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之谜,祝文澜辑本,崔虎刚
易筋经之谜 祝文澜辑本
崔虎刚
海岱游人之前的《易筋经》古本,被记录下来的,目前只发现祝文澜辑本。以往学人由于未见到道光五年祝文澜辑本的刻本,只见到其光绪翻刻本局部,而对它做出种种猜测,多是错误的看法,这里暂且不论。
祝文澜所述其《易筋经义》得自金阊名师张大用所留,其可信度如何?张大用其人有无旁证?张大用所留《易筋经》古本是否可靠?
实际上,清末民国陆士谔,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刚钻》第七期著文《侠谈》披露: “技击之盛,以清乾隆时为最,当时天下十八名师,南中居其九,甘凤池为之首。甘之事,妇孺皆知,不必述。余所闻金阊名师张大用,名列十八名师中第三手。张得少林嫡派真传,其技超群逸伦,探手能拈翔燕,志其左右足爪之尖,十不失一,腾身取游空之蜻蜓,翅足无损,手不畏刀斧,视寻常锋利如枯朽物,酒酣耳热,间弄器仗,疾于飙轮闪电,满堂猎猎风生,然不轻试其技。
时吴江名医徐灵胎,以好客闻江湖,其洄溪别墅中,谈兵说剑之流常满座,客有黄时者,北方之强也,孔武有力,且精拳技,自负其能,只身南游,欲与第一名师甘凤池较,思驾甘而上之,会甘他适,暂客洄溪,盖有待也。
灵胎晨兴偶步,闻汲水声自园中出,怪曰:“园中太平井,夙戒僮辈勿汲,谁违吾命者?”趋之则见一人方俯井汲,旁无桶勺之属,其人颇不累僮仆,因呼之曰:“谁汲吾太平水?”其人回头,则黄时也。骇问客何为?黄曰:“仆做朝课,不意为主人所见,练习此拳已二十载。”徐曰:“君且做课,余欲一觇绝技也。”黄闻言,即伸臂入井,作抓拏状,陡见井泉怒涌,白沫上喷,几欲溢出井外。徐大骇,问此技从何做起。黄曰:“大难大难,为之非一日也,余初习此技,师以油灯一盏,令向火挥拳,拳风扇火,摇摇欲灭,灯灭则加芯焉,由一茎草渐加至七茎草,拳至火灭,始令易火为水,汲水一桶拳之,未及水即收往。初仅桶水微波,继而水涌渐猛,至一拳下击,水中一洞贯底,始易向井挥拳。初仅井泉微动,继而激动渐甚,至井泉一洞贯底,始易抓水上涌,勤行不怠,二十年如一日。”徐赞曰绝技也,寻丈外飞鸟,遇君无能免矣,黄微笑。
越日,张大用来访,徐、张本旧相识,欢叙方浓,黄时突入,乘张不备,奋拳击其后,徐瞥见骇绝,思起排解已不及,至此千钧一发间,有声訇然,一人仆寻丈外,视之黄也,肱伤矣,张则谈笑自如,满堂宾客,未见其动手也。众扶黄起,黄长跪张前,愿折节为弟子,张笑曰:“吾宗以退让为主,子豪气未除,何可收也。”黄崩角称知罪,且誓收过,张掖之起,先为医肱,一举手而肱愈矣,因讯以何事南下,黄具述所以,张曰:“甘师拳技,胜余十倍,汝幸遇余,倘遇甘师,残废一生矣。”黄舌挢不能下,遂从张习艺,终身自视欿然矣。
灵胎因之大悟,方徐学医初成,非薄时贤,目空一世,时苏州叶天士负盛名,徐特赁屋叶宅对门,榜曰‘吴江徐某,善视叶天士回绝各症。’狂气逼人,叶则目笑存之,及是大悔,穷研伤寒类方等医术八种,成为一代名医。
陆士谔曰:“昔人观舞剑,因悟作草,若徐洄溪者,可谓善悟矣!”。
这些信息,学人虽提及,但未深究其来源及其价值所在。
留心的话,不难看出, 上海十大名医(中医)陆士谔这些历史信息,当来自其师传,即中医学界的口碑而来。这一口碑,与祝文澜记载的张大用事迹有相同内容,也有大量不同内容,可为祝文澜记载的张大用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佐证,也旁证祝文澜《易筋经》为张大用之物不虚!
另见学人陈学海, 王丹, 陈珊 2014《中华武术之路》中介绍,陆士谔所藏有之《伏气图说》及《易筋经义》组合而成的所谓《少林拳术精义》),即《少林拳术精义》底本乃陆士谔提供,不知所依何据? 《少林拳术精义》其实,也不是民国时期,由两部作品合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