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中发现可能

在科学探究中发现可能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一课为例

设计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二课。前面一课介绍了摩擦起电及电荷的知识,为学习简单电路进行了知识上的铺垫。

我对比了现行的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材,这一内容被安排在了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而且没有电荷知识的铺垫,直接从一张圣诞树上的彩灯图片开始,呈现一个电池、三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向学生发出挑战:你能用下面的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起初,我很认可教科版的内容,从电荷到电路中的电流,知识体系清楚,学生学习难度会减小。然而,在试教了一两个班后,我发现,学生并不是头脑空空来到教室——他们有对电的认知,尽管不是很清晰。特别是在有个别学生因短路操作被烫了一下后,我突然想到:当初研究电的科学家,他们曾经也一定被烫过,他们也是经历了许多年的研究,才逐渐对电是如何运行的有了认识。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学生也经历科学家经历过的事情呢?

科学的本质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发现物质及其相互作用或运行的规律。在科学探究课上,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同时,考虑到课堂要有学生思维质量的提升,我设计了从众多“发现”中去学会总结,并找寻共同特征的实验归纳思维培养环节。

教科版教材中有对电流的简单介绍,而苏教版教材中没有提及电流。我们地区已经实行全年级共用一套课本,多数情况下并不发放课本给学生看。因此,学生头脑中对于电路中有什么,是如何运行的并不明确。这样,我就有机会让学生对电路内在的规律进行猜想,构建自己的学说。

在实验材料的结构配置上,教科版教材设计了让学生尝试用一根导线点亮小灯泡,并让学生判断课本图中哪种方法可以点亮小灯泡。而苏教版教材中则呈现了三根导线,并附有一幅连接配图(连接处不是很清晰,为探索留下空间)。我分析认为:一根导线显然让“发现”的数量不足,而三根导线会影响课堂效率,所以两根导线最为合适。至于如何连接导线来点亮小灯泡,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以认识电流的通路为知识目标,贯穿体验发现乐趣的设计主线,把教学环节设计简化为实验层面的发现与思维层面的发现,重点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聚焦话题,导入新课

呈现一些当地建筑物白天与夜晚的对比,聚焦到光、光源,进而引入灯泡、电池、导线等材料。

设计意图:从夜晚当地建筑物的美景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渗透。这一环节简单明了为宜。

2.介绍材料,发布挑战

首先,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课本上的白炽灯泡、电池等,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有一个初步认识。

接着,向学生提出挑战任务——点亮小灯泡。

任务要求:

材料只有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两根导线。导线可使用两根,也可以只用一根。老师想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点亮小灯泡的方法最多?

为了不出现组内争抢或课堂无序,教学中我们应该增加两方面引导:

(1)分工建议——谁负责电池,谁负责导线连接,谁负责拿灯泡,谁负责检查电路连接是否符合设计图,做好可行性记录(打×或√)。

(2)实验设计图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先在作业本上画出电池与小灯泡连接的设计简图(建议用铅笔连线)。

设计意图:有序分工,鼓励发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调做图和电路的设计环节,能促进学生动脑设计,构建模型。

3.发放材料,初次实验

各组领取材料,教师巡视,询问是否有被烫的情况,如果有,马上终止全班实验。

询问被烫学生,指出短路的危险。同时,要提示学生实际操作时的连接方式与自己的设计简图保持一致。

学生再次进行探究活动。若用两根导线成功的小组,鼓励他们只用一根导线试一试,这样可以悄悄地扩大学生“发现”的数量。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操作肯定会发生短路而被烫手这一必然情况,让他们体验到科学研究存在一定的风险,培养一种科学研究中的冒险精神。同时,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也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

4.思考“发现”,归纳共性

学生在黑板上完成4-6个简图的连线后,进行讨论分析(见图一)。

师:同学们,这些设计图都可以让灯泡亮起来吗?(指着其中一个)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吗?

生:可以。

师:用实验证明过的小组举手。

(各组组长举手)

师:好,看来大部分小组都验证了这一连接方式。那这个图呢?验证过的请举手。(可能出现只有一两个组举手的情况)

师:看来许多组没有试过这个方案,那就不能说明他们的连接方法正确了,科学结论需要经得起别人的重复检验。现在给20秒时间,所有小组都来验证这种连接方式。

……

(逐一明确黑板上画出的连线图)

师:这些连接方法不同,却都能让灯泡亮起来,说明了什么?(学生一般会沉默几分钟,这时候要放慢节奏等一等。当有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如果答不到点上,教师可以再进行一定的提示)

师:这些连接方案都被证明成功了!方法各不相同,却都能完成同一个任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些方法有相同的地方。

师:那是什么相同呢?

生:我发现了,电池的两端要分别与灯泡的两个接触点相连,灯就亮了,这是相同的地方。

师:是这样吗?

生:是的,都是这样相连的。

……

随后,引出通路的概念。

设计意图:世界的表象如此丰富,科学要揭示其背后共同的规律。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发现更多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后,引导他们从多样的表象中构建电流通路的模型,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发现之旅——思维层次上的发现。

5.发散猜想,构建学说

了解到电流通路结构,基本上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然而,部分学生是可以再对其进行适度拔高教学,形成学习上的发展进阶,这就需要将教学向深度思维推进。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尝试猜想电路的微观构成,往更深层的原理机制导引就是对抽象思维的训练。

师:那这个通路是如何点亮小灯泡的?你觉得电池和导线里有什么?它们是如何运行的?

生:我觉得是能量从电池流动到了灯泡,灯就亮了。

师:那是怎么流动的呢?

生:我认为是从正极发出能量,从负极也发出能量,然后两股能量在灯泡处汇合,它们碰撞就让灯丝发光了。

师:这位同学不仅猜测了电池里面有什么,怎么运行,还指出了它们是如何发生作用导致灯丝发光的。我们有了第一种说法,那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叫“××学说”。

实际教学中,学生还提出电流单向说、灯丝发热说、正负电子碰撞说……

师:大家不仅发现了点亮灯泡的方法,找到了背后的共同之处,还提出了灯丝发光原因的猜想,而且大家的猜想都很有道理。历史上研究电的科学家,起初他们也不知道电池或电路里有什么,进行着怎样的运行。就像大家一样,他们也提出了许多猜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得出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他们对电路内部不可见的物质及其运行规律进行大胆猜想,既将科学探究的思维引向深处,又符合科学研究在一定阶段向本源进发的特点。同时,给学生的猜想冠以他们的名字,既是科学史上常用的方式,也是对学生原创性的尊重。

6.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将对电流通路的认识,扩展到所有用电器的应用上(生活中的例子)。

以游戏结束:全班学生手拉手围成大圈,其中两个学生手拿导电球两端,通过其他同学手的松开与拉起,让导电球亮与灭,形象地说明通路、断路以及引出安全用电的话题。

课堂总结

 科学理性有两个来源:欧几里德的逻辑论证和培根与伽利略开创的实证研究。本节课从这两个基点出发,结合科学史,创设发现的探索情境。在实验探究方面,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鼓励其关注新发现。面对别人的结果,要质疑、验证,运用实验得到证据。在思维培养方面,教师重视实验归纳法的学习,让学生学会透过表象发现规律。对于暂时无法深入探究的事物,鼓励猜想,构建自圆其说的理论。实验发现是创造的因素之一,而用发明理论来解释现象也是一种创造。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思维的高阶层次上进行。同时,本节课既有科学方法的培养,也渗透了科学精神的教育。

(《中国教师报》2020.09.03 王鹏作者单位系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华夏斯坦福学校)

(0)

相关推荐

  •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做实验了,我带上电池,导线和小灯泡,去了实验室. 开始做实验了,我听老师说:"我们今天要让小灯泡亮起来."听到这儿,大家情不自禁地议论起来: "怎么可能呀,区区三样东西, ...

  • 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小学部拓展课英语歌曲校本课程社团活动

    根据实验情境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科学课上,同学们正在探究"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并且产生了一些疑问,请你带他们解决下.   (1).第一小组 ...

  • 自制教具助力实验创新||实验研究

    自制教具助力实验创新 福建省仙游县度尾中心小学 一.自制教具弥补现行教学不足 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 常会让人感到困惑.教材中有的地方抽象, 不能进行直观教学, 无法突破重难点;有的地方虽能借助一些仪器 ...

  • 3、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3.简单电路课时1教学目标1.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2.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观察.描述和记 ...

  • 2、点亮小灯泡

    教学内容2.点亮小灯泡课时1教学目标1.连接简单电路: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2.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

  • 表达与交流:不容忽视的科学探究环节

    本文通过比较小学科学经典教学内容"点亮小灯泡"一课不同教师在表达与交流环节的不同处理,分析表达与交流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影响,并提出表达与交流中的实质是倾听,要明晰何时听.听谁 ...

  • 【课堂实录】山东省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电流和电路》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很高兴今天能够和我们开元中学的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与学习,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掌握一些既有趣又有用的物理知识. ...

  • 把全班人变成大导线,点亮小灯泡

    家里需要换灯泡 或者是修电路的时候 老爸总会掏出一只奇怪的笔 把手按在笔的一头 笔尖触碰在需要修的电路上 只见Biu一下,笔就亮了起来! 没有电池的笔 为什么触碰电线和人体就能闪光? 其实这都是因为人 ...

  • 在探究中发现新惊喜,我居然找到这座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古桥

    据万岁桥的石碑上记录,万岁桥又名大万岁桥.我不由纳闷,难道还有个小万岁桥不成?一问村民,果然如是. 从大万岁桥出来,往槐万路口方向走,乡道路口左转,穿过小游园到宏顺车辆检测站,在其对面有条乡道,电线杆 ...

  • 科学背书!在精液中发现一种神奇物质...

    亚精胺,一种最早于精液中发现的物质,近年来被证实可以延缓机体衰老的进程. 当然,亚精胺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它具有多种神奇的功效,包括且不限于抗衰老.抗癌.保护心血管.改善高血压.增强免疫力以及预防老年痴 ...

  • 理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

    李建平 --访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罗星凯博士 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问:我们注意到,在新课程中,特别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请简要地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探究性学习?它与研究性学习是不是一回事 ...

  • 尝试将科学探究的思想渗透于物理实验教学中

    杨丽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更多注重验证性实验和知识性实验,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 ...

  • 这位教授观察了几千所学校发现,进行科学探究,考分大都只会提高不会降低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 2月18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陈玉琨,做客"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有请校长"节目,畅谈科学教育的家校联动. [科学探究的 ...

  • 人类究竟起源于哪里?进化论不科学?科学家在DNA中发现新线索!

    导语: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人类就一直存在着一个终结问题,那就是我们来自哪里?在神话传说中,我们是女娲创造的,而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我们这是由古猿进化而成的.关于人类是如何诞生这个问题,虽然我们通过猜测 ...

  • 一张图教您读懂孩子的「科学探究」,发现孩子的「科学探究」!|海森高观察评价系列

    本期话题 [海森高观察评价法与海森高儿童发展微量表] 之科学领域的观察评价 说到「观察评价」,是每位老师在每年都要做的常规工作,可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却是老师们比较困惑的问题: 观察评价的依据是什 ...

  • 略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要]在小学学习阶段,除了语数英等科目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 ...

  • ☀探究实验|十一中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活动掠影

    跳绳发电 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玛利娅·蒙特梭利 12月3日下午大课间,焦作十一中创新工作室组织学生参与了一项题为<跳绳发电>的科学探究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