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渡船到绿牌:我父亲与重庆的六十年
二十年前,父亲买了一辆桑塔纳,我坐在他身边,街边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二十年后,父亲坐在我的副驾驶,车前挂着绿牌,街边四处传来轰鸣的汽笛声。
再退后二十年,众人排队赶渡船、挤长江索道,两江近在咫尺却无路可循,路要走才有。再眺望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坐拥私家车,走南闯北不再是难题。
我的父亲,一辈子跟车打着交道,也见证了重庆的发展变化。
湿漉漉的货舱,是渡江的唯一方式
山城重庆顾名思义,便是一座修建在层层山峦之上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穿城而过,形成独特的城市格局,想要抵达另一城区,就必须穿越浩荡江水。
父亲告诉我,在改革开放初期,轮渡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早上都有几百号人等在河边坐船,有的为了生计打工,有的为了谋求生意,有的为了求学奋进,各自带着对生活的万般期待,守候着远处的船只,船装不下太多人,往往需要在船尾加两个驳船,甚至有时候遭遇极端天气,大家坐在船上干着急,就算再晚也渴望着开船,渡江意味着生活的机会,不能轻易言弃。
我父亲小时候常常跟着爷爷等轮渡,那时候家里穷,只够买一张票,于是爷爷将父亲藏在随行携带的竹篮里,父亲在竹篮中肆意摇晃,他扒开竹篮、偷看两江的风景,一艘小小的船穿越浩荡的江水,他打心底佩服造船的老师。
就这样,一艘船载着一波又一波的重庆人,拉近彼此的距离。
人挤人的缆车,是山城的空中汽车
河岸有轮渡,天上便顿生空中索道,抛开如今大火的网红打卡景点的称号,对于老重庆而言,长江索道只是抵达母城渝中区的一种交通工具。
父亲小时候最盼望的便是出城赶集,轮渡等待时间过长,八十年代末兴起的长江索道变成了盛行的出行方式。长江索道穿梭在山城里的琼楼玉宇间、山水之上,白天乘坐可远眺崇山叠嶂,近观两江交汇,夜晚乘坐可将璀璨夜景尽收眼底——行驶中缆车晃荡,而山城之美屹立其下,秀丽山水与城市繁华融为一体,倘若谁晃动两下,又是别样的刺激。
听父亲讲过数次与长江索道的故事,印象最深的不过于索道于江面上的骤停,当时有很多人挤在缆车车厢里,不到二十岁的父亲被家人揽入怀中,他看到众人因为缆车骤停而变得神情慌张,原本睡眼朦胧的上班族吓得手中的包子都掉落地上,整个车厢弥漫着肉包子的味道,父亲望着窗外风光,没有想太多负面情绪,只一心想快点抵达渝中区,吃他最爱的包子。
缆车继续走着,从上班族到外地游客,成为重庆招牌之一。
黄色法拉利,是速度的代名词
如果说重庆是一个妥妥的网红旅游城市,那么重庆出租车算得上另一个响亮的招牌。
“开车会飞”是重庆出租车的一个标签,他们成天在迷宫一般的山城里飞驰前行,在安全范围内,只要你说赶时间,他就会走街串巷,把你提前送到目的地,丝毫不拖沓。重庆出租车司机的样子,就是重庆人的样子:耿直、暴躁、热情、好客。在九十年代,重庆出租车市场盛行,而我父亲刚好赶上这股浪潮,当了十余年的出租车司机。
父亲没多大才华,开车是他为数不多的技巧之一,也是凭着他方方正正的驾照,养活了我们整个家。作为出租车司机就得接受轮班制,无止尽的夜班让无数司机打了退堂鼓,但他从未抱怨过,他总说,开出租车能走遍整座重庆城,听不同的乘客吹牛打趣,这也是人生一大乐趣。其实父亲坚持做出租车司机的最大原因,是为了养活我。
那时候我刚刚上小学,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父亲夜班给我特意带的肉包子,那是他的夜宵,也是我的早餐。
一辆出租车,凭借着速度与热情,走遍了整座重庆的角落。
(图片源于小红书/重庆惠惠子)
不止穿楼而过,更是城市发展的立竿见影
轨道交通李子坝穿楼而过的那条轻轨线,似乎成为每个来重庆旅游游客的必备照片,与轻轨扎根重庆时间相同的,也有争取家家户户人手一辆的私家车大军。
退后十年,回到轻轨和地铁尚未成气候的时候,伴随着重庆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不再是富人专属,也成为普通人的代步工具,但前者的出现无疑提高了整座城市的出行便利,短短几分钟便能穿越两个城区,成为众人口中欣喜的话题。
也正是轻轨盛行的那一年,父亲离开了出租车行业,他并没有选择与那本方正的驾驶证说再见,反而将它一跃升级成为大车执照,跻身进了旅游巴士的行业,用他的话来说,他走遍了主城区,是时候向重庆周边的地区出发了,也正是这样,我坐着父亲的巴士,游览了好多主城区外的重庆风光,大巴士的速度不及出租车,但走得更远。
轻轨地铁、私家车的出现,是重庆迅速发展的必然。
绿牌肆意繁茂,汽车行业的更新使然
近两年汽车行业的最大突破,自然是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研发,纵观世界自然资源的急缺,电动化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的大趋势,绿牌自然便是大趋势下的香饽饽。
从新能源行业的横空出世,到如今大家抢先的购置,我们的出行乃至生活方式都在不断提升,父亲从拥挤的船舱坐到提速仅需几秒的新能源车中,已有六十年时光,一路走来更换了无数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展亦然彰显出重庆的不断强大。
父亲曾坐在我的副驾驶,抬头看向全景天窗,天灰蒙蒙的,不太好。他说即便是现在,他偶尔还是会去坐缆车、坐渡船,坐上那些旧的交通工具,内心怀念起年轻时拼搏的日子,虽然它们没有现在的交通工具好使,跟不上现在生活的速度,但回首望去,都是闪光的历史,是如今辉煌成就的奠基石。
的确如此。
渡船、索道、各种交通工具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我们的出行方式仍在不断革新,它们加快了我们追逐世界的步伐,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每条道路都留有它们的痕迹,为我们的生活助力,也许下一个六十年,这座城市的交通还会发生陡然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这些交通工具在我们成长轨迹中遗留的痕迹。
图文编辑:何仙姑
审核:Lia