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丨还有多少“善心汇”在蛊惑我们的父母家人

善心汇涉嫌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为幌子,策划、操纵、发展大量人员非法传销,骗取巨额财物,被公安机关依法捣毁,张天明等多名骨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引发舆论聚焦。持续跟踪发现,仍有许多会员不断通过线上抵制发帖、线下关联聚集等极端方式进行负面造势,渲染制造公安机关“打击”“报复”等舆论假象,善心汇集中利用微信群、QQ群等极强的社交粘力长期进行思想蛊惑与组织动员,并已表现出“个人崇拜”“圈外排斥”等多个极端信号,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可能预示着线下仍隐藏其他类似组织,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观察认为,张天明等人准确切中中老年群体善念善心,针对性打出“扶贫”“济困”“均富”等各类伪善旗号,线上线下同步游说大量人员入会;之后集中利用微信群、QQ群这类社交集群“不易察觉”“沟通便利”等平台特点,持续进行思想蛊惑和行动动员不断获取巩固内部信任基础,同时创设“功德主”“善心币”等极具迷惑性的虚拟概念,诱使公众产生“既能发扬善心善念,又能实现物质营利”的心理假象,借机与“拉人入会”“发展下线”等违法传销行为进行情感绑架,最终实现物质思想双向获利。

从目前总体情况看,“善心汇”式传销可能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势必成为今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大隐患。个人分析后认为,与以往传销“纯线下行为”不同,“善心汇”式组织呈现出“反向蹭热点”“网络式串联”“排斥性动员”等新特点、新动向,大大加剧后期打击难度,亟待调研破解。具体分析研判如下:

一是紧蹭国家社会发展热点,全力塑造自身“天然正义”形象。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类组织均不同程度打着“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等类似国家导向性旗号,影射误导公众产生“受国家重点扶持”“新经济理念”等严重错觉误区,极力塑造标榜自身正义正面形象。进一步研判认为,“善心汇”们这种绑架大政方针、价值导向进行非法传销行为,易随舆情热度上升逐步形成话题热点,极易被多股网络灰黑势力借机裹挟利用,用于制造“公安机关违背国家政策”等负面声势,进而煽动、蛊惑、组织会员通过“非法聚集”“进京上访”等极端方式表达诉求,将事件影响诱入“中共打压”“等负面政治轨道,大大加剧后期公安机关线上线下协同打击的难度。以此次“善心汇”为例,就有人不断通过“群内蛊惑”“群外造势”等手段,怂恿煽动会员集体进京上访聚集,妄图制造舆论事件。

二是借助社交集群全程进行思想物质双向动员,最大限度巩固组织骨干权威。为集中躲避有关部门巡查监测,这类组织的骨干成员大多使用微信、QQ等即时工具进行联络和开展工作。可以发现,这类组织内部往往架构清楚、分工明确,且不同层级间存在等级差别。骨干成员按照各自级别及职责分工对下级会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动员”,巩固自身权威,鼓动发展下线。可以预测,随着会员数量和内部层级的不断增加,组织内部渐浓的“唯上权威”很容易发生变异,转为对组织发起人盲目狂热的“个人崇拜”,存在严重的社会安定隐患。

三是创设“众扶共生”“高收益回报”等概念场景,将入会会员带入虚假陷阱。这类组织通常以高收益回报作为哄骗诱饵,适时加入大量“济贫”“行善”等善念相关元素,诱使会员产生许多“因行善而得回报”“善有善果”等类似情感联想,并在不断的心理暗示中实现自我满足和精神慰藉,进而将会员带入一种预设的精神假象,导致许多会员如同吸食“精神鸦片”一般无法自拔。

四是人为渲染制造内外群体界线,诱使会员产生各种排斥联想。观察发现,这类组织骨干在进行所谓“业务培训”时,会集中渲染“会内”“会外”人员在工作待遇、思想境界等各方面的差别,人为制造内外割裂、划分群体界线。个人研判原因如下:一是当面临社会揭露、监管打击及亲友劝阻等各方压力时,会员会不自觉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感错觉,帮助骨干后续鼓动会员进行反制;二是有助于帮助组织和骨干隐蔽潜藏,躲避法律打击。

鉴于以上分析判断,我认为我们的周围可能还有很多“善心汇”,只不过还未被察觉,宣战“善心汇”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一杯咖啡,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