导致孩子也认为自己患上了多动症,但事实是孩子只是调皮不好学;还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从小胆小怕事,雷鸣闪电都要躲起来,什么也不敢尝试!”结果导致孩子似乎想起了小时候并不存在着怕雷鸣闪电,但现在的确是怕了,自己也觉得奇怪;更厉害的家长,从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对孩子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上了小学,还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上了初中,还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结果,到了高中,孩子真的不听话了,成了我们不愿看到的落后生,想挽救也挽救不成了。总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知道了这个道理,家长一定要从正面、积极的影响孩子,培养出阳光、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