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分用药总结,治疗皮肤病疗效甚佳!
营气的生成与来源——
营气源于水谷、成于脾胃、出于中焦。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故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也"
营气的分布与运行——
营气居藏于脾、宣发于心,主行于经脉之中。
营气的特性与功能——
卫刚属阳主温煦、营柔属阴主濡养。
营气与其他精气的关系——
营能合津液而化生血液。所谓"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灵枢》)。
营气与神的关系——营能舍意
"脾藏荣,荣舍意"(《灵枢》)。
总结——营气的作用场所,主体在外,如营养肌体、营守卫气、营运血脉,而其作用于内者,"化生血液"则与血用伴行,"营能舍意" 也仅限于心脾。
从生理而言,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携伴互用,共同施用于体表而统属于太阳;营气在内,则主要入心归脾而化生血液,独立作用较少。营气在生理上具有营养机体、营运血脉、 营守卫气、化生血液和营能舍意5大功效,而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也以体表为主(肌肤、经脉),兼涉体内 (限于心脾)。
在病理上,邪干营气,自然也以体表病症为主,若入里影响营气,因多与心血受扰伴行,较少独立表现。现定的温病营分病症,显然是由气入血的中间地带,是里证。
营分病变的现症特点:
营分病变现症主要与经络不通、血络不畅有关,突出以体表、苗窍的痛、疹、疮、痒、烂、屑 等为主要伴征的现症特点。
养营之药多甘味,入营之药多气味辛香或色偏红赤。
补营——
养脾营阴——大枣(安神)、芍药(定痛) 饴糖(补虚)、龙眼肉(心脾)、山药(健脾)
养营气——甘草、淮小麦
显症——若饮食失节,营气匮乏,脾络失荣而出现脘腹痛;在外则营气不能营养肌肤而肤色痿黄。
病因分类——
1、寒——桂枝(散寒通营)、细辛
冻疮而肿——加皂刺、乳香、没药。
营痹发展为经脉血瘀——痛甚不除,或皮下结节、按之则痛,或局部变暗——加乳没、甲珠、田七。
营痹血瘀发展为阴凝——可兼现局部紫黑发木、塌陷萎缩——,鹿角霜、天雄、肉桂。
显症——寒凝营分则身疼,入阻脉络则色紫,甚至伴局部麻木,或伴肿硬疼痛,久则可成冻疮。
2、风——荆芥(祛风止痒)
显症——风袭营分则身痒,入扰脉络则起瘾疹(兼寒则疹色偏白,兼热则疹色偏红)。
3、热
热——连翘(透热散结) 金银花(透热解毒) 玄参(凉营解毒)
风热——薄荷(疏风透热)浮萍
显症——火热入营、壅滞络脉则为皮肤红疹、咽红肿痛;
——若火与湿合,则营气滞行,逆于肉理,蕴腐成脓而发为疮疡。
6、湿
风湿——秦艽(疏风祛湿)海风藤
寒湿——羌活 独活
湿热——赤小豆 茵陈 苦参 牛膝
——阳明偏表,大豆黄卷,清透为主
—— 皮肤瘙痒:紫荆皮、白鲜皮(祛风透疹)
风寒夹湿——海桐皮、丝瓜络、松节
显症——湿滞营分、浸于脉络,则最易阻滞营气的运行,而出现面、唇、舌、甲的暗滞之色。
——若湿与风寒兼挟,则可淫于四末、痹着关节而成痹证;
——若湿与热相合,则会随热气之薰蒸而外发于肌肤、壅滞于营络变生湿疹、皮癣之类。
——风寒夹湿,兼现四肢漫肿、按之如泥,肢重,或关节痛甚,脉涩。
推荐——脾经营分湿热,可用刘英锋教授自拟方苍苦茵陈赤豆汤。
6、瘀——牡丹皮(凉营活血)赤芍(活营止痛)红花?姜黄(活血行气)皂角刺 紫草
显症——营气有瘀,皮肤局部可见瘀斑。营气痹阻较甚者,即可涉及到统营卫的太阳经,进而影响皮毛,引起肢冷,肤痛,甚至触摸即痛甚;进一步皮肤失营之养日久,即可变性如无毛、失皱、光亮、变紫、变硬、变厚(如硬皮病)。
7、浊
茵陈(偏气分)、紫草(兼瘀毒)
8、营气不通,行营之药
——川芎、香附(行营)郁金(宣气透湿)
9、外行营分、药对配伍——
通过配伍走表之药,引血药外行营分。
生地黄配荆芥、豆豉、薄荷
玄参配连翘
当归配桂枝
桃仁配羌活
PS:参考论文
刘英锋教授---《寒温沟通论营分(上、中、下) 》
姚梅龄教授——当归四逆汤的应用
整理作者:王言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