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艳遇:诗和远方和苟且
诗和远方
文| 寇研 画| 安安
像是合谋,每逢小长假大长假,各路媒体都会陆续出现关于旅行的选题策划,吃喝玩乐一样不缺,自然,旅途中的撩骚、艳遇也是绕不过的。
而说到艳遇,又会引起另一波话题需要讨论:
有“为什么我们喜欢旅途艳遇”这样的学者、专家出镜的深度分析文;也有善解人意的撩骚指南,哪里女孩最漂亮啦,搭讪心得啦等等。
至于旅途艳遇的“深度解析”,貌似总也逃不脱乔治·齐美尔总结的三个特点:
即非常规状态、瞬间印象和邂逅产生的心意相通感、以及对接踵而至的必然的分手的共识。
在我们平常的长期关系中,
我们学会了根据预先体验其后果来控制那种表达自己的冲动。相比之下,旅途的暂时滑出正常生活轨迹的非常规状态,赋予人们一种匿名性。
匿名性往往意味着冒险。
歌者:顺流
而当这种匿名性的冒险又因为分离的必然、再次泯然众人的必然,使找乐子的旅行者们达成某种默契,心照不宣。
能够放任自流,又能亲手结束这种放任自流,听上去倒是非常不错。
但是(对,往往都有“但是”,往往重点都在这个“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旅途艳遇,只不过是看上去很美很劲爆。
说白了,就是意淫加过过嘴瘾,真要实践,通常就呵呵了。
面对面和一个陌生人勾搭、沟通至几个小时内解除戒备、宽衣解带,毕竟是一套很复杂的策略。
毫不夸张的说,虽然这是暂时脱离了常规状态,却是对你在常规生活中积攒的各种品、各种商的检验,还不提那源远流长的传统和道德的加持。
简言之,艳遇其实并非大多数人心心念念想要在旅行中完成的心愿。
可我们仍然会说,艳遇哦,艳遇哦,媒体也会不遗余力制造这种幻觉。
好像只有这样,旅行才显得不羁和有范儿,才对得起“说走就走”。
但也许对很多人而言,重要的就是这个幻觉这个可能性的存在,它代表一种自由。
貌似你有选择权和决定权,虽然你不行动,永久不行动,但也只是你不愿而已,不代表你不能。
就像最近网上一场“4小时,逃离北上广”的营销,4小时能干成啥事?逃离4小时有什么卵用?
但这个“能够逃离”的幻觉很重要,诗和远方的幻觉,可以让眼前的苟且立即变得很励志。
好了,承认吧,我们说诗和远方,说逃离,说梦想,不过是为了切换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心安理得的苟且。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