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街影像 | 旗袍与优雅的时代昙花一现
在渝北龙兴两江影视城——民国街,我感觉自己特别俗。
俗到无法言说,像生存很多年里遭遇的某项耻辱,或者在茶楼里偶然翻到的文图不符的某页杂志。
其时,像很多游客一样,腆着肚子,手里提着时鲜水果,里面还有那些很多人都在吃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迎面走来一对对青年才俊,男的是军官或文质彬彬的先生,女的是小家碧玉、富家小姐亦或英姿飒爽的女军人。
是的,你已经猜到了,这是现代人衣着民国服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真实到时光逆流成河,置身其中,仓促得昨晚看书写稿早上未及挂掉胡须就来到这里,怎不有恍如隔世之感?
要论优雅,就是今不如昨?
其实,我无意深究这条街是复古还是完全新打造的,它的所有元素都是民国的印记,比如中山装、旗袍、电影院、青天白日、军官服装和腰间的手枪,以及舒缓的音乐或咿咿呀呀的唱词,还有被那个时代的磨出亮光的各种器具。
与影视剧里的民国时代比对,顿时有一种昙花一现的叹息:旗袍、小姐,与她们相配的是优雅和发丝都油光水泛的演员般的男人们。
(注:这里的“小姐”是优雅的代名词,后来或现在她和“奇葩”一样被众所周知的原因贬义)
在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中国历史画卷里,民国是一个短暂的存在,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个时代,可以是“优雅”,这是一个时代最光鲜的封面——内页,从扉页、目录到后记、封底,其实全是饥饿与战乱、颠沛与流离,整个过程贯穿了社会与国家、时局与世界的剧烈震荡。
那么,一个民国时代(特指被影视剧戏剧化的、屏蔽了民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疾苦的现实),仿佛是一个时代漩涡里的一件漂亮衣服——旗袍。
回望民国时,总会被那些身着华丽旗袍的女子所吸引,眼角眉梢,举手投足之处,皆是东方式的妩媚与温婉。那些女子是行于时代先锋的女性,如今或已成为传奇,而旗袍则成为了传奇里最富神韵的一笔,它们含蓄而典雅,承载着中国女性独有的美丽与意蕴。
我们怀念和希望再看到的不仅仅是娇好的身段与无暇的脸蛋,而是柔美中蕴藏的一份温润,是华贵中体现的一种雅致,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矜持、含蓄、优雅和尊贵。
旗袍,是民国女子内心的张扬;
旗袍,是心头炙热的那滴鲜血;
旗袍,是那段无法割舍的惆怅;
……
民国军官、旗袍、贵妇人、小姐、优雅……这些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上流社会,正因为它的短暂,它更像是一个秀场,各色人等在走马灯似的手舞足蹈,而看似光鲜的一群人,却收获的是“美丽与哀愁”。
这样想,我得到了一些安慰。觉得自己没有那么俗了——不处于时代的漩涡中心,也不会体味纷繁后的落寞与寂寥。
虽然并没有饥饿感,我仍兀自在一拨拨优雅的人群的吃着东西——有人模仿民国的先生小姐吸着香烟,或者打着雨伞,动作当然也是优雅的,我天生不会吸烟,除非瓢泼大雨也是讨厌打伞的麻烦,不找点东西来混嘴、掩护一下,多尴尬啊。
很多游客在试穿民国的服装,这是影视城最热门的业务,从乳臭未干的小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仿佛一个时代的人群刚刚离去,他们的服装还散发着体温……
匆匆离去的人群或一拨拨游客,都是历史的过客,都是一群群众演员,都是跑龙套的人,道具竟然还泛着时代的光泽。
想想,我也是一个过客,就释然了,虽然甚至连群众演员都不是。
假如,我是说假如,我和也一个女子来到这里,自然是要当一回群众演员的,这才不辜负影视城的意义,用我们的热闹回敬一个时代的落寞。
在某年中秋节的石板街道上,自拍杆和美颜照代替了啪啪的、笨拙的镁光灯及胶片影像……
动作娴熟、迫不及待地摆PS,代替了永远慢腾腾、举止端庄贤淑,即使在众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将旗袍的拉链拉上,很快就能“回归”优雅的步伐……
那些印刻着一个时代脉络的机械、影像以及音乐器具,以及优雅服饰包裹下的风流倜傥、趣味野史,都浓缩在民国街里,是一个时代的背影,也是一个时代的休止符。
那个时代,始于100年多前,色调有些冷漠但充满了躁动的欲望,不论是青涩的灰姑娘、小家碧玉或是骨子里都透着富贵、娇气的大家闺秀,都写在稀有的女性读书人的文字里。
历史是无数个生命推动的,包括若干个如蝼蚁般的个体,但却是文化人记录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琐碎”群体的一面,可能只是农具、机械或已被岁月腐蚀的物什。
而旗袍的穿与脱,都很容易(除非你胖到商家没有心理准备);端庄、优雅很容易模仿到——群众演员让人最放松的一面就是自己对“群众”的准确定位。
有人罗列了“10大民国女子”。比如林徽因、张爱玲,版本很多,有的包括了宋家姐妹。
风华绝代或爱恨情仇,她们都已经作了尘埃。
见美心喜,无人免俗。民国女子的活色生香或传奇故事,被现代人激情演绎,仿佛那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片场。
那个短暂的时代因此显得凄美——人间纵有四月天,世上再无旧美人。
个人认为,优雅、端庄可以模仿到神似的程度,但是骨子里的优雅气质除了继承或遗传基因,更是一种修为。
比如,刚刚还在T台上优雅而美丽地路过一群一边啃着鸡腿喝着啤酒(也有大杯大杯干着红酒的)打着饱嗝的人,曲终人散时正是高峰期传说中便宜的滴滴也紧到不来,纵然风情万种怎能优雅地做到不来点国骂?
十五的月亮真的是十六圆,“民国的女子”早已散去,民国街静谧得像一场刚刚杀青的影视剧现场,等着下一拨人群再次开启另一个剧本的传奇故事。
初秋渐凉,月华如水,蛐蛐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